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微文化助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研究

2019-07-01王丽仪

现代交际 2019年9期
关键词:微文化高职学生实效性

王丽仪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微文化及其特点,其次探讨了微文化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最后从微活动凝聚力、校园文化辐射力、品牌渗透力、网络道德引导力四方面,提出了以微文化助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希望为相关教师提供有效参考,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关键词:微文化 高职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9-0144-02

自2009年微博普及后,微文化大门逐渐打开。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微文化逐渐成为新兴文化生态形式,渗透到人类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于年轻的高职学生而言,他们通过各类媒体终端获取各类复杂的信息,可能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这无疑加大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因此,相关教师需采取对策,提升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微文化及其特点

在2010年,我国语言资源监测中心正式确立了微文化的含义,其是从微博网络平台衍生而来的强调个体与微观发展的文化现象。现如今,社会已进入新媒体时代,多种文化从互联网中传递出来,微文化凭借其显著的特点能够快速得到传播与发展,并影响个体思想及行为,其特点主要如下。第一,微文化具有多样性特点,其内容丰富,无论是人类脱口而出的话语,还是随手拍摄的图片,均可以作为内容,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传播,并展现传播者个性化心理。第二,微文化具有快餐化特征,与传统文化相比,其具有交互性与海量性,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任何公民均可表达自身观点,并且微文化能够快速游走在朋友圈与网络中,个体价值观会无限制地传递给其他接受者,在此形势下,非主流性的观点很容易被海量信息所淹没。第三,微文化具有泛民化特征,其文本生成与信息收集能力强,人类只需借助网络载体,即可不受空间、时间的界限,自由参与微文化的传播与讨论活动,实现零距离对话。并且微文化可以打破主流传播方式的主导地位,人人可发声,受众并无高低贵贱之分,言语、风格、用词均可随心而做,真正达成了草根文化的泛民性。

二、微文化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文化与教育息息相关,二者不可分割,必有联系,在高职院校中,微文化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影响。众多高职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求知欲与好奇心增强,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下,他们能够突破时空界限,通过多种方式,在网络上进行隔空对话与情感沟通。[1]但是部分高职学生思想不够成熟,在不同价值观念微文化的影响下,个体把握正确意识形态的能力会被削弱,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易受到影响,面临困惑,产生消极、享乐等不正当情绪。因此,微文化的传播也会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难度。而教师利用微文化的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可以拓宽受众面,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发挥微文化的积极作用,提升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以微文化助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微文化中包含丰富内容,蕴含的传统文化与人文情怀深受大众喜爱,其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意识形态,也能够对价值观念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需要认识到微文化的优势,合理加以运用,提升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1)发挥微活动凝聚力。高职学生能够起到微文化中转站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微文化引导学生成为先进思想的引渡人,营造和谐、积极的育人环境,从而借助正能量的微文化,达成学生间的情感共鸣,提升集体思想凝聚力,助力政治工作的开展。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召开微书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传统文化书籍,并在网络渠道中书写感言,在线进行互动、交流,在微文化传播过程中寻求志同道合的好友,从而通过探讨研究了解人生真谛,提升道德素质。同时,在授课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微课堂讨论活动与学生拉近距离,引导学生成为论坛领袖。在课堂讨论结束后,将自己的感言发布到学校论坛、微博、微信等平台,通过互相点赞、评论、转发,树立导航风向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提升政治教育授课效果。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校园微视频设计活动,要求学生拍摄生活小事,捕捉精彩瞬间,制作出充满正能量的视频,从而在组织中树立学生良好精神风貌,发挥微文化的凝聚力。

(2)发挥校园文化辐射力。高职院校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经常采用传统教育方式为学生强制灌输爱国主义精神、思想道德文化等,然而重復性的内容可能会使课堂变得刻板无趣,甚至引发学生的厌烦心理。因此,教师可以转换方式,开展网络平台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微文化的辐射力对学生的精神品质进行教育。为此,教师需要构建不同主题的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利用校园辐射力开展教育。[2]以考试季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在学期结束尾期,及时推送考试宝典、考场违规案例等内容,从而利用微文化形式快速传播内容,拓宽辐射范围,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同时,教师也可在微博、微信中发布考场管理规定、考试行为规范等相关内容,从而创新形式,带动全体高职学生思想纪律水平的提升。

(3)发挥品牌渗透力。微文化的宣传离不开移动通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校方可以创新微文化传播渠道,在各平台中对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进而发挥微文化的渗透力,提高政治教育实效性。学校除了要构建微信平台和官方微博外,还可以打造新闻客户端、团委交流群、各院系贴吧等多项平台,形成密合的矩阵,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地涵盖思想政治教育节点,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例如,可以在各个平台中举办献爱心、微服务等主题活动,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观念。还可以在学期结束时,通过各院系的官方微博,发起“优秀三好学生”“感动校园人物”“学期进步先锋”等投票活动,并要求参与人员写出选择理由,从而发挥品牌渗透力与榜样作用,在校园中营造正能量氛围。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利用大数据,了解学生的教育诉求与学习需求,在各类媒体平台中发创业奋斗案例、优秀生学习经验等内容,从而以平易近人的方式传播正能量,促进学生思想觉悟,培养其高尚品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发挥网络道德引导力。微文化作为一类社会现象,经由网络世界传播,其可以捕捉受众的感受,流动性强,不受人为控制。然而,很多高职学生思想不够成熟,容易将部分未证实或带有不良信息的内容进行转发,导致其持续发酵,甚至带来不良的舆论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念与选择能力,在微文化大潮中帮助学生明辨是非,科学判断优秀与消极文化,提高道德自律性,从而以身作则,成为健康文化的引导者,为维护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作出贡献。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高职学生作为接触网络媒体长大的社会代表,容易受到微文化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教师一定要通过多种方式发挥微文化的影响力,利用网络平台举办活动,拉近师生距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性与时效性,从而引导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丹.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路径探析[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4-6.

[2]龙玉兰.“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构建与实践追求[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7):115-116+118.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微文化高职学生实效性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论网络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微文化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与分析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