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液告知书对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的效果观察

2019-07-01潘宇芬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护患输液静脉

潘宇芬

我院门急诊的输液包括婴幼儿及成人。近几年来,随着对护理核心制度的严格落实,因护理人员操作不当而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投诉纠纷大幅下降,但因为患者或患儿家长对输液相关知识认识的不足,护士宣教工作的不到位而引起输液风险事件或纠纷时有发生。鉴于此,现根据我院门急诊输液对象的特殊性,设计了输液告知书,并在2018年5月开始实施,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8月在我院门急诊输液的成人及婴幼儿共6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1~4月300例作为对照组,5~8月300例作为观察组。

1.2 方法

1.2.1 输液告知书内容的设计和应用 根据以往门急诊输液大厅的输液风险事件和投诉的原因进行分析,查阅相关文献[1~3],经科室讨论决定门诊输液告知书的初稿后,交护理部审批定稿,具体内容包括:①如曾有过敏史,收药时请主动告知护士。②输液时请不要离开输液大厅,以免发生过敏反应及其他意外时得不到及时救治。③输液过程中请勿随意调节输液速度,如出现穿刺部位局部肿胀、心慌、憋气、寒战等不适情况,请及时与护士联系,不能自行拔针。④输液时请勿把输液管路倒置,避免空气进入发生危险。⑤输液治疗期间请勿饮酒,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静脉输液告知书由工作经验丰富、沟通技巧、工作责任心强的高年资护士在患者(患儿家长)第一天来输液登记时逐条详细告知,患者(患儿家长)理解后在告知书上签字,科室保存。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患儿家长)第1天来输液登记时护士予常规口头宣教,按输液护理常规输液,不签静脉输液告知书。

观察组:患者(患儿家长)第1天来输液登记时护士对照静脉输液告知书逐条详细告知,患者(患儿家长)理解后在告知书上签字,科室保存,按输液护理常规行输液。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与输液安全教育相关的风险事件发生率。

1.4 评价标准采用问卷(医院护理部制定)调查方法对满意度进行评价,共有5个项目,调查结果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计算时2个一般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项目数/总调查项目数×100%。与输液安全教育相关的风险事件主要包括自行拔针、输液器倒置空气进入茂菲氏滴管以下、自行调节滴速、离开输液大厅在外输液,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满意度对问卷表结果进行统计后,发现观察组经过宣教后,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2,P=0.0037),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2.2 输液安全风险事件经过签定输液告知书宣教后,观察组与输液安全教育相关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与输液安全教育相关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静脉输液风险属于医疗风险的一部分,是指存在于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可能会导致损失和伤残事件的不确定和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4]。贾丽萍等[5]研究表明患者及家属教育为静脉输液风险环节及内容9 项1级指标之一。静脉输液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但大部分患者(患儿家长)缺乏医学常识和预防知识,使用书面的告知书可以使患者(患儿家长)充分了解和掌握输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被动配合治疗转变为主动配合治疗,共同承担输液风险,有助于消除患者方面引起的输液风险,确保患者安全,同时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马敬华等[6]研究提出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护士缺乏责任感和自我约束意识,而非技术原因和水平问题。以往我院门急诊输液室护士进行健康教育时,仅口头沟通,交代输液相关的注意事项随意性大,与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关系大,属于软指标,缺乏考核标准。而施行输液告知书不仅可以使护士告知内容统一规范,且可提高护士的责任心,起到规范输液室护士行为的作用。

护患纠纷发生原因多数是由于护患缺乏信任、理解、沟通[7]。由于门急诊输液室环境嘈杂,人群流动性大,护士与患者(患儿家长)接触时间短等原因,在未实施输液告知书之前,存在护士口头宣教无效的隐患,一旦出现输液风险事件,患者(患儿家长)认为护士未告知输液相关事项,而护士却认为已告知,易导致护患双方均不满意的局面。现护士的健康教育采用书面输液告知书签定和口头宣教相结合,有利于增加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满意度。同时,护士在工作中得到患者(患儿家长)的认可,也提高了护士的满意度。

保障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及改变护患纠纷时不能举证的局面,是护理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护士与患者(患儿家长)签定静脉输液告知书及口头宣教相结合,一方面体现护士对患者知情权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体现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静脉输液告知书是在患者或患儿家长第一天来门急诊输液大厅输液登记时就告知并签定的。连续多天输液者再来输液时不再重复签订输液告知书。经长期观察发现离开输液大厅在外输液、自行调节滴速的不良事件多发生在多袋输液、时间长或连续多次输液的患者,尤其是婴幼儿家长,妊娠剧吐及生殖中心的患者依从性差,易出现一些与输液告知书上内容相违的行为。吴巧玲[8]提出在加强门急诊输液管理水平方面,也包括环境监测,比如说医护人员定时巡视等。易敏[9]研究表明对无心肺损伤和疾患的患者输入一般液体治疗时,输液巡视时间以15~30min 一次为最佳。这就需要输液巡回护士每15~30min 巡视一次,加强对这些患者及患儿家长的宣教,强化其安全输液的行为。另外,还需加强对输液室护士的培训,告知时使用扩音器、语言要清楚、语速要适中,避免告知工作过于形式,而失去其真正的意义。

综上所述,门诊静脉输液告知书能促使患者或家长主动参与治疗护理过程,有效规范护士健康教育内容,保障静脉输液安全,提升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管理方法。

猜你喜欢

护患输液静脉
社会嵌入视域下护患关系影响机制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护患沟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DCA循环法的应用实践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