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对外科术后患儿疼痛程度及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
2019-07-01汪珊玲
汪珊玲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 武汉 430030)
一直以来,小儿是外科手术较为特殊的人群,究其原因是小儿年龄偏小,心理接受能力及理解能力较弱,身体各机制尚未发育完全,依赖性较高等,均会影响手术实施及术后恢复。另外外科术后小儿,术后疼痛是常见现象,疼痛感的出现,则会增加患儿痛苦及家属担忧,影响术后恢复。而在外科术后患儿疼痛管理中,儿童的情绪、行为、认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均与痛觉有关,因此对外科术后患儿疼痛情况,需重视儿童各个影响因素,并注意家属心理教育,故而减轻外科术后患儿疼痛程度,改善家属心理状态[1-2]。疼痛护理是目前护理领域为了减轻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的必要手段,针对外科术后患儿个体差异性,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并针对小儿心智发育程度,适当配以相应童趣化护理干预,以此提高小儿疼痛管理效果,减轻小儿术后疼痛[3]。本次研究就对在我院行外科术后患儿为例,采取疼痛护理,从患儿疼痛程度及家属心理状态角度出发,故而确定疼痛护理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外科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手术患儿94例,所有患儿均行外科手术,无手术禁忌证;从每例患儿抽取1名家属;患儿家属对研究知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符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标准;采取随机双盲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有47例患儿,男患儿31例,女患儿16例;年龄在1-12岁之间,平均年龄(5.81±2.63)岁;其中腹股沟疝手术患儿18例,骨科手术15例,急性阑尾炎手术8例,梅克尔憩室6例;观察组有47例患儿,男患儿30例,女患儿17例;年龄在1-12岁之间,平均年龄(5.85±2.60)岁;其中腹股沟疝手术患儿18例,骨科手术14例,急性阑尾炎手术9例,梅克尔憩室术6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及手术类型等资料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所接受的护理为常规护理,由医护人员给予患儿躯体个性化护理、生活干预,指导小儿合理饮食,并发症预防。
观察组患儿所接受的护理包括常规护理及疼痛护理,常规护理同对照组,疼痛护理如下。
1.2.1 建立疼痛护理干预小组。根据小儿个体差异及家属心理状态,成立8-10人组成的疼痛护理干预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进行图文制作、儿童心理学学习,并以童趣化理念作为护理理念,开展相应的疼痛护理。
1.2.2 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在与患儿初次见面时,需以和蔼可亲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端庄亲切的行为,争取获得患儿好感。在与患儿沟通交流中,时刻给予小儿必要的安慰、赞美、鼓励,并通过童趣化诱导访谈,了解小儿情感需求及情感状态,采取相应心理疏导,减轻小儿不良情绪。
1.2.3 健康宣教。根据小儿病情及个体差异情况,制作通俗易懂的图文资料,以动画式形象表现,包括术前情绪安抚、术后康复护理及认知干预。每个文字尽量以童话性特色形容,并以患儿喜欢的玩具进行童趣化表现,指出小儿错误的行为,及时改正。同时对患儿家属,做好家属健康宣教,讲述小儿术后疼痛发生原因,并告知家属在对小儿行知识讲解时,需尽量采取童真化语言,及时解答患儿疑问,并注意转移患儿注意力,避免出现哭闹、烦躁、不安等行为。
1.2.4 疼痛干预。对外科术后患儿,应尽量转移小儿注意力,通过播放轻柔、舒缓音乐及动画片,适当以约束带约束小儿行为,以免加重小儿术后疼痛。对剧烈疼痛者,适当使用术后自控镇痛法,并向小儿家属讲解术后自控镇痛的方法、使用时间,根据疼痛程度注入镇痛药物。
1.3 评价指标
采取面部表情评分(FPRS)[4]评价小儿术后疼痛程度,分值为0-5分,其中0分表示无痛,5分表示剧烈疼痛,随着分值增加,患儿疼痛程度也相应增加。
家属心理状态: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5]评价家属焦虑心理状态,共计20个项目,每个项目计1-4级评分,分值越高,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的检验分析,采取独立配对t,当P<0.05时,说明数据差异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术后2h、24h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术后2h、24h FP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术后2h、24h疼痛程度FPR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儿家属心理状态护理前后变化比较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前SAS评分差异并不明显(P>0.05);护理后SAS评分与护理前比较明显降低,而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家属心理状态SAS评分护理前后变化比较(分)
3 讨 论
疼痛是外科术后患儿常见症状,且外科手术本身会致患儿生理、心理出现应激反应,表现为疼痛及不良情绪,而疼痛会加重小儿不良情绪,不良情绪也会增加患儿疼痛,因此疼痛与不良情绪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故而影响外科术后恢复效果。另外家属心理状态也会受到小儿身体状态的影响,小儿行为、情绪均会造成家长情感发生变化[6]。因此对外科术后患儿,需针对小儿年龄、疼痛耐受度、心理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术后疼痛干预,以此减轻小儿术后疼痛程度,并能相应改善小儿家属的心理状态。
在外科术后患儿疼痛护理过程中,时刻注意小儿心理特点及个性化差异,针对小儿对世界认知理念,适当运用童趣化语言及动作,以图文并茂形式,激发患儿内心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并能运用自身的情感及精力去反复学习,故而使小儿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掌握疼痛干预规律,并能转移患儿疼痛感,减轻小儿术后疼痛[7]。术后自控镇痛具较高的安全性及和有效性,针对小儿术后疼痛感确定自控镇痛的方法及时间,可进一步减轻患儿术后疼痛感。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术后2h、24h FP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在小儿外科术后疼痛护理中,可增加家属及小儿对疼痛的理解,并使患儿能积极配合护理及治疗,故而可减轻患儿术后疼痛感。而且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疼痛护理干预下,患儿家属能准确了解患儿疼痛干预方法及手术知识,并能亲自投入疼痛管理中,加深小儿与家属间的感情,以此可改善家属心理状态,缓解小儿家属的不良情绪。
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外科术后小儿护理中运用疼痛护理,针对小儿特异性及差异性,以童趣化护理理念,采取童趣化行为及语言,使用图文沟通方法,故而可减轻小儿术后疼痛感,改善家长心理状态,具较高的应用效果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