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复极综合征心脏骤停一例

2019-07-01周淳瞿星光焦露江洪

关键词:终末导联本例

周淳 瞿星光 焦露 江洪

患者男性,44岁,因“突发意识丧失3 h”入院。患者上午10时左右慢跑时突发意识丧失,跌倒在地。无外伤出血,无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家属随即呼叫我院120,约10 min后急诊医务人员到达现场,经快速判断后发现患者呼吸心跳骤停,立即予持续人工心肺复苏,多次电除颤。入急诊科后,血压仍然测不出,呼之不应,口唇紫绀,手指血糖13.8 mmol/L,心电图提示:宽QRS波心动过速。继续予心肺复苏、电除颤、气管插管、肾上腺素静脉推注、多巴胺泵入维持血压。11时50分左右,患者恢复自主心律,神志仍昏迷。复查心电图提示:快速性心房颤动,部分导联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三项:肌红蛋白大于900 mg/L。既往有高血压、病毒性脑炎病史,无晕厥发作,无亲属年轻猝死家族史,无吸烟酗酒史。转入ICU后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84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90/75 mmHg,血氧饱和度98%,神志昏迷,无其他阳性体征。心电图复查提示:窦性心律,心率88次/分,Ⅱ、Ⅲ、aVF导联,Ⅰ、aVL导联,V4~V6导联QRS波终末部可见J点抬高(≥0.1mV,最高0.2mV)伴ST段倾斜行抬高,aVR导联ST段轻度抬高,余导联QRS波形态及时限、ST段均正常(图1)。予非洛地平口服降压以及发热等导致基础心率加快后心电图J波消失(图2),并记录到频发短联律间期的室性早搏。复查心肌酶:磷酸肌酸激酶556 IU/L,肌酸激酶同工酶76 IU/L。其他检查:血气分析无明显异常;血常规:白细胞12.64×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1.56×109/L;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无异常;D-二聚体3.94 μg/ml;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54 U/L,谷草转氨酶130 U/L。胸腔彩超、胸片均无明显异常改变,纵隔不宽。双下肢血管彩超未见明显血栓。床边心脏超声无心脏结构及瓣膜病变。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予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细胞代谢等对症支持治疗。入院当日下午2时左右与患方家属沟通后送至导管室行急诊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检查: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脉支均未见明显狭窄及血栓形成。因大脑缺血时间较长,造成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连续10 d处于昏迷状态。诊断:①心脏骤停早期复极综合征(ERS)室性心动过速(VT);②心肺复苏术后电除颤后;③缺血缺氧性脑病。

讨论综合本例发病特点及相关临床检查,心脏骤停外原因如肺梗死、主动脉夹层等均不考虑。其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抬高,心肌酶升高,然而冠脉造影检查为阴性结果(心肌酶升高考虑与多次电除颤心肌损伤有关),可除外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恶性心律失常。44岁中年男性,非剧烈运动状态下突发心脏骤停,反复出现VT、心室颤动(VF),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无其他特殊病史,结合猝死相关的病因分析及相关检查结果。再根据心电图的早期复极表现,本病例高度怀疑ERS合并恶性心律失常可能。

ERS属于离子通道疾病的一种,与Brugada综合征(BrS)一起合称为J波综合征,ERS是年轻猝死的常见病因之一。2015年4月J波综合征专家上海共识对ERS制定了最新诊断标准[1]。该标准规范了早期复极心电图诊断依据,纳入了病史、家族史、基因检测等内容。根据评分标准,该患者总分≥5分,基本可确诊为ERS。鉴别诊断:ERS需要与BrS、心肌缺血、心肌炎、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碎裂QRS波等心电图相鉴别。Macfarlane等[2]及Haissaguerre等[3]研究表明:ER出现在下壁导联时可预测心源性和心律失常性死亡。近年,Tikkanen等[4]发现下/侧壁导联J点抬高≥0.2 mV,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抬高时比上斜型抬高预后更差,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高于低振幅J波。回顾本例患者的心电图,下/侧壁导联QRS波终末J波出现明显切迹,ST段水平型或下斜性下移,属高危ERS心电图表现。

有关ERS机制的研究支持复极化假说。ERS患者左室跨壁电学差异的增大造成了复极异常,进而出现J点抬高、J波或QRS终末顿挫。左室下壁短暂外向钾电流(Ito)的基础水平越高,发生VT/VF的可能性也越大。随着心电图成像的应用,Rudy等[5]关于ERS患者研究表明:VF的转子位于左室下侧壁,传导延迟可使QRS终末部产生切迹,类似于J波,可能由复极异常所引起。而快心率下的复极异常通常会减轻,J波幅度减小。该例患者基础心率增快后心电图J波完全消失。而心外膜动作电位穹窿部分缺失,从平台期提前分离,即可表现为心电图上ST 段的抬高。引起心电图上J波的Ito介导的心外膜切迹是在心脏结构与传导正常情况下产生ST 段抬高的必要条件。

图1 早期复极心电图

图2 心室率加快后心电图J波消失

ERS高危患者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是唯一被证明可有效预防心脏猝死的治疗措施。如果ERS患者既往曾于心脏猝死幸存下来或有心电图记录到的VT/VF,ICD植入为一线治疗(Ⅰ类)[6]。对于本例,因缺血性脑病的发生,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故ICD植入意义不大。药物治疗:对ERS相关的心律失常,奎尼丁、磷酸二酯酶Ⅲ抑制剂和异丙肾上腺素均有预防和终止作用。西洛他唑也可阻滞Ito。增加ICa及抑制Ito的联合作用,造成外膜动作电位早期的电活动平衡发生内移,继而有效地抑制J波的形成。

猜你喜欢

终末导联本例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及死亡的预测价值
心电导联向量的数理基础及其临床应用
体检者心电图QRS波终末切迹的影响因素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西门子S7-1500 PLC串行通信的应用
窗外
18导联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研究
多类运动想象脑—机接口导联选择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