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生活化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具体落实
2019-07-01王琼
摘 要:生活化理念要求教学活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合理创设生活化情境,并以之为主要载体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教授,由于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理论性的学科,生活化理念在教学中的有效落实不仅能使学生更为“乐学”和“易学”,更能在较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有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本文基于笔者教学实践及体会,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三条生活化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落实途径,冀对相关教学工作者有所助益。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理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落实途径;教学体会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和倡导下,生活化教学逐渐引发热议,并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点话题。生活化理念要求教学活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合理创设生活化情境,并以之为主要载体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教授,由于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理论性的学科,生活化理念在教学中的有效落实不仅能使学生更为“乐学”和“易学”,更能在较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有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而考虑到小学生群体的认知特征更偏重于形象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生活化理念的教学应用就更显得意义非凡。以下拟结合笔者自身实践体会,就生活化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具体落实谈几点意见,冀对相关教学工作者有所助益。
一、 新课导入力求生活化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个重要组成环节,学生从缤纷的课间活动状态转换到课上学习状态,其间是需要一个适当过渡的,而这一过渡的良好实现就在于成功的新课导入。教学理论研究及实践均已表明,成功的新课导入不仅能够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在较大程度上引发其学习新知的兴趣和积极性,最终促使其保持较高的主观能动性投入到新课学习中来。因而在新课导入环节落实生活化理念是有必要且需要我们积极尝试的。
例如,在学习人民币换算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几段实际生活中买东西的视频,重点突出人民币换算的过程。由于学生们在生活中都见过或有过买东西的经历,通过展示这种简单的生活化情境,就唤醒了其原有生活经验,不仅容易激发其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其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再如,学习三角形和四边形知识时,可以多展示一些生活常见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如A4纸、五星红旗、切好的比萨饼、三角支架等等,使学生首先形成较强的感性认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这对接下来学习相关知识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二、 知识讲授合理生活化
知识点的讲解和传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正是在这一环节系统而深入地学习和积累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因而知识讲授的生活化亦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核心关键部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善于结合教授内容的具体特點合理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经验的生活化情境,进而以之为载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和剖析,从而使学生在熟悉而亲切的具体生活情境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教学实践证明,这种生活化的知识讲授方式不仅效果显著,而且往往事半功倍,深受学生青睐和认可,这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教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时,笔者曾借助多媒体教学创设过如下生活化情境:上课后首先对学生说:“同学们在平时都参观过动物园吧,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参观,大家说好吗?”学生一听都有些好奇,笔者接着说道:“不过参观动物园是带着学习任务的,那就是在动物园里学会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动物园!”话音一落,笔者就迅即切换画面,屏幕上开始播放动物园的实景动画。在出现猴子的画面中,左边一棵树上有5只猴子,右边一棵树上有4只猴子,笔者按下暂停键问大家:“画面中一共有几只猴子?你是如何算出来的?”学生们回答9只,但算法不完全相同,有的说左边树上的加右边树上的5+4=9,有的则说右边树上的加左边树上的4+5=9,这时笔者就“趁热打铁”进行引导:“5+4=9,4+5=9,也就是说5+4=4+5,如果用a、b代替两个数,就是a+b=b+a,这就是加法结合律……下面我们再在动物园中找一些这样的例子……”这样,就在问题情境中讲授了知识,并及时进行了强化和巩固,乘法交换律的教授与此类似。由于学生是在熟悉而亲切的生活化情境中学习,不但对知识的理解上会更加容易,印象也将更为深刻。
三、 作业布置适当生活化
作业布置亦为课堂教学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学生而言,通过作业练习可以及时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又可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对教师而言,则可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了解其课上学习状态,分析自身课上讲授中存在的疏漏或不足,从而为改进和优化教学提供重要依据。作业一般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但不论哪一种,适当的作业布置都是促进和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因而笔者认为,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全面落实生活化理念,作业布置也应是我们积极尝试的环节。
例如在学习了测量知识后,笔者曾当堂过以下生活化的课堂作业,即首先让学生利用铅笔、书本、直尺等手边的文具物品测量课桌的长和宽,然后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发不同刻度和长度的软尺工具,并安排任务,让其教室内进行测量活动。学生需要对地砖、黑板、讲台、窗户等进行测量,并在组内自行讨论,合理选择最方便适用的测量工具。笔者作为裁判看那个组任务完成的又快又好。学生由于测量课桌的长宽时所用的手边工具很简陋,自然而然地会认识到采用专门测量工具和引入测量单位的意义和重要性,而分组后利用软尺测量的过程中也自然会用到刚学的测量要领和注意事项,从而达到及时巩固所学新知识的目的。而由于这样的作业是贴近生活实际的、以为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为指向的作业,学生又是即学即用,再加竞争性元素的合理融入,普遍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不仅在实际应用中强化和巩固了所学知识,也趁热打铁锻炼了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从而取得了良好的作业效果。
四、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结合自身实践体会,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三条生活化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落实途径,即新课导入力求生活化、知识讲授合理生活化、作业布置适当生活化。事实上,生活化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落实是一个兼具深度和广度的课题,需要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极探索和深入思考,并勤于总结,只有如此,方能使生活化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学生数学素质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文仅为抛砖引而玉,尚盼方家不吝指教。
参考文献:
[1]曾建议.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考试周刊,2015(25):60-61.
[2]杜红梅.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5(3):112.
作者简介:
王琼,四川省南充市,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