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及对策

2019-07-01蓝墩超

读天下 2019年15期
关键词:厌学留守儿童农村

摘 要: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就是指父母双方在外长期打工,被留在农村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共同生活或者单独生活的儿童。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越来越多,且普遍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以心理学的视角分析,所谓厌学即学生对待学习的一种消极行为,具体表现在对学习存在认知偏差,情感上对待学习比较消极,以及行为上远离学习等。以下笔者就如何改善当下农村留守儿童厌学情绪展开具体分析,希望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得到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策略

一、 前言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带动下,农村劳动力也逐渐向城市流动,虽然农民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条件改善了,但随之而来的是,在农村地区也形成了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即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长时间缺少父母的关爱以及思想上的沟通与交流,遇到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成绩差、纪律差以及卫生差等一些问题。其中,具有严重的厌学心理是当下农村留守儿童最普遍的心理问题。这些儿童的教育问题影响着其健康成长,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 农村留守儿童形成厌学情绪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 宏观层面

自20世纪90年代后之后,改革開放得到不断深化,我国各地区不断出现规模较大的民工潮。不平衡的经济政策致使沿海城市比较发达,集中的民工流动,使贫富差距不断增大。与此同时,农业的发展相对落后,土地的不断国有化,致使农民无房可住、无地可种。房价不断上涨,市场经济又剥夺了农民的劳动所得,原本就薄弱了农业基础开始动摇。越来越多的农村人选择外出务工,且都希望能够在城市中得到发展,站稳脚步。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使儿童幼小的心灵当中产生了对社会不公的怨恨,再加之农村的教育相对比较落后,长期缺失父母的关爱,以及各种社会负面影响等,农村留守儿童极易形成厌学情绪。

(二) 微观层面

一方面,家长长期外出工作,留守儿童缺乏足够的关爱。留守儿童的年龄比较小,缺乏良好的社会性,对父母的依恋是孩子的基本需求。然而,由于父母在外长期务工,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与此同时,这些父母受教育的水平不是很高,并没有正确的引导孩子,只是交代孩子要听监管人的话,好好学习,仅此而已。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无法及时给予合理的引导和帮助,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的性格变得孤僻、内向,不愿和他人进行沟通,进而学习兴趣也受到了严重的抑制,即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

另一方面,学校的教育资源不足,缺乏对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关注。我国当下的教育体制为,一边提倡素质教育,一边实施应试教育,导致学校与教师依然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对淡化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身心教育。尤其在农村地区,学校的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有限,教学环境也不理想,很难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厌学情绪的相关策略

(一) 构建完善的教育制度

学校是开展知识教育的主要场所,然而,由于我国农村教育水平比较落后,加之教师缺乏良好的教育水平,学校教学设备陈旧、教育制度存在一定问题等,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所以,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吸引大量大学生进村支教,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农村教师,同时不断提升其津贴待遇。除此之外,可以建立留守儿童的寄宿制,这样不仅能够帮助解决隔代监管不利的问题,同时更为留守儿童的安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而这就需要学校积极完善自身管理体制,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卫生、安全的寄宿环境,也更进一步需求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能够给予大力的支持。

(二) 长期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构建长效机制

想要使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是一项较为艰巨而长远的任务,现阶段一些城市建立了留守儿童学校,这不得不说也是一种良好的解决策略,但这些学校的教育水平和师资力量上都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较。针对留守儿童,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召集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尽量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此之外,班主任还应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入学和困难补助等现实问题,并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研究,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使留守儿童的父母与监护者能够改变教育理念,学会科学的教育知识与方法,进而积极配合承担孩子的教育责任与义务。

(三) 正确沟通,维护留守儿童的自尊心

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给予的关爱,许多在城市里工作的家长只是通过简单的电话沟通,且沟通的内容也只是询问其成绩如何,并未对其心灵以及身体给予过多的关怀。对此,班主任应该积极改变传统教育理念,且尽量与孩子进行平等沟通,以此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同时,还要多关心孩子的健康问题,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孩子,在其遇到问题或困惑时,要及时给予其帮助和指导。班主任应该与学生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并尽量劝说家长做到以下几点:父母中的一人留下照看孩子,或者经常打电话给孩子,询问其生活情况、学习情况等;运用多样化的方式增强亲情,而不是简单的用钱解决一起;定期将孩子接到身边照顾,以此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厌学对于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以及人格发展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因此,需要农村班主任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一名农村班主任,通过构建完善的教育制度;长期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构建长效机制;正确沟通,维护留守儿童的自尊心等方式,积极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厌学情绪,使其能够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梅.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互助模式[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5):119-120.

[2]樊军德.农村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修正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7(18):78-79.

[3]曲甜静,郭娅,何碧君,袁影,陈露露.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适应性的课程改革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6):40-44.

作者简介:

蓝墩超,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南宁市马山县白山镇合作初中。

猜你喜欢

厌学留守儿童农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一例学生厌学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