APP下载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的伦理思考

2019-07-01李伟峰

神州·上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实施

摘要: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社会,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的绝大多数,能否处理好農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社会的安定团结。通过实证研究描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实施状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伦理思考,有助于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我国的社会保障理论体系构建,同时提高养老保险的伦理支持,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养老保险的构建提供良好的伦理道德基础,推进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伦理思考

一、河南省F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实施状况

通过走访乡政府社会保障部了解到,2017年,F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并缴费的有288人,其中最小年龄为22岁,40岁以下的有40人,16-30岁之间有11人,31-40岁之间35人,有45岁以下的有97人,45岁及以上有191人。村里目前一共有348户,共1189人,有200多个人参保。当然,这200多个是现阶段还需要缴费的,不包括已经领取养老金的老人。而在访谈的50名对象中,未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有19名。

从F村居民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了解的调查中,F村居民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普遍是不了解的,关于参保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积极主动自愿参与,认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觉得是国家推行的好政策,对自身利益是有利的;二是随波逐流型,觉得待遇低,不感兴趣,但看村里人很多参加便也跟着参加“对养老保险不了解,就是别人交我也跟着交,反正也知道有一定好处,要不然也不会交”;三是被迫参加型,因“父母满60周岁以上不再缴费,直接享受中央财政补助的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必须参保缴费”这一捆绑式政策条件,因此这一部分的农村居民有的会误解为是替父母缴费,被迫参与,而非为自己参保,从而极易产生抱怨和抵触情绪。

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的伦理挑战

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且人均寿命延长,高龄化趋势加剧。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打工热潮的出现,致使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入更加发达的城市,农村中老年人口所占比重的显著上升,农村老年人口增多,农村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更加严峻,农村居民尤其是农村的老年人在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在不断加深的同时,也伴随着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导致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我国的生育政策经历了实施“独生子女”到“单独二胎”再到“全面二胎”政策的演变,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施了30多年,影响极为深远。根据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显示,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家庭户平均规模为5.3人,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迅速下降,到1990年时为3.96人,而2015年则为3.02人,家庭人口数量和户人口数量均以2人和3人为主,家庭户平均规模不断缩小。

去乡土中国中熟人社会的强大道德约束力越来越弱,人情在经济中的分量逐渐减少,孝道意识逐渐淡漠化,使家庭养老功能也随之弱化。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虽然他们都普遍赞同赡养老人的义务,但是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却和传统的观点有所不同。同时,随着市场经济大潮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与养老密切相关的孝道观念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越来越低,甚至出现孝道观念缺失的现象,一些子女不履行赡养老年人的义务,或者漠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甚至侮辱、殴打老年人,孝道意识淡薄,不孝顺父母的现象屡见不鲜。

三、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伦理思考

加强农村道德建设,首要的就是强化孝道伦理。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伦理道德,既有助于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也有利于塑造现代国人所应具备的优良道德品格。要求我们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继承和弘扬传统孝文化,在社会上重新树立敬老的风尚。这种传统的思想有助于降低并分担国家在养老保险中的风险,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家庭养老依然会在养老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重视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利于建立起来的制度更易于被广大农村居民接受。因此,在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时需要重视加强道德观念建设,发挥孝文化的作用,注重发挥家庭养老的优势,弥补当前社会养老保险的不足,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加强我国的家庭美德建设,使家庭美德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并以家庭美德为助力来构建养老保险伦理,为建设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层面,发挥好学校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优化学校教书育人功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仅要关注青少年的学习,更要注重加强道德教育,在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孝老爱亲的德育内容,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同时,父母的言传身教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性格、人格等方面的形成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为此,父母应主动做负责任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向孩子讲述身边以及历史上孝顺的例子,并做出正面评价,使孝顺的种子从小就在孩子心中生根萌芽。同时,发挥榜样作用,自己做到孝老爱亲,尊敬长辈,给孩子的行为建立一个良好规范,传承好家风。

构建新型养老文化,既要摆脱传统孝文化中的糟粕部分,避免惟命是从的愚孝行为,又要顺应时代需求,积极吸收传统孝文化的精华部分,并加以改进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最终形成新型的养老文化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宣传引导,在全社会开展新型养老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孝老等中华传统美德,增强全社会的养老意识和老龄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计生委.2015家庭发展报告:中国家庭平均3.35人[EB/OL].[2015-5-13].http://www.cssn.cn/dybg/gqdy_ttxw/201505/t20150513_1793503_3.shtml.

[2]曹昭.变迁社会中的农村养老问题研究——关于山东省平陵村的个案分析[D].上海大学,2016.5.

作者简介:李伟峰(1992.3-)男,汉族,河南省商丘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德治法治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实施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幼儿教育中如何实施挫折教育刍议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