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构建情感共鸣

2019-07-01宁玉权

读天下 2019年16期
关键词:情感共鸣激发互动

摘 要:语文中的情感共鸣是能否上好语文的关键,为此,教师应改变原有教学模式,充分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得到发展。

关键词:情感共鸣;情境;互动;激发

情感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主动认知和心理活动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情感被激发,能促进意志的发展,推动学生更加勇敢、自信、主动地去学习,从而不断获得成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产生教学合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构建学生的情感共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 改变教学模式,师生互动,产生情感共鸣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经常是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而学生长期担任“收音机”的角色,那么老师上课声成为其催眠曲也就在所难免了。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情感因素,采用适当方法拨动、震撼学生的情感之弦,而要做到這点,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观念转变就尤为重要了。教师应该变“为教而教”为“为学而教”,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在教学活动中是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还学生以主动权,给学生充分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辨识、品味、体会。

(一) 师生情感共鸣

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在生活中师生有着或多成少的相似或相近的感受,这些感受可能是对生活的零碎体验,也可能是生活中的不起眼的点滴心得,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这一感悟,就可以构建与学生感情共鸣的基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为在教师与学生找到情感共鸣的时候最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在这样的课堂中应用“心”和学生交谈,让“心”与“心”之间的碰撞激起学习的火花。比如在教学《失去的一天》时,我与学生畅谈了我自己在中学时曾因为不珍惜时间而导致从“名列前茅”到“名落孙山”的经历,也向学生讲述了其他人因为没有珍惜好时间而错过了好机会。通过这样的沟通和课文中小男孩妈妈对小男孩“珍惜时间”的教育相融合。让学生能够从中真正体味到时间的可贵,从而学会珍惜时间。

(二) 文本与学生情感共鸣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挖掘课文,把情感点化出来并展示在语文课堂之中,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情感共鸣,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兴趣盎然。如在教学《凡卡》一文时,由于学生不了解凡卡当时生活的背景,于是我便请学生先谈谈读了文章后的感受,听完学生的谈论后我又组织学生针对“凡卡为什么要给爷爷写信”。“从信的内容我们看出了什么”“他为什么会做这样美的梦”这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讨论完后我向学生介绍了凡卡生活的背景,此时我居然发现有几个学生的眼圈红了。又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状物的佳作,语言优美,文中“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丽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块无瑕的翡翠;”这个排比句节奏明快。把漓江水的独特之处描写得惟妙惟肖,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了“最美”“情真”,与作者情感产生了共鸣,从而散发了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学生通过与文本的沟通,更深层地理解了课文。通过这些情感的交流,我相信我的学生不但能在无形中更深层地理解课文,而且也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

二、 利用声画同步、视听一体来激发学生与教材的情感共鸣

近几年来语文教材的编写越来越注重人文化。越来越贴近生活,教材中许多内容的描述其实是对现实生活的剪影。在学习这些课文时这些画面又会很自然地在学生的脑海中重现。教师如果能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利用这一瞬间抓住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共鸣,对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

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在指导学生观看课文插图的基础上还可以播放相关电影片段,从这些声画片段中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五壮士的爱国与英勇无畏,在这种身临其境的状态下学生的爱国情感已经得到了很好的熏陶。

正是这样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画面,与学生的认知相近,产生情感共鸣,激起学生内心学习的情趣,让学习成为快乐,让学习成为生活,让学习成为享受。

三、 让语文课堂走进生活,让生活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一直在教室这一个环境中进行,教师一直以来依赖于对教材的讲解,在功利主义的侵袭和应试教育的挤压下形成了“以本为本”的教学思想,禁锢了教者的思想,不敢超越教材。

而我却认为语文教学应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材是生活的再现,因此,课堂教学中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应该让它成为生活的再现,把学生带进生活的意境。著名教育家、特级教师、情境教育的提出者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情境教学法就是根据教材创设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把学生带进教材,让他们融入其中,与教材同喜月悲、同欢同乐。让教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随着情感的迁移过程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情感共鸣是连接教师、课本与学生三者的重要桥梁,也是刺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法宝,更是完善健全学生人格的途径,巴金曾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袋作家留下的杰作。他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我想: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如此,一代一代的情感共鸣使我们的社会更加进步。

四、 总结

作为教师,应该学会转变自己的观念,真正做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注重从不同的角度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产生情感共鸣,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玉英,王将.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72-73.

[2]高国卿.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教育的渗透探讨[J].学周刊,2018(22):111-112.

作者简介:

宁玉权,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盘龙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情感共鸣激发互动
情理和谐 成长相伴
如何通过朗读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消费热潮下新都市电影的审思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