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信息对称研究
2019-06-30刘斌
刘斌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信息已经成为铁路运输企业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也在各职能部门之间、领导和职工间建立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而企业内部信息对称程度决定了企业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柳州南车站随着改扩建的完成,生产任务、设备数量、职工人数增加,安全管理的责任和难度也不断加大。面对安全管理的新形勢,如何进一步提高车站的信息对称程度,筑牢铁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是车站运输安全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内部架构;提高;信息对称;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10-0132-02
柳州南车站作为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唯一特等编组站,担负衡阳、贵阳、怀化、黎塘4个方向车流解编任务,是疏解全局货物列车的“心脏”。随着车站改扩建的完成,生产任务、设备数量、职工人数等不断增加,车站安全管理的责任和难度也不断加大。车站从内部着手,通过制度改革、完善职能及优化物联网架构来提高车站安全信息的对称程度,从而规避了安全风险,确保了车站的运输安全。
1 信息对称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由于铁路运输的大连动性质,铁路运输企业在进行安全运输管理时,上下级之间需进行信息的沟通和传递,信息对称也就是管理方和被管理方对信息认知的程度对等,可以有效提高安全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内部上下一致、协调发展。
(1)信息对称能有效激励和约束职工行为。适当的信息对称度,为铁路运输企业提供了监督约束、评价激励职工的基础,规范职工行为,促进安全生产。
(2)信息对称能有效提高职工层和管理层的信任度。对称的信息会使职工层与管理层的信任提升,从而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凝聚力与决策的执行效率。
(3)信息对称能提升管理理念,降低管理成本。在运输企业中,对称的信息能有效降低传统的管理思想惯性,提升管理理念对信息的敏感性,实现信息“点对点”的传递,让知道安全风险的人将信息提供给需要知道的人,减少信息冗余度,降低管理成本。
(4)信息对称能优化企业管理体制,加快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信息的对称能有效提升运输企业对新事物接收速度,减少运输企业管理体制变革的阻力,同时也让管理层的身体力行和率先垂范与职工的积极参与相结合,有助于完善铁路安全管理,加快安全文化建设。
2 铁路运输企业提高信息对称的对策
2.1 推进制度改革,提高信息反馈度
(1)创新自控型班组管理模式,提高班组信息反馈度。铁路推行自控型班组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要增强班组自控能力,推进班组建设,从而夯实安全管理基础。过去,柳州南车站在自控型班组建设中,一直受制于传统模式的束缚,班组安全问题、异常信息反馈程度极低,班组成员害怕“问责”,对自身的安全问题遮遮掩掩,不主动向班组长汇报,“掩埋”信息不敢暴露;班组长安全管理信息传递滞后,主动性不强,往往是管理人员询问后才反馈问题信息,极大地浪费了管理成本,降低了管理效率。
为了能让班组隐藏的问题充分暴露,提高信息反馈度,车站创新了一套自控型班组管理模式,实行班组长与班组成员分级评价管理。班组长由车站每月评价1次,通过车站音视频抽查一班发生问题数、车间复查一班问题数及内外源问题比例3个指标分值对班组长进行评分,按照分值高低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而班组长津贴也按这4个等级发放,优为津贴2倍,良为1倍,中为0.5倍,差为0,从而拉开班组长津贴档次;班组成员由车间每月评价一次,车间自行制定加、减分项,按照发生问题性质及好人好事种类设定加、减分值,职工每月评价分数与自控型班组奖金挂钩。随着新管理模式的实施,班组长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极大提升,能在第一时间将班中发生的异常情况、非常态作业等安全信息通过微信平台反馈出来,为车站开展应急处置赢得时间;班组隐藏性问题得到了充分暴露,也为车站安全风险研判和对症下药提供了有力支撑。班组信息反馈度的提高增强了车站信息的对称度,减少了从上至下倒追的压迫感,降低了管理成本,也增强了职工与管理人员的信任度,提升了车站凝聚力。
(2)研究干部履职考核新机制,提高干部信息反馈度。“问题在现场,原因在管理,根子在干部”,深刻揭示了铁路运输安全工作最本源、最致命的问题。干部不作为、虚作为,就会导致安全工作在落实这个最关键环节出现问题,所以安全管理的好坏还是取决于干部作用的发挥。之前,柳州南车站为了解决管理干部在面对考核职工强化控制与维护职工利益保证队伍稳定之间的矛盾时而对发现的问题“内部消化”的现象,采取适度考核的方式,将问题管理从重考核纠正到重暴露上来。虽然解决了管理干部“人情关”的难题,安全信息的反馈程度得以提升,但是仍存在管理者被问题追着跑的现象。
