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场所理论的荆州市沙隆达广场空间环境评价

2019-07-01长江大学城建学院

城市建筑空间 2019年5期
关键词:方向感认同感场所

文/长江大学城建学院 罗 利

据现场调研,沙隆达广场白日使用率较低,平均每时段在广场逗留10min以上的人数约30人,与广场面积严重不符,广场活力不足。广场是我国现代城市空间中的重要节点,“城市广场”并非来源于我国传统城市空间格局中的形式,而是伴随现代景观设计学而来的“舶来品”。因国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较薄弱,指导意义不强,故广场建设出现很多问题,其中较突出的是广场规划建设过于强调空间构图艺术和视觉美学效果,忽略城市居民的真实意愿和需求,导致活力不足。

当前,对广场活力的研究是城市设计的焦点,多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出发,国内将场所理论应用于广场活力的研究较少。场所理论强调以人的行为感受为出发点来设计空间,认为空间需要与人产生情感联系,使用者获得方向感、安全感、认同感,才愿意在广场逗留,空间因而获得活力。本文从场所精神的3方面即方向感、安全感、认同感出发,对沙隆达广场物质空间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探究提高广场空间场所精神的方法。

1 场所理论的内涵

20世纪初,挪威建筑历史与理论学家诺伯格·舒尔茨运用现象学方法从全新角度对建筑领域进行研究并创立建筑现象学,提出场所理论。

1.1 场所

诺伯格·舒尔茨认为场所指具有清晰特性的空间,空间是构成场所的基本元素,是三向度的组织,良好的物质空间环境更利于活力聚集,“特性”一般指“气氛”,是任何场所中最丰富的特质。上述特质与城市的历史、传统、文化、民族等一系列主题密切相关,因主题与每个生活在此的人息息相关,是流淌在其血液里的记忆与情感,故更易使其产生认同感。

1.2 场所精神

诺伯格·舒尔茨提出2种场所精神:方向感和认同感。方向感指人具有辩识空间的能力,可明确自身位置;认同感指人能在空间中能找到自身位置并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方向感和认同感代表场所精神的不同层次,方向感是场所精神的初级阶段,是产生认同感的基础;认同感是方向感的最终目的,是场所精神的最高境界。上述2种场所精神是让人愿意在空间逗留的最本质原因。

2 广场场所精神塑造

诺伯格·舒尔茨提出的2种场所精神即方向感和认同感,主要针对建筑,就城市广场(公共活动空间)而言,场所精神需加上安全感。3种情感激发需要具有良好的物质空间、文化环境基础。针对广场来说,3种情感激发可从以下入手。

2.1 方向感

要获得存在的立足点,须有辩识方向的能力,明确所处区位与某个场所是怎样的关系,从而获得一定的安全感。广场方向感获得可从广场的合理选址、底界面导向性设计、导向性设施布置、节点布置、照明布置等方面考虑。

2.2 安全感

要求广场空间为自身“人体领域”提供防卫的心理保证,防止外界对身体、精神等构成潜在威胁,使人的行为不受周围影响而保证个人的行动自由。广场安全感除从方向感中获得,还可从以下方面考虑:交通方式安排、广场底界面材料选择、半私密及私密空间设计、广场围合方式选择、边界处理、广场照明设计。

2.3 认同感

认同感指的是人与人或人与物之间达成的一致和接受、认可的感受。广场认同感是广场要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所表达出的内涵是它原本就属于这里,即地域性,广场地域性获取可从广场文化塑造的角度入手,将城市的历史、传统、文化、民族等主题融入广场设计。广场文化包括物质和意识2个层面,物质上的广场文化指的是广场的物质环境构成,包括广场上的围合建筑、雕塑、绿化带、水景、廊架、花坛及各种设施等;意识层面的广场文化是人与广场精神交流的产物,包括空间上发生的文化娱乐活动及人类活动赋予空间的意义。

3 基于场所理论的沙隆达广场空间环境评价

调研主要采取问卷法,即对使用者活动的时间、类型、感受进行深度调研,观察法主要对广场各要素如入口、铺装、边界、小品等进行调研,此外也对功能分区及使用活动轨迹进行观察分析。

3.1 广场简介

沙隆达广场由原来的沙市便河广场改建而成,是荆沙城区中心广场之一,也是全省建设规模最大的广场。全长700m,宽70~120m,呈曲尺带状,总面积约7万m2。

3.2 广场方向感评价

3.2.1 选址

沙隆达广场北临中山公园,南抵长江,中山公园北侧为江津湖的延续,形成城市的主要轴线,沙隆达广场在确定城市结构、展示城市形象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站在沙隆达广场能清晰感知所在城市的位置,选址上有较好借鉴意义(见图1)。

标题是对文本的简明描述,须服从于个性化出版、概括其内容以吸引读者等目的。Swales(1990)曾经宣称,文体中的标题未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自那以来,对标题的学术研究得到蓬勃发展,特别是被称之为标题学(titleology)的术语在大量学术文献得以广泛应用,就是其中的体现(Baicchi,2003)。在我国,对标题的研究也方兴未艾,诞生了大量的著述,其研究范围大都以小说、电影、新闻等文体为主。但是,我国对于学术文体的标题研究较少,特别是对于法学论文标题的研究,迄今尚付阙如。本文以法学论文标题的修辞格为中心来分析其文体特点及其翻译策略。

