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结构浅析
2019-07-01李芳
李芳
【摘 要】 商业银行是通过提供存款、贷款和服务等产品来满足客户需求从而获取利润的,各种产品的种类、数量、形式、风险等决定了商业银行的整体业务结构,业务机构决定了盈利模式。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金融改革的深化,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必将受到影响。本文从利息收入业务与非利息收入业务的角度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业务结构 利息收入业务 非利息收入业务
商业银行业务结构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为实现一定的经营目标而对各种产品、服务的种类、数量、形式等进行合理安排形成的业务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短、中、长期贷款,办理支付结算汇兑及其他代理、担保等中间业务。常见的银行业务划分,是将银行业务划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从利息与银行业务收入的角度划分,可将商业银行业务划分为利息业务与非利息业务。利息业务又被称作利差业务,是商业银行出让资金的使用权而获得利息收入的业务,银行主要的利息收入来自于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投资利息收入、存放央行及同业、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利息收入等。非利息业务是商业银行除了利息业务以外的所有业务。非利息收入包括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损益、汇兑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收入由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构成,非利息收入占比指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的比重。
一、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的现状分析
本文从利息与银行业务收入的角度分类,从利息业务和非利息业务两方面来研究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从下表2012年至2017年非利息收入占比资料来看,20家上市银行的业务结构中,非利息收入占据的比重比较小,同时反映了利息收入的占比比较大。2017年,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成都银行、无锡银行、常熟银行利息收入占比分别为71.8619 %、72.7820%、70.0200%、82.2898%、64.9790%、65.5745%、63.6000%、63.4045% 、59.9900%、63.1900%、66.3582%、69.9611%、71.2792%、78.1999%、57.7126%、64.7400%、80.8800%、77.3041%、94.1768%、86.5360%。少数银行的利息收入的占比达到了总收入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们可以预见这样的业务结构是非常容易受到利率波动冲击的。2012至2017这几年间,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浦发、民生、光大、华夏、北京、上海等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逐年上升。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整体呈上升趋势,这也反映了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的优化。
二、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存在的问题
2014年以来,中国银行业的整体资产质量、盈利水平开始逐渐恶化,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经营理念和定位高度相似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业务结构趋同,经营理念高度相似
长期以来,各家银行都以存贷款业务为主,信用特征表现为中长期信贷为主,倾向于投向能源化工、房地产、基础建设、金融几个关键领域,从区域和客户类型来说,普遍以中心城市、大型公司类客户为资源配置的重点对象。在专业特色上,除了个别银行外,国内各主要银行专业特征不明显,四大国有控股银行的传统专业特色日趋减弱。几近相同的经营理念与定位导致整个银行业在业务模式、盈利模式、产品和服务都近乎雷同。从系統风险的角度来说,一旦重点投放的某个行业或领域走向没落,必然会导致整个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普遍恶化,盈利水平下降。
2、经营定位高度相似使得银行业增长的周期性特征明显
进入21世纪,中国推进以城市化为主线的经济增长模式,不断进行循环投资是其主要特征。地方土地财政与融资参与到大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而基础设施建设差异则造就了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土地价格差的扩大;土地价格的不断扩大为房地产价格的攀升创造了条件,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又为地方政府依赖土地创造财政收入与融资提供了条件;基建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又带来能源化工产业的投资增长,上述体系的不断循环造就了我国经济过去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和繁荣,也为中国的银行业带来了相应的发展机会,信贷投融资及中间金融服务的需求在过去十多年与经济同期增长。同时因为有增长空间的存在,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增量金融需求掩盖了银行之间在存量市场上的竞争关系,也弱化了市场竞争对银行经营管理能力的要求。即使经营定位高度相似、业务结构趋同,银行通过规模扩张带来的利润的持续增长,从而掩盖了一系列问题。
3、非利息业务相对单一,产品创新不足
非利息业务的发展是近十几年才受到重视。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受益于利率管制的管制的影响,规模扩张即意味着利润增加,资源都倾向于发展存贷业务,并没有多少动力发展非利息业务。长期以来的经营理念导致非利息业务相对单一,与国际上大型商业银行相比,产品创新严重不足,在相关人力、技术、物质投入方面远跟不上市场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大大拓宽了金融产品的服务方式和渠道,加上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银行的冲击,商业银行的传统服务形式和产品需要依托互联网进行创新。商业银行需要及时转变经营理念,加大非利息业务的投入,确定目标客户、研发不同的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三、商业银行业务结构调整的目标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企业,在其对外经营获取利润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诸如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道德风险等。