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完善高校部门预算编制的思考

2019-06-30宋陶林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年10期
关键词:部门预算编制

宋陶林

【摘 要】高校部门预算编制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政府的加大投入,还需要专家和财务工作者的不断总结。文章从人员经费预算、公用经费预算、社保预算、负债预算等方面,阐述了完善高校部门预算编制的路径。

【关键词】部门预算;拨款;编制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10-0254-02

2000年,中央本级率先在教育部、科技部等4个部门试编了部门预算。A省从2001年开始在省直8个部门中进行部门预算编制试点,教育是其中一个部门,也是一个大的部门。高校自试编部门预算以来,其间预算编制程序、内容、方法等都在逐步完善。目前,高校的部门预算编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编制的方法更趋科学,手段更为先进,内容更加准确。笔者通过多年部门预算编制的工作实践,深刻体会到预算编制方法改革的有利性,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和思考,供同行们参考。

1 部门预算实施的有利性

1.1 提高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一是明确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原则。预算编制坚持以人为本、理财为民,保工资、保民生、保运转、保重点、保稳定的指导思想。保什么、压什么、做什么、不做什么,非常清楚。例如,基本支出保工资、保民生,公用支出保运转、保稳定,项目支出保重点。二是预算编制的依据较充分。省级财政给什么钱、给多少钱都要有依据。这些依据主要有省委、省政府、财政厅、人事厅、教育厅的相关政策、文件、制度规定,学校自筹经费安排的支出要依据学校政策、制度和文件规定。三是预算编制方法较科学。财政安排支出从过去增量预算即“基数+发展”来确定改为零基预算,不考虑上年基数,实行有增有减,增减有理由,多少有依据,符合国家政策和学校实际情况。四是预算编制的程序完备。实行“三上三下”预算编制程序。在每个程序编制过程中,学校希望财政解决哪些经费,解决多少,财政认账多少,学校能及时了解财政供给政策。五是预算内容和项目具体细化。实行部门预算尤其是细化预算项目,改变了过去预算编制过程中粗放性、模糊性、估计性、随意性的问题,使预算内容和项目清晰、明了,金额测算依据充分、数字准确。

1.2 提高了预算编制的透明度

一是定额透明,标准公开。定额公用经费、学生助学金、医疗补助经费、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有具体定额标准和计算比例。例如,财政拨给高校公用经费定额按在校学生人数供给,按大学类、本科类(含大专)、中专类(含职业学院)档次分别确定,改变过去财政给钱不透明的做法。二是资金解决渠道透明。哪些支出由财政补助资金安排,哪些支出由预算外资金和其他资金解决,在编制说明中予以明确,让学校心中有数。

1.3 提高了预算编制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由于实行软件编报电脑程序控制,减少了人为因素对预算编制的干涉。预算基础信息表审核准确无误后,预算编报建议数,许多财政补助经费安排支出的数据都由电脑通过预算编报软件系统自动生成。例如,人员经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数据的下发和上报通过编报软件生成,不仅减少了人为的因素,而且提高了公正性與效率,保证了财政供给预算数据的客观性。

1.4 提高了预算执行的可比性

所有的经费都在“一本预算”里。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社会保障预算、自筹基建预算等都放在部门预算里,财政资金、预算外资金、其他资金等都体现在部门预算里,预算情况一清二楚。

2 预算编制和执行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学生培养成本与财政分担比例的问题

物价部门与教育主管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核定高校学生收费标准,一般不超过培养成本的25%,部分培养成本较高专业可上浮10%。目前,A省高校本、专科学费占学生培养成本的25%。也就是说学校负担培养成本的1/4,另外3/4的成本由财政拨款负担,但实际财政拨款只占学校经费总额(拨款+学费收入)的50%,有的甚至不足50%。

2.2 公用经费财政拨款的定额问题

首先是高校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普遍偏低;其次是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档次划分不合理,没有考虑到学校规模和成本的关系。在确定财政拨款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的时候,一是没有考虑学校办学规模;二是没有考虑不同类型院校办学成本,因为财经类、理工类、医药类、艺术类、综合类、农林师范类等院校办学成本不一样;三是没有考虑不同批次录取院校定额系数;四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定额折算不合理。现行拨款以本、专科生基数为1,硕士研究生按1∶2,博士研究生按1∶3折算。若本、专科生公用经费拨款定额为每生每年500元,则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只有1 000元,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只有1 500元。这样下来,要么降低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要么大量挤占本、专科生的公用经费。