图1 沙隆达广场区位

3.2.2 结构

如图2所示,整个广场从北至南由集散区、绿化区、水景区、休闲区4部分组成:①集散区 被称为“城市主客厅”,是1处完全开放空间,视线毫无遮拦,是举办大型活动的重要场地;②绿化区 中央步行道两侧各有1条由若干块巨大的草坪连缀而成的长条绿带,是夏季乘凉、休憩的好去处;③水景区 南临绿化区,水池呈阶梯形,水流顺阶梯而下,池内设水下彩灯和喷泉,夜间水花盛开,绚丽夺目;④休闲区 象征着荆州改革开放成果的“世纪门”耸立在休闲区广场中央,主要步行道沿广场轴线,分岔路较少,不易迷失。整个广场结构清晰,各区域特色突出,使用者较易识别所在广场的位置。

3.2.3 底界面导向性设计

底界面设计要给行人节奏感和方向感,不同的地面质感和形式可引导人们朝预定方向快速或慢步行走。

如图3所示,广场活动中心1、2采用向心式铺装形式,活动中心3、4采用小方格网铺装形式,暗示是可停留的空间;其他底界面采用普通方格网铺装,可使人在一定程度感知逗留和行走的空间,从而获得节奏感和方向感,但铺装种类较少,大面积方格网铺装让人产生单调感。

3.2.4 导向性设施布置

广场未设置导向性设施,虽流线清晰,行走路线仅有1条主轴,但无导向性设施,使用者无法预知前方空间,游览目的性不强且积极性不高。

3.2.5 节点布置

3.2.6 照明设施布置

夜晚光线较暗,方向感获取主要靠照明。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广场照明的照度也有很大差异:活动区照度较强,满足主要活动需要,私密、半私密区照度较弱,以营造私密氛围;主要步道照明较强,次要步道照明稍弱,通过照明强弱让使用者可清晰感知行走方向。沙隆达广场照明整体偏暗,主要活动场地及步行道都配置有照明设施,但不同区域的照度区分度不高且导向性不强。

3.3 广场安全感评价

3.3.1 交通方式设置

因长度较长且禁止机动车穿行导致广场两侧被割裂,增加了北京路和沿江大道的交通量,故在水景区和休闲区交界处打通了机动车交通,此举导致使用者从休闲区进入主题广场产生一定的不安感,直接影响了休闲区活力,此外集散区部分边界对机动车交通的隔离不彻底,仍有机动车穿行,使用者安全感降低。绿化区及水景区的边界采用大面积绿化方式对机动车交通进行隔离,仅留有一些小型出入口供人进入,营造安全氛围。

图2 沙隆达广场结构

图3 沙隆达广场活动中心铺装形式

3.3.2 广场底界面材料选择

荆州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雨量在1100~1300mm,雨量充足,阴雨天气较多,故广场底界面要注意选择防滑材料。目前沙隆达广场铺装大面积采用优质花岗岩,下雨天防滑度较差,安全感低,缺少避雨设施,导致雨天广场使用率大大降低。

3.3.3 半私密、私密空间的设计

在环境心理学理论中,私密性是指个体有选择地控制他人或群体接近自己。个人或群体都有控制自己与他人交换信息的质与量的需要,私密性是个人或群体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和程度与他人相互沟通的一种方式。公共空间私密性会给人带来安全感,保证个人活动不受影响。

沙隆达广场未进行半私密、私密空间设计,广场上的活动主要为公共活动如跳广场舞、举办宣传会等,只有当夜晚广场变暗后,受光线影响而自然形成一些私密空间。广场可通过植物、墙体或长廊等围合成私密性空间,公共场所的空间层次增加,满足使用者不同的情感需求。

3.3.4 广场围合方式

围合是界定空间的基本形式,广场围合包括四面、三面、两面与单面这4种形式,其中前两者封闭感较好,有较强领域感、安全感。围合广场的常见要素有建筑、道路、树木、柱廊和有高差的地形等,其中建筑围合营造出的围合感较强。沙隆达广场的绿化区、水景区、休闲区的主要围合要素是建筑,采用两面围合形式,建筑高度良莠不齐,除几栋点式高层外,其余建筑高度较低。广场较宽,故整体围合感较弱,且围合建筑形态差异较大,无整体感,给人感觉较杂乱;绿化区的围合要素为高大乔木,围合感、安全感较强,故较有活力。

3.4 广场认同感评价

荆州市是国务院公布的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且文化灿烂,建城长达2600多年,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国文化的中心。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建都于郢(现荆州市荆州区纪南城),定都长达411年,创造了堪与古希腊雅典文化媲美的楚文化。三国时期,荆州为群雄逐鹿之地,境内三国文化遗址遍布。丰富的历史文化是荆州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沙隆达广场认同感的塑造需结合当地文化。

3.4.1 物质

沙隆达广场主入口处设1座项羽人型雕塑,凸显荆州文化,此外无其他展示地域性的物质元素,广场认同感不强。作为荆州最具代表性的广场,肩负着发扬荆州文化的使命,可在集散区四周设景墙,介绍荆州文化,同时加强其围合感。绿化区增添乡土树种,两侧草坪处增设廊架、座椅等休憩设施,休憩设施的设计细节可融入楚国图腾元素。

3.4.2 文化意识

沙隆达广场现有的宣传活动,如公安局发起的远离毒品的宣传,响应程度均不高。政府应鼓励在广场举办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活动,促使广场形成特色文化,进而促进广场的使用。

4 结语

通过对广场综合评价,从方向感、安全感、认同感来看,沙隆达广场设计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本文提出广场方向感、安全感、认同感的具体评价指标,论述各指标的大概标准,试图为广场的场所评价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方向感认同感场所
人生需要『方向感』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成都市初任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训练方向感
远离不良场所
脑筋急转弯
恋爱场所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