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治理视角下“直过民族”扶贫系统建构

2019-07-01石晓凤

大经贸 2019年2期
关键词:公共治理

【摘 要】 “直过民族”是指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没有经过民主改革而直接从原始社会的发展状态跨越几种社会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其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多元。“直过民族”的脱贫工作不仅对于我们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实现我国边疆稳定也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因此有必要针对“直过民族”的贫困问题建构“直过民族”扶贫系统。基于公共治理的视角,从扶贫措施多样化、扶贫主体多元化以及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入手,建构“直过民族”扶贫系统,真正推动“直过民族”的脱贫与发展,确保2020年“直过民族”同全国一道步入小康社会。

【关键词】 公共治理 直过民族 扶贫系统

一、前言

直过民族,指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帮助下,不经过民主改革运动,由原始社会末期跨越几种社会经济形态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少数民族。在云南省,实行“直接过渡”的主要是布朗、德昂、基诺、独龙、景颇、傈僳、怒、佤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部分拉祜、哈尼、瑶族等居住区,实行“直接过渡”的少数民族地区,习惯上称为“直过区”,实行“直接过渡”的少数民族称为“直过民族”。受各种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直过民族”地区是我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直过民族”人口的大多数都属于贫困人口,其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贫困原因复杂已形成学界基本共识。近年来,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对于“直过民族”的扶贫脱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

二、“直过民族”脱贫难点

(一)“直过民族”人口缺乏主动的脱贫意识

缺乏主动的脱贫意识,具体的来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受原始的平均主义思想以及自给经济的影响,人们思想较为保守,安于现状,缺乏积极进取的动力和精神;另一方面,依赖思想严重,国家政府对于“直过民族”人民的扶持却让其养成了依靠的消极意识,并且现实中的人们常常以自己是贫困户为荣,已形成一种较为“歪曲的骄傲”,这不仅不利于人们主动脱贫,而且对于政府的精准识别工作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从而影响扶贫工作的精准有效的推进。

(二)“直过民族”人口文化素质偏低,生存技能缺乏

“直过民族”地区的贫困同时也是一种知识贫困,文盲率高已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也有一些学者专注于研究如何改善“直过民族”地区的教育状况,推进其教育事业的发展,努力提高“直过民族”人口素质。人口欧文化素质偏低,客观方面是因为教育基础设施和教师资源的缺乏与不足,主观方面涉及的因素就很多了,比如读书“无用论”、观念陈旧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等。处于教育边缘的人们,在自身文化素质得不到提高的同时,要想掌握一门长久的生存技能更无从谈起,因此,贫困的发生不仅见于同一辈人,更可怕的是形成了贫困的代际遗传。

(三)“直过民族”人口中存在吸毒现象

作为“直过民族”之一的景颇族,因其所居住的地区毗邻“金三角”毒品泛滥之区,因此深受毒品危害的人不在少数。吸食毒品,结果不仅是家破人亡,而且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基本的社会稳定都成问题的时候,谈任何的精准扶贫也没有实质的意义,因此,禁绝毒品乃是开展扶贫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四)“直过地区”基础设施缺乏

由于“直过地区”大多位于高山峡谷之间,区位偏僻,山高坡陡,道路崎岖,因此基础设施滞后、缺乏。通路,对于一个地区发展而言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对于该地区的人而言,封闭的环境导致与外界交流的缺乏,同时也断掉了人们想要走出去的念头,浇灭了人们想要富起来的决心 ,时至今日,在一些特别偏远贫穷的地方,未通路始终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的状况严重制约着“直过地区”的发展,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五)“直过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近年来,国家致力于“直过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因病返贫的现象却不在少数,返贫蚕食着脱贫成效,严重制约我们继续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步伐。而同时这也揭示出“直过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六)“直过地区”自然环境制约

多数“直过民族”都生活在高山峡谷之间,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不仅制约着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由于农业生产条件太差,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的限制,不仅没有办法满足当地人口的粮食需求,而且人们不断的开垦,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恶化。

(七)“直过地区”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目前“直过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主,而且大多是自给农业,经济发展缺乏后劲。然而,“直过地区”却也有资源优势,例如丰富的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旅游资源,立足于这些地区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多方面发展,必将促进“直过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八)“直过地区”返贫现象堪忧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由于扶贫主体并未真正实现意识脱贫,抑或是未能真正掌握一门长久的生存技能,也或许是政府对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成熟,也有可能是自然災害的降临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伤害,“直过民族”由于自身所处的现实和历史原因,具有脱贫艰难、返贫易的特点,

三、“直过民族”扶贫系统建构

根据《云南省全面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行动计划(2016-2020年)》,到2020年,就要稳定实现“直过民族”贫困人口不愁吃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直过民族”聚居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考虑到“直过民族”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多元的现实情况,要想如期实现脱贫目标,构建“直过民族”扶贫系统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扶贫措施多样化

基于回应原则,针对“直过民族”致贫因素,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一系列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工作部署。在《云南省全面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针对“直过地区”存在的特殊困难,围绕精准脱贫路径,明确提出了提升能力素质、劳务输出、安居房建设、培育增收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6大工程25个项目,这些工程项目、具体措施都是瞄准解决“直过地区”脱贫难点与阻力而作出的有效回应。6大工程25个项目,多样化的扶贫措施,直接瞄准“直过地区”脱贫难点与阻力准确而全方位出击,认真贯彻落实,必定会如期实现“直过民族”脱贫目标,确保“直过民族”与全省、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

(二)扶贫主体多元化

基于参与、协作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从而创新帮扶机制,强化帮扶措施,提高帮扶水平,形成“直过民族”扶贫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言:“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此,在打好“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既要坚持政府主导,同时又要广泛的动员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积极参与,形成协作治理的新格局。

(三)可持续发展

“直过民族”脱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防止返贫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返贫,即一般是指经过扶贫努力已经脱贫的人口,由于一些原因,再度返回到贫困状况的现象,是由坏到好,再由好到坏的一种循环。返贫不仅蚕食着扶贫成效,更重要的是它的存在严重打击着贫困主体的脱贫信心,因此,在“直过民族”脱贫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的减少返贫现象的发生,而这就要求实现“直过民族”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贫困主体要有积极主动的脱贫致富意识,切不可形成“等靠要”的懒惰思想,同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政府所主导的各种扶贫措施要因时因势不断的完善、强化;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四、结语

“直过地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要在2020年前实现全部贫困人口脱贫绝非易事,但是“直过民族”的脱贫不仅关乎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同时也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因此,此时建构“直过民族”扶贫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直过民族”脱贫致富,从而实现“直过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 晓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云南“直过民族”演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2] 劉文光.“直过民族”经济社会发展障碍因素探析—以云南“直过民族”为例[J].前沿,2010(13):133-137.

作者简介:石晓凤(1993—),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6级研究生,行政管理专业。

猜你喜欢

公共治理
“互联网+”推动政府公共治理升级
集体行动的逻辑与公共治理理论
集体行动的逻辑与公共治理理论
公共治理与村庄自治视角下农户土地产权认知的形成
公共治理与村庄自治视角下农户土地产权认知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