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德为先引领发展

2019-07-01李春兴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家校育人师生

李春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应以德为先。小学教育,更应注重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家庭、社会同心同德,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发展德育共同体

每一个生命体都是在多元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每一方的教育力量都不容忽视。学校应发展由师生、家长、社会正能量等元素组成的德育共同体,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形成共同认知。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教师提升自我修养,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学校应利用好家校沟通平台、家长会、社会实践等交流渠道,让家长与学校统一教育思想,共筑德育共同体。

树立共同目标。小学阶段,学校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中国梦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同时,应进行德育内容和目标的提炼,让教师和家长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明确方向,找准途径,做好德育工作。

二、内化德育共同行

德育,重在育人的过程。如何潜移默化地把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行动。

发挥学校教育引领作用。学校德育要做到“两手抓”。一手抓好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的一言一行中渗透中华美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一手抓德育特色活动,如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传统节日文化进课堂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与思,将中华民族的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向家庭教育延伸。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针对家庭德育观念薄弱这一现象,学校应通过家校课堂、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教育咨询平台等形式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让家校沟通顺畅,充分发挥德育的第二主阵地作用。

和社会教育融合。学校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让师生在学习与实践的融合中感知社会。学校可通过邀请身边的劳动模范、文明榜样等举办专题讲座,还可以让师生、家长共同参加志愿者实践活动、角色体验活动等,让他们真切地感受真善美,传播爱与和谐。

三、深化德育共同思

德育不只是注重知行合一,还要在教育学生“学做真人”的过程中,对其表现出的行为问题不断进行反思,促进育人工作的提升。

问题反思。教育者应从自身思考是否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還应多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学生的思维导向及行为意图,发现问题,及时归因,追本溯源,改善教育方式,优化教育效果。

过程反思。我们教育学生不应该是让他们机械性地服从,而应该是让他们自发、自愿、主动学习。所以,时刻反思教育过程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德育活动安排应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及需求,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更多快乐的体验。

总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既要抓好学校教育,也要丰富多方育人载体,加强探索,同心协力,为学生的成才铺路,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本栏责编 帕 拉)

猜你喜欢

家校育人师生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