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随心动:在教学中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
2019-07-01刘敏
摘 要:上好音乐课不仅仅是方法和手段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的问题,是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问题。作为音乐教师,要围绕着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变无形为有形,使无声于有形之中,声形并茂,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活动与展示的“平台”。
关键词:教学目标;快乐;美感;喜欢音乐
音乐是有声的情感体验,这种有声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从感官上感知音乐的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美的熏陶,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學习的兴趣。小学音乐分为四大块:听,唱,动,奏。在小学音乐课中,如果这四大块上好了,那就是一节好的音乐课。所以下面我就围绕着四大块来谈谈的一些想法:
一、 听:欣赏课,让学生的感官主动参与感知欣赏
音乐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作为音乐教师应该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解读音乐作品,把音乐作品所蕴含的音乐形象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启发是关键,也是调动学生情感、展开想象、带着他们飞翔的重要途径。营造气氛,动静结合,完美体现,创设空间,激发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课堂上的律动,也是学生不容忽视的表现手段之一,虽然它是一种无形的表演,但无形中有声。我们要围绕着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创设新的氛围,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挖掘教材的内容,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让学生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创造美。例如,在欣赏《百鸟朝凤》一曲时,先让学生结合主题勾勒出一幅画面。带着这份想象聆听音乐,把自己所感受到的音乐作品所表现的画面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通过对比、分析、探讨,让学生自己选择出与乐曲主题最接近的画面,把它张贴在黑板上。再结合有声的旋律,激起他们内心的情感,有的学生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当即用纸片、尺子和着音乐一起模仿起鸟叫:还有的学生用口技模仿鸟叫,和着音乐进行表演。他们希望有一个展示自己的空间———用柳枝和竹片来表现百鸟,他们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就这样,时间在不知不觉中飞快而过,学生在其中感受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与浓浓的教育氛围。
二、 唱: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唱歌教学是主要的音乐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歌唱教学的要求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一、 培养自信有感情地歌唱 歌唱中,声音技巧固然很重要,但对小学生来说,关键在于培养他们愿意歌唱、喜欢歌唱、热爱歌唱,从而促使他们“从内心歌唱”。在我们的常规课堂教学中,既要从心理上引导学生自信有激情的歌唱,同时还要注意交给他们必要的唱歌技能。教学中,用闻花、跳皮筋、抽泣、咳嗽、打哈欠、隔河喊人等生动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体会。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的歌唱方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调整好呼吸,口腔自然打开,下腭放松,要教给他们控制、调整音量的方法,随时发现,及时纠正。在声音训练与规范的过程中结合实际,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克服,同时应教会学生自我调剂的方法。
三、 动: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
在音乐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普通身份加入,通过适当点拨,发挥向导作用,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从而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个性,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合作过程中得到素质上提高。我在音乐课上设计了“小小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最高潮,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敢动、想动、善于动。音乐课就是要让学生在唱一唱、跳一跳、动一动中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有一次,我在《找朋友》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学生不仅为老师的表演不由自主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还个个跃跃欲试,显得特别激动,纷纷站起来与教师共舞,音乐与舞蹈唤回了孩子的天性,他们已不止敢动,而且很想展示一下了,这是多大的进步啊!学生表演完后,我经常运用“你真聪明、你真棒”等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了起来。
四、 奏:大胆的随音乐奏一奏
奏一奏其实也是音乐课堂中动的一部分,让他们能够为音乐伴奏,从而提升他们对学习音乐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孩子用某种打击乐器敲打伴奏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兴奋地,有自豪感的,他也会觉得其实学习音乐很简单,这样的话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抓住这样的心理,让他们奏一奏就不是什么难事了。例如:我在上《两只小象》这一课的时候,里面有响板,和三角铁,要学生用这两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当时孩子们就得自己不会,但是经过教学孩子们很快便上手了,并且可以分组合作完成为歌曲伴奏,当时孩子们的热情可高了,直到下课都觉得意犹未尽。通过奏一奏孩子们找到了学习音乐的优越感与自豪感。总之,教师的观念更新了,师生的关系平等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孩子参与性强了,教师课程开发的空间大了,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更浓了。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让音乐课真正动奏起来,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及音乐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所以,上好音乐课不仅仅是方法和手段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的问题,是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问题。作为音乐教师,要围绕着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变无形为有形,使无声于有形之中,声形并茂,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活动与展示的“平台”。
作者简介:
刘敏,江苏省宿迁市,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