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拼音直呼法教学原则的探究

2019-07-01陈维英

读天下 2019年16期
关键词:规律性整体性趣味性

摘 要:汉语拼音直呼法教学是以声母为支架,从音节的整体考虑,在给基础音节换韵母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汉语拼音声韵组合的规律,在对比类推中,通过举一反三式的方法习得新的音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汉语拼音直呼法教学的三原则,即整体性原则、规律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关键词:直呼法;整体性;规律性;趣味性

拼读法是一种传统的汉语拼音教学方法,其特点是在学习声母、韵母及声调时要按照拼读规则进行拼读。直呼法即“基础音节换韵直读法”,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某些地区和学校所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使用直呼法教学的教师指出直呼法有利于改变拼读法“呼必有三”的拼读习惯等。基于此,笔者对直呼法也进行了广泛的实践与研究。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汉语拼音直呼法教学的三原则,即整体性原则、规律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一、 坚持整体性原则

该原则的理论基础是系统论。整体性是指把人们眼中的事物当做由若干零部件组合在一起的整体。音节是汉语拼音運用的单位。“直呼”就是从整体音节出发,打破“拼读”的学习方式。

(一) 打造基础音节支架

直呼法是一种要求学生在类推中学习新音节的方法。因此我们首先应该给孩子们一个仿效的基础音节。教学基础音节是在学完6个单韵母后直接开始的。如在教授基础音节“qi”时,教师可以玩一个手势游戏,让孩子们在猜一猜和摆一摆中读出数字“7”,当学生说出7时,教师要趁机提问:“要使用拼音来表示7,应该怎么写呢?”随即教师为学生呈现音节“qi”,并领读:7个的“7”。以此来让学生对音节“qi”有个整体的认知,从而可以有效克服拼读法中“呼必有三”的习惯,当然也有效避免了在声韵相拼时元音对声母的干扰。

(二) 拆分音节部件,教授声母

直呼法的一个特点就是先整体再部分。如教授基础音节“qi”后,教师再对音节进行拆分教学,让学生了解音节是由声母和韵母结合而成的,并继续领读音节“qi”,体会“qi”发音的口形,并示范领读“q”的本音,让学生在体会声母“q”本音的发音方法过程中加深对声母的认知。

在直呼法教学中,通过教学基础音节也相应建立起了23个声母的体系框架。

二、 坚持规律性原则

(一) 分类教学

汉字中四百来个音节的组成在音和形上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直呼法中按音形特点将这些音节进行分类分组后进行教学。这里遵循的音形规律是根据韵母的结构特点来区分的,即分为单韵母音节、非鼻音复韵母音节、鼻韵母音节三种类型。对于含有介音的音节也不单独进行教学,而是按其韵母特点分散在三个类型当中进行教学。如音节当中含“ia”韵的可以放在单韵母音节教学当中去,音节中含“iao”韵的可以放到非鼻音复韵母音节当中去,音节中含“ian”韵的放到鼻韵母音节教学当中去。对根据韵母的结构特点分出的三个类型,每一类再根据声母发音的特点再继续分成众多音节组。教学音节时,要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直呼法教学有利于进行对比教学,使学生掌握类推方法,为其今后进行自主学习音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更换韵母,对比类推

这个做法是以基础音节为核心,在韵母地不断变换中,运用对比类推的方法,对每一组中一系列的音节进行直呼训练。

如“bɑ、pɑ、mɑ、fɑ”这些基础音节学完后,我们把韵母“ɑ”换成“i”就可以类推出“bi、pi、mi”;将韵母换成“o”“u”或“ɑi”就能类推出“bo、po、mo、fo”“bu、pu、mu、fu”或“bai、pai、mai”。运用这个教学方法时,我们将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让学生发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在新旧知识对比的过程中掌握音节的音形对应规律和声韵组合规律。

三、 坚持趣味性原则

(一) 直观教学,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小学生形象思维比较活跃,因此在直呼法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图片、实物、教玩具等直观的教学方法进行音节的直呼训练。当然,也可以通过口头组词造句的形式进行音节直呼的训练,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读准四种声调,并强化记忆。此种教学法还有利于学生将音节与词义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建立起音形义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感知音节,增强记忆的效果。

(二) 游戏教学,激发兴趣

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将游戏引入到直呼法教学当中来,有利于激发孩子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如我们可以在给音节找朋友、猜谜语、比一比、编儿歌等游戏中进行音节的直呼训练,从而使枯燥的音节练习变成了趣味的游戏。

直呼法教学更加强调声调意识、声母意识和韵母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因此很多教师在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时,都会有意无意地使用直呼法进行教学。当然有研究证明直呼法与拼读法相比,比较适合具有一定拼音基础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出是否选择直呼法进行教学的决定,使用时应该坚持三个原则,即整体性原则、规律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参考文献:

[1]施利承,谭顶良.小学汉语拼音直呼法与拼读法教学的比较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3):81-86.

[2]王菠.关于提高学生认读拼音效率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3.

作者简介:

陈维英,广东省肇庆市,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大迳小学。

猜你喜欢

规律性整体性趣味性
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创新产品
What Is the Hidden Card?
以画之名
趣味几何
基于“电场强度”角度研究高中物理的规律性教学模式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社区合唱的整体性研究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期末复习课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语法教学初探
趣味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