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艺术

2019-07-01谭锦标

读天下 2019年14期
关键词:提问思维小学数学

摘 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和培养他们的数学探究能力与发散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思维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学习探索能力,他们渴望在學习中获得乐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个善于引导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巧妙设计提问,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欲望。引导促进学生能进入“愤悱”状态,保持一种亢奋,用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效率。

一、 铺垫式提问,强化教材知识联系

小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逻辑性严密的科学,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旧知识中渗透着新知识,新知识总是在与旧知识的某一连接点上生长起来的。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水平与掌握程度主要依赖于学生原有相应的知识基础。因而,新课前激活旧知识有助于同化新知识。“铺垫”是为新知识学习铺路搭桥,其中内容一般是与本课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这种“铺垫”的优势在于:(1)给学生以明确的思维指向,减少盲目性,能快速涉及问题实质或典型方法;(2)能及时扫除新知识的障碍,提高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知识间的联系,从“生长点”着手,精心构思,巧妙设计问题,为学生探索新知识铺设道路。如小学“平均数应用题”例1时,让学生质疑问难,第一步求四个组长方体个数的总和,在综合式中为什么要加上括号?让学生讨论思考,很快弄清楚它们要求四组正方体平均数每组有多少个,先要求出四组长方体个数的总和是多少个。实际上分析了解题的思路,明确了算理,掌握了解法。又如:上新课时教师与学生对话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这样说:你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今天课题中的哪些知识?你联想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使学生感到很亲切,这样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才能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二、 创设性提问,突出学习重点难点

在推进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促使学生主动地去获取更多的信息来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我在教学整数乘以小数时,是在学生学习小数乘以整数以后进行的。这节课,一要使学生认识乘数是小数的乘法意义;二要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法则的理解。教学的重点是乘法意义的扩展。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类比推理,探索求知,从而突出教学的重点,摆正教学重心,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

一上课,教师出示下列算式,提问:这道题做错了,怎么改就做对了呢?

1 3× 56.5

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回答:去掉乘积6.5的小数点,或把乘数13写成1.3,教师予以肯定,接着又问:还有别的改法吗?经过思考,有的学生创造性地认为还可以把5改成0.5,即13×0.5=6.5,教师立即启发:这样改的确是可以的,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说明13乘以0.5肯定等于6.5吗?学生运用积不变的规律回答:因为把0.5看成整数(5)来计算,13×5=65,因数扩大了10倍,就要乘得的积(65)缩小10倍,也就是6.5,所以13乘以0.5一定等于6.5。

教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说:“看来整数乘以小数,同学们也已经会算了,你能概括出整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法则吗?”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概括板书:“一算”,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积;“二看”(看乘数是几位小数);“三数”(就以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四点”(点上小数点)。学生在一道改错题中,学会了整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并归纳出了计算法则。

三、 深化式提问,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教学体系中的各知识点都是彼此联系的,具有一定的逻辑顺序,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知识间的联系,把一个个知识点贯穿起来,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法,从而深化知识。如:教学乘法结合律时,让学生仔细观察:4×(6×5)=(4×6)×5这个等式,学生发现等号两边相同点与不同点,讲讲是怎样计算的,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乘法结合律。又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25×(30+4)=25×30+25×4,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观察等号左右两边式子有什么关系。再如65×17+35×17=17×(65+35),提问:这个算式与上面的一个算式有什么区别?再让说出归纳乘法的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学生自己找到各知识沟通的契机,跃跃欲试,急于探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问题自己提,规律自己找,结论自己总结。

四、 开放性提问,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教师在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它们的创造性思维,为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做准备。

1. 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并用自己的数学观念来表达的机会,这和他们的数学能力发展是一致的。

2. 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构建他们自己的反应,而不是选择一个简单的答案。

3. 开放性的问题允许学生表达他们的问题的深层次的理解,这在多项选择中是无法做到的。

如:学校要平整草场租用汽车运黄沙,石子,水泥共62吨,已知大车每次装10吨,运费200元,小车每次4吨,运费95元。请你设计几种不同的租车的方案,并分别计算各方案的总运费。方案(1)全部用大车,需要7辆总运费是1400元;方案(2)全部用小车,需要16辆总运费1520元;方案(3)大车3辆,小车8辆运费是1360元。从降低运费成本的要求来说,是否还有比这些方案更好的方案呢?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会明显地表现出不同层次,有些学生自己以为已经找到最佳方案,其实并非如此。有些智力水平较好的学生在列举了几种方案后,马上考虑到最好满足条件:(1)适当多租用大车;(2)每辆车都要尽可能装满。

总之,在课堂提问中,问得好、巧、精能充分调动师生双边的积极性。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不断调整教法,学生在被问中求思,培养了思维能力,掌握了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使教与学达到最佳境界,让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郭成祥.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2015(5).

[2]陈佳.对小学数学有效提问的思考[J].神州,2017(27).

作者简介:

谭锦标,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县都阳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提问思维小学数学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