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金融改革的深化,最直接的影响是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加大。市场的均衡利率会随资金的供求变化频繁波动,商业银行可以依据自身情况调整挂牌的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手上有闲置资金的客户会选择存款利率比较高的银行存放资金,需要借款的客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尽可能选择贷款利率比较低的银行借款,客户们依据各银行的挂牌利率做出合理选择从而导致流动性加大,这样会对银行的营业收入造成影响。无论利率如何变化,商业银行总是希望利润能达到预期水平并保持稳定。营业收入由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两部分组成的,所以应对利率风险的方式可以从保证利息收入的稳定及同时调整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两个方面入手。换言之,商业银行业务结构调整的目标是保持净利息收入的稳定,或者在利息收入变动时调整非利息收入以维持整体收入的稳定。
要使利润减去税收与其他各项开之后的净收益免受利率波动的破坏性影响,管理重心应该放在资产组合中对利率变动最敏感的组成部分上。正常情况下,利率变动最敏感的部分包括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业务中的贷款与投资和负债业务中的存款与货币市场借款。为了保证利润免受影响,管理目标只需要保持净利差的稳定即可,用公式表示
净利差=(贷款与投资所得利息收入-存款与其他借入性资金的利息支出)/总盈利资产
=减去支出后的净利息收入/总盈利资产
国际上比较通用的规避利率风险的策略是利率敏感型缺口管理,在商业银行配置的资产负债组合中,有一部分资产和负债是对利率变化比较敏感的,利率一变化利率敏感型资产和利率敏感型负债对利息收入和利息的支出的影响比较大,这样一来管理层为保证净利差维持稳定,会对部分挂牌贷款和存款利率进行重新定价。当利率敏感型资产量等于利率敏感型负债量时,无论利率如何变动,银行都可以规避利率风险。当两者不相等时,需要调整资产或负债的业务结构,以维持净利息收入的稳定。另一方面,当利率变动使利息收入受到影响时,可以调整非利息业务结构,使营业收入保持稳定。
四、对策建议
基于前面的分析可知,调整非利息收入的比重是应对利率变动、优化业务结构是应对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改革深化的有效思路。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1、加大非利息业务的发展,提升产品创新能力
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意味着利率的频繁波动,若要降低利率波动对经营目标的影响,商业银行必须降低对利息收入的依赖,加大非利息业务的发展,从而实现业务收入的多元化。通过加大非利息业务的开展,从而增加非利息收入的增长,实现从过去单纯依靠贷款利息收入为主向贷款利息收入与中间非利息业务收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局面。这需要商业银行从市场需求出发,同时结合自身经营优势,确定目标客户推出合适的产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的应用,商业银行在提供产品的形式上需要安全、方便、快捷,同时可以使用专业数据来挖掘客户的金融需求,加强自身产品设计能力,加大对非利息业务的投入,进而从技术、服务、安全、客户满意度等方面落到实处。
2、明确自身核心优势,调整业务结构和布局
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会使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必须寻找并定位适合自己的市场优势,在明确自身核心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新一轮的战略取舍,调整业务结构和布局,集中优势资源,进行战略转型。当经济高速增长时,因为增量需求的存在,银行的竞争优势表现并不明显,此时规模扩张即代表利润的增长。但当经济增长放缓、经营环境发生变化,能够抵挡衰退、立足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往往就是其长期经营形成的特色与优势。所以在金融商业银行需要明确自身优势和市场定位,调整战略目标,并重建與此相应的业务结构、客户结构和区域配置。
3、建立科学合理的产品定价机制和信息收集反馈机制
利率作为存款客户获得的收益和贷款客户支付的成本,利率市场化以后,众多商业银行提供给客户的利率会有所差别,而价格作为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需要高度重视。建立科学合理的产品定价机制,是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迫切需要。于此同时,面对激烈的同业竞争,商业银行也要考虑到其他银行公布的利率、推出的产品服务会对本行的经营产生何种影响和冲击,所以需要建立高效率的信息收集渠道并及时做出反应。
4、加强利率风险管控,提升经营风险管控能力
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的变化和波动会更加频繁,商业银行需要在原有的风险管理手段上不断优化。首先是调整风险管理理念,借鉴国际上、其他银行的先进风险管理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优化利率风险管控机制和流程。其次需要将风险管理理念和流程与银行的具体经营、管理活动和产品当中,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细则和管理手段。商业银行应当设计出一套与自身业务相匹配的利率风险防控和预警系统,对利率变动做出及时反应。最后要在实践中检验和调整风险管控手段,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避免利率波动对经营目标带来不利影响。
5、加强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投入
非利息业务的范围广、种类多,涉及的知识包括银行、证券、金融衍生产品、法律、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若要加大非利息业务的发展、优化业务结构,需要加强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投入,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各个层级都需要有具备这些知识的专业人才。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加强员工学习培训或从外部吸收的方式,储备满足条件的员工。与此同时,新业务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力量的支持。商业银行需要同步提升自己的技术力量,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客户提供更安全、便捷、满意的产品。
【参考文献】
[1] 程媛媛.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结构转型问题研究. [D].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
[2] 梁婕琼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 [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