2.3 项目经费配套的问题

一是项目支出预算虽然与基本支出预算一同下达,但在“二上”编制项目经费预算的时候,学校并不知道财政安排多少项目,给多少钱,财务上不知留多少钱来配套。二是项目经费配套资金来源。学校经费总量有限,每一笔资金都有特定用途,对于项目经费配套主要从学费收入中安排,但学费收入只能维持学校正常运转。三是预算批复文件下达后,配套文件才收到。要么调整批复预算,要么筹集资金在预算之外配套,这样造成学校执行预算与批复预算不一致。四是项目支出预算执行进度。比较大的项目建设有一个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或5年,有的项目当年只能使用财政资助经费,配套经费无法使用或已经使用完毕,而且占用了资金。

2.4 给政策不给钱的问题

一是增资、调资财政应该认账的不能足额到位,留有缺口,要学校自筹。每次工资改革或每年薪级工资调整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二是出台的部分津补贴政策,学校要执行,财政又不给钱,让学校自己消化。

3 完善高校预算编制的思考和建议

3.1 人员经费预算编制

(1)编制内在职人员工资、省级财政出台的津补贴政策财政应全部供给。每年补录的新进人员应安排在“三上”,可以将职务职称变动增资一并纳入当年财政补助资金安排预算。

(2)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待遇及津补贴,应全部由财政拨款解决。在未实行规范性津补贴和绩效工资的情况下,包括现在人均每月离退休生活补贴也应由财政负担。

3.2 公用经费的预算编制

公用经费拨款应制定合理的定额和综合调节系数,这个定额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定额=基本定额×(1+综合调节系数)×学生人数

基本定额:首先有一个基数,如500元、800元或1 000元等,基本定额每年或至少两年有一定幅度增长,这个增长幅度要与省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教育经费法定增长幅度有关,如同步、高于或略低于。

综合调节系数:①不同类型院校不一样。按学生培养成本高低来确定。假设财经类院校培养成本最低,我们可以把它系数定为1,其他类型院校如综合类为1.2,农林师范类为1.3,理工类为1.4,医药类为1.5,艺术类为1.6等,具体系数差可根据调研实际情况确定。②不同层次院校不一样。例如,三本院校系数为1(收费标准高),一本、二本院校系数为2。

学生人数:学生人数有一个折算问题,根据培养成本测算,本、专科生可确定为1,硕士研究生可折算为1∶4,博士研究生可折算为1∶8。

3.3 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

(1)对项目经费的安排要有一个保底基数。同一项目各校都有,既保障各校的基础科研项目经费支持,也有利于各校的项目库滚动管理。保底基数多少,可根据省级财力状况和完成此项目所需最低限度经费来确定。

(2)对项目实行业绩考核,推行绩效预算。考核合格,未完成繼续滚动支持;考核优秀,重点倾斜,加大支持力度;考核不合格,取消资助。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它提供的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奖罚措施,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能为高校提供一个促进财务预算工作改进和业绩提高的路径。

(3)明确配套和配套比例,统一纳入预算。教育厅计财处、财政厅教科文处对项目支出经费配套文件进行审核和会签,确定是否需要配套及配套比例,在预算方案“三上”时予以明确。

(4)按照项目的财政补助部分或含配套部分的10%~20%补助高校预研项目(种子费),解决校立项目研究自筹经费不足的问题。

3.4 负债预算编制

考虑到平衡性原则,即收支平衡,不编赤字预算的要求,目前高校编制部门预算时,没有将负债(以前负债及当年新增负债)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笔者认为,在部门预算编制时,不仅要编制收入预算、支出预算,而且还要增加编制负债预算。负债预算不仅反映期初负债余额、本年负债偿还,还要反映当年新增负债情况(不包括以贷还贷)。对编制当年新增负债预算,一定要分析新增贷款原因,说明新增贷款用途,经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批复后执行,确保高等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王雪飞.关于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3(19).

[2]陆宏如.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2).

[3]张界新.高校预算管理体系构建的思考[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2(5).

猜你喜欢

部门预算编制
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强化措施
政府采购招标文件编制研究
基于管理视角下财务报表编制及分析探讨
市场一线人力资源编制配置模式探索与研究
新财会制度下医院部门预算与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分析
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
关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思考
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