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孝顺孩子之我见

2019-07-01梁少银

读天下 2019年16期
关键词:道德素养传统美德

梁少银

摘 要: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传统美德。现在人们道德素质不断下滑,社会上出对父母长辈漠视等不良现象。因此,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刻不容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孝顺的孩子,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处做起。在日常生活言行举止的细微处中恭敬、感恩父母,长大后才会赡养、孝敬父母长辈,才能营造和谐社会氛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关键词:传统美德;道德素养;践行孝道

“孝门出忠臣”,一个人孝顺与否,不但体现着家庭的和谐兴旺,而且决定着国家和谐繁荣。培养孝顺的学生是我们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传统美德,而在物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上演着不寒而栗的现象:青少年狂妄杀父杀母,竟然是因为父母不满足他的一时欲望—不给钱打游戏、买奢侈品等;长大后,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嫌弃他们,不与年迈父母亲一起住。他们孤苦伶仃,颤颤巍巍艰难度日;还有甚者姐弟六七个都成家圆满后,父母却没人赡养,冻死自家门外。一幕幕……触目惊心!我们的孩子怎么啦,为什么会对父母如此冷漠?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刻不容缓,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也就是说孝敬父母是一切善行的基础。掩卷沉思:不能把孝敬父母长辈停留在说教上,不能把孝敬父母长辈停留在高大上的事情上。培养孝顺的孩子,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处做起!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 引导学生从听从教导,知错就改做起。

现在孩子大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放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致使大多孩子产生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不良思想。这时不加以引导,等孩子意识增强,就难以逆转。从小教育孩子,父母呼唤你,一听应该立刻答应,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立即去做;父母教导的道理,恭恭敬敬地听;做错事时谴责你时,虚心恭顺地听从,勇于承认错误。通过学习《弟子规》“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作为恭敬父母长辈判断自己行为的标尺。早上回校时,见到老师能鞠躬问好;在学校做错事时,低着头认错态度好,勇于改正。家长也反馈:见到家长等放学时,会说爸妈辛苦了!叫孩子做事,动作快了,没再说等等先了;做错事,少了顶嘴,见证着孩子的心的转变。孩子明白道理后,才会生起恭敬之心。

二、 引导学生从家务劳动,不为自己操心做起。

孩子从小到大习惯了被人照顾,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学习《沉默》一文,感受到了父母对他浓浓的爱。看了父母、爷爷、奶奶等照顾他们成长的视频:从出生开始,教会走路,教会吃饭,教会穿衣,教会写字……感受到父母长辈无私的付出,是他们给予浓浓的爱的滋润下才快乐成长。怎样让孩子也学会关心照顾父母呢?唤醒他们回报父母长辈的爱。启发孩子思考:爷爷奶奶老了,爸爸妈妈工作回来累了,我们能为他们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现在我们不用暖被窝,扇走热浪。有的孩子说:“父母长辈睡觉前,夏天可以开好空调,冬天开好暖气。”教师恰当延伸教育: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也是关心、爱父母的表现。《弟子规》中:“冬则温 夏则凊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让父母安心也是体贴父母的表现。在老师的教育鼓励下,在微信上家长晒出许多孩子劳动的照片。盛饭、扫地、拖地、洗菜、洗完、洗衣服、收衣服……孩子也知道上学、放学、出去玩要告知家人,主动自觉地完成作业,少让他们操心,懂得体贴父母、感恩父母了。

三、 引导学生从态度诚恳,语言温和做起。

现在有的孩子不分尊卑,对父母态度很不好,大呼小叫使唤,指责父母的不是,甚至恶语、拳脚相向,对父母极为不孝。学习了《弟子规》入则孝告诉为人子女: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孩子懂得与父母交流态度诚恳,语言温和。父母做得不对,劝谏时,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颜悦色,以柔声细语,含蓄、委婉的语言,好言劝他终止不良行为,慢慢地让他们接受。听完《李世民谏父》故事后,教师问:李世民为什么谏父?怎样谏父?结果怎样?他是怎样的儿子?要求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平时自己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时,说话时对父母态度怎样,以后应如何更正?人无完人,父母也一样,当父母做得不对,如:父母误解你时,怎样说?爸爸吸烟或喝酒时,怎样劝才符合子女的本分。通过师生合作表演,让孩子懂得劝告父母要注意恰当的语气,语言与技巧,才会打动他,父母才会感受到子女深深的爱。

四、 引导学生从爱护自己,努力学习做起。

当我们身体受到伤害时,最担心的莫过于父母,他们会忧心忡忡,牵肠挂肚。如果道德有问题,父母长辈也会蒙羞而伤心难过。《弟子规》中也说“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孝经》云:身体发肤,授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学习后,孩子认识到作息颠倒、挑食;打架,玩火,私自游泳,离家出走……会让家人会担忧,是不孝的表现。鼓励孩子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长大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父母为之骄傲,是大孝。

引导学生要做个孝顺的孩子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小事做起,从小培养恭敬、感恩的心。长大后,才会担当起赡养父母长辈的责任,才不至于出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的事情。

我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班队课、语文课,增设了传统文化《弟子规》课程,发挥育人最大功能。我以《弟子规》课程为主线,融合语文学科渗透教育,潜移默化,逐渐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利用家长微信群,与家长沟通、互动,共同促进孩子心灵的成长,树立良好道德的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牢记使命,返璞归真,放慢脚步,立德树人,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岩劼,王瑞芬.运用《弟子规》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J].才智,2018(31):150.

[2]张惠芳.《弟子规》在小学德育中的运用与价值解读[J].新课程(上),2018(9):236.

作者简介:

梁少銀,广东省肇庆市,肇庆市端州区河苑小学。

猜你喜欢

道德素养传统美德
让老人幸福 促社会和谐
助人为乐的小牛
做人美德
如何全面提高小学生素养
大学生“媒体素养”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调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思想品德教学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百善孝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