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9-07-01黄彦

读天下 2019年16期
关键词:学案教师应高中生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顺利推广,高中教育的教学环境充满了无限活力,涌现了以“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为代表的一系列尊重学生主观意愿的新型教学模式。高中地理作为高中阶段一门综合了自然学科严谨与人文学科精彩的重要科目,在开展“双动两案”教学上具备独特的优势。本文针对“双动两案教学”的优势进行简要分析,总结了当前阶段高中地理教学对其使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教学;双动两案;教学模式

高中教育中各学科的教学任务都十分繁重,对于高中地理来说,学生常难以理解其中抽象性强且较为零散的知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以其独具的活动性与设计性,可以帮助高中生建立对地理学科的全面认识,并使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与教师的指导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等环节转换相应的学习思维。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推广“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帮助高中生摆脱枯燥学习的束缚,发挥地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一、 高中地理的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应用现状

“双动两案”中的“双动”指的是教师与学生这两方能够敞开心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高效的师生交流,充分发挥高中地理教师对高中生指导作用,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学案的使用方法,根据学案中规划的内容进行系统地地理学习。

“双动两案”中的“两案”指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案设计与学生的学习方案设计。高中地理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科学解读与对教材的深度研究,制定出能被学生理解并顺利启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教学方案与学生学习方案,挣脱地理课本的束缚,设计真正符合学生能力水平与需求的地理课堂。

活动性与设计性是“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两大特性。活动性表示该教学模式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良好协调作用,保证教师时刻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调整教学内容,并及时解决高中生在理解地理知识方面的困难;设计性表示该教学模式不是落入俗套的僵化教学,而能够与时俱进不断融入新的教学要素,保证学案时刻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两方内容。

就目前来看,“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提升空间。一方面,许多教师为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学案的设计上,但疏于教导学生学案的正确使用方法,使得学生空有工具而无法进行高效学习;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并未明确教学方案与学习方案的界限,将二者混为一谈,并不符合“双案”的要求。这两方面的现象都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主要问题,高中地理教师应认识到学生在学习的每个阶段都具备不同特点,从而实施对应的方案。

二、 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构建策略

(一) 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科学使用学案

高中地理教师应在科学把握教学目标与深度挖掘教材内涵后,编写出精炼而全面的教案与学案,让学生在课前先根据教案的内容进行预习。学生在学案中问题的指引下,能够以全新的思维梳理课本上的内容,并且对学案中的问题进行创造性思考,实现高效的预习工作。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案中标注疑惑的部分,以备在课堂学习中向教师提问。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地理高一必修2中“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这章内容时,教师可在学案中设立表格来让学生填写各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并进行纵向对比,让高中生对这一节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解,并可向学生提出一些需要动用发散思维的拓展问题,诸如为何部分地区的农业地域并不完全符合教材中对该类型农业地域的定义,其中蕴含了哪些独特的历史人文因素?教师可通过这种知识点的树立与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充分体会地理知识体系的逻辑结构,使其在学习中能借助多方因素掌握地理知识。

(二) 指导学生在课堂学习科学使用学案

在保证学生在课前利用导学案进行科学的预习后,教师可节省出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的成果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于课堂上集中解决。在“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可首先带领学生快速地梳理一遍学案上编入的基础知识,然后统计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依靠小组的力量解决部分问题,最后教师将遗留的问题逐一击破。这种做法可充分保证学生对自身学习的主导权,又可使教师在教学时始终具备针对性,因此对于地理这种零散知识较多的课程,“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可显著提升课堂效率。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地理高二必修3中“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这一节内容时,学生在预习时可以根据学案对干旱地区与雨林地区的特点完成初步把握,高中地理教师可组织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互相弥补细枝末节上的知识漏洞。而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诸如教材最后的思考问题“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等,因该类问题涉及的不仅是地理要素等独立问题,学生在讨论阶段很难对其作出全方位解答,教师应为学生解读该问题的深刻内涵,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三) 指导学生在课后复习科学使用学案

在有效参与了“双动两案”引导的地理课堂后,学生可将学案作为高质量的复习材料,借用其中记录的自身在基础知识上面的漏洞与拓展问题上的想法,学生可以迅速回忆起课堂要点,使课后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学案进行复习,高中生可改善以往复习时教材内容繁多难以取舍与笔记内容不全面缺乏科学性等问题,提升复习的效率,进而节省出大量时间用于自主学习。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素质教育背景下能够显著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模式,高中地理教学在其帮助下已有一定改善,然而许多高中地理教师对该教学模式的应用还不充分。为成功构建“双动两案”教学模式,高中地理教师应针对高中生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阶段的不同特点,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学习学案,以求充分发挥学案在高中生学习地理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鹏华.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策略分析[J].才智,2018(33):54.

[2]吴迎晓.创新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9):121-122.

[3]李斌.高中地理的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构建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26):154.

作者简介:

黄彦,四川省达州市,四川省通川区教育科技知识产权局。

猜你喜欢

学案教师应高中生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比例尺(一)”导学案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