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我对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2019-07-01徐丽

读天下 2019年14期
关键词:语言积累想象习惯

摘 要:关于学生作文难的问题,语文教师都深有体会。不少学生写的作文不是偷梁换柱、胡编乱凑,就是虽也尽力去写,但高谈阔论、空话连篇,净写些陈芝麻烂之事,没有一点新鲜感,使人看得直打瞌睡。针对这个问题,我在作文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细心观察,鼓励他们积累与思考,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以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言积累;想象;习惯

一、 语言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当代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这句诗道出了积累对表达的重要意义。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佳作美文,写人、叙事、描景、状物,无不充满着迷人的形式美、形象美和意韵美。而思想品德课本中的美文名句更是令人耳目一新,例如,写语言文明的谚语有“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写比较评价的名句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还有珍惜时间和描述青春的优美句子“当错过太阳时,你在哭泣,那么你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多层次的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技巧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平时我要求学生每天自由读1至2篇课外文章,并做读书笔记,摘抄优美句子或写写读后的感受。值日生每天在黑板上抄写一句名言或一句优美的句子,班里每个学期举行一次名言背诵比赛。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积累了很多知识,还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二、 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魏书生老师在班主任手记中提到“写日记是道德长跑”。而我认为,写日记不仅是道德长跑,还是作文长跑。每天把自己的收获、感受或身边的人和事写下来,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身边的问题等,能够做到行笔如流水,在最短的时间里写完日记。这是作文材料的来源和积累的有效方法,也是走上写作成功道路的关键。以前作文,学生因没有材料可写,硬要编造一些与自己毫无联系和瓜葛的人和事。假话、空话连篇,还出现了成百上千抢救落水儿童、扶老奶奶过马路、学雷锋给老人让座的作文,一看就让人生疑,显得很不真实,根本没什么真情实感可言。其实大家身边都有好多耳闻目睹的事值得写,如果平时都注意观察,去发现身边的人和事,作文时根本用不着挖空心思到天南地北去搜索材料了,有了“米”还怕“巧妇”做不出好饭来吗?

三、 给学生写作的空间

(一) 课内完成

老师多给学生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一气呵成,不打草稿。因为时间短,学生只能在5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审题、选材、构思,画出快速作文图示,然后用35到40分钟的时间完成650字左右的作文。刚开始总有些学生完不成,可通过一次次的练习,这些学生也慢慢地提高了写作速度,都能在一节课里完成一篇不错的作文。为了让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我要求学生每次写好作文后都先由同学互评,每一篇作文必须给3位同学帮批改,同时每个学生也必须帮其他3至4个同学进行作文批改點评,并在评语后面写上点评者姓名。我发现学生都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生活经历以及个性特征、知识水平、人格尊严,都有其自主作用和独立倾向。在同一篇作文中,有的认为选材好,构思新颖;有的为小作者的精神加以褒奖;甚至还有的为文中的小人物出计献策等等。对于写得不大好的作文,学生在互相鼓励的同时,还敢于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努力方向。我不得不佩服这些学生的认真与细致。后来我们都惊讶地发现学生的评价与教师的有的出自一辙,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 课外自由作文

我要求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及时写下来。让学生在课外自由练笔,尽可能地发挥其积极性和自主性。与此同时,老师再把课内写作指导的内容灵活机动的渗透到学生的课外练笔中去,让练笔在正确有序的模式下有条不紊地进行。让学生依据课内之所学,在课外的练笔中大胆地展现身手,用课内的方法从生活中写出文章来,让课外练笔成为学生思想自由驰骋的天空。在这里,他们既可以写同学们的喜怒哀乐,也可以写世间的人情冷暖,还可以描绘周围景物和路人相貌,甚至记录泼妇骂街等等。一句话,就是要写尽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一篇灿烂的文章,写出自己的风格。

四、 展开丰富的想象,妙笔生花

一篇好作文除了要有新颖的题材、独特的构思外,生动的描写会使文章熠熠生辉。其中,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生动的描写,更是妙笔生花。

培养学生在写人叙事作文中善于抓住人物的描写真不愧为作文成功的妙笔。对人物的描写有多种方法,其中语言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就很不一般。老舍先生曾经说过:“人物对话很重要,对话是人物性格的索引。”它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作文是用来反映生活、为生活服务的,只有立足于生活的写作,文章才可能生动活泼。语言描写也是如此。培养学生平时注意观察人物的神态表情、体态语言和音色、音量的变化,在写作时要让人物的语言具有生活化的鲜明特点。只要在生活中多留意,善于捕捉,用眼睛去看观察,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就必定能够写出鲜明生动、富有表现力的人物语言来。环境描写也是文章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恰到好处的环境描写常常能起到烘托或反衬的作用。例如《最后一课》一文中,法国作家都德笔下的一段描写“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它不仅通过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小弗郎士的无忧无虑和天真幼稚,还点明了普法战争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借助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的练习或课堂作文中,这是掌握学习方法的一种途径。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而流不歇”。我鼓励学生让生活走进作文,用自己手中的笔来描述生活。我相信,只要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勤积累,多思考、多练笔,就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月英.谈谈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J].作文教学研究,2014(3):37-38.

[2]罗赛红.随机浸润,巧学妙用——浅谈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J].新课程(上),2017(6).

作者简介:

徐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第七师129团五五中学。

猜你喜欢

语言积累想象习惯
习惯
快乐的想象
一生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让学生真正采到“语言的花蜜”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的探究
小学生语言积累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