为了扭转这一“困境”,车站对干部安全检查监督实施办法进行了修订完善,实行以每周发现问题进行统计,数量达到10个及以上,逐步递增给予奖励,激励干部主动履职,主动反馈问题信息,同时对于干部反馈的问题信息实行匿名流转,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极大地提高管理干部的信息反馈度。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管理干部之间形成一股“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使车站隐蔽问题都能暴露出来,为车站安全风险研判和管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干部发现问题信息反馈力度持续增强,极大地提升了车站安全信息的对称度,增加了职工对违章的“敬畏感”,促进了职工作业的标准化。
2.2 完善安全生产指挥中心职能,提高信息流转度
安全生产指挥中心是铁路运输生产的“神经中枢”,处于信息流动和处理的枢纽位置,具有信息收集的方便条件,通过收集广泛的现场生产信息、不安全因数信息及领导布置的重点信息,及时掌握各个时期关键岗位和关键重点运输事项等相关信息,制订有关工作方案,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依据。过去,柳州南车站现场作业问题多发,惯性违章时有发生,安全生产指挥主要以重点作业控制为核心职能,紧盯作业现场,加强现场管控,对于信息的掌握、流转趋向于无,而随着车站现场作业标准化水平的提高,该职能已不能适应车站新的安全形势,必须将核心职能由“盯控”向“指挥”进行转变,通过信息的流转将管控的关口前移。
车站安全生产指挥中心新制定的“风险研判”“风险盯控”“班中提醒”“发现问题”4项职能,要求调度员班中根据阶段计划、人员、设备等因素动态研判和公布安全风险,根据研判的风险有目的、针对性地去盯控作业过程,将作业注意事项、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相关人员。安全生产指挥中心4项职能指标均有不同的权重分值,通过每班得分情况评价调度员的工作绩效,并实行工效挂钩,明确“达到42分即奖励20元,超出分值按每分1元进行奖励,每班累计奖励50元封顶”的奖励制度,用多劳多得的方式,调动调度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安全生产指挥中心与职工、大班管理人员每班高频次的信息交互,车站的安全信息在职工层与管理层间快速流转,缩短了管理人员掌握信息的“时差”,职工暴露出的安全问题或反映出的异常信息均能第一时间传递至管理层。安全生产指挥中心职能的改变,协调了车站内部纵横向的关系,增强了车站的协作力、整合力,加快了车站安全信息的流转,大幅度提高安全信息的对称度。
2.3 优化物联网架构,提高信息真实度
鐵路运输企业传统的现场安全管理模式需要管理干部每天到现场检查进行管控,而由于现场作业众多及作业的不间断性,实际上管理人员不可能实时检查每一项作业,安全管理做不到全覆盖,更做不到全过程,安全信息的真实程度大打折扣,大量的虚假信息增加了运输企业识别信息的难度,提高了企业的安全管理成本,也降低了上下级之间信息的对称度。
柳州南车站在经历“2·5”事故以后,大力推进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打造柳南“天网”,基本实现了整个作业区域的全覆盖和整个作业过程的可控制,但在一些作业盲区、死角、布线困难区域及动态控制上仍存在着不足,在信息收集、真伪辨识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为此,车站又新安装了一批高清摄像头,增加视频覆盖面,并在站场、道岔区域、专用线及站内通道安装太阳能摄像头,以及在室外作业工种配备4G记录仪作为补充,形成立体式的视频监控系统。车站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看似就是装了一个摄像头、配发一台4G记录仪,实际上它把人和万物联系到了一起,既实现源头控制,消除隐患、阻断风险,又实现作业全过程溯原,真实还原作业实景,追根究底,分析原因,明责落责。可视化平台的逐步完善,提高了信息的真实度,逆转了信息不对称的方向,由此把握了车站安全管理的主动。
3 结语
总之,在铁路运输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管理干部和员工间信息流通受阻,严重影响着铁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完善内部架构,提高信息反馈度、流转度及真实度是实现铁路运输企业信息对称的重要途径。因此,分析企业内部架构存在的不利因数,寻找完善的方法,对于实现铁路运输企业的信息对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 考 文 献
[1]杨士文.企业管理中信息对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李云风.浅析信息对称[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龚华国.信息对称对企业管理的影响[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4]方小松.企业的内部沟通管理及实施[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
[5]邓庚发.运输站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的地位和作用[J].上海铁道科技,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