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精细化管理的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问题
2019-06-30严莹
严莹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企业必须及时适应现今激烈的竞争环境,在此情况下,文章首先基于精细化管理,对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管理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其次提出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的具体途径,希望可以为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奠定基础。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11-0245-02
因为精细化管理本身具有有效性和系统性的优势特点,所以将其应用于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中,不但可以帮助企业达到利润的最大化目的,同时可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企业发展。但是,因为一些企业本身缺少成本控制理念,致使其管理水平低下,所以本文对基于精细化管理的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控制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现。
1 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管理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
1.1 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不符
在市场当中,一些制造业企业对于预算管理的相应制度尽管都是依据现阶段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所构建的,并未对企业长远发展有充分的思考,也未能在此基础上编制相关的预算管理计划,由此导致成本降低计划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不符和出现差异。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本身并未从长远发展目标的角度思考如何降低企业成本,而是偏向于通过减员增效降低成本,并未从根源上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1.2 对业务的支持力度不足
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需经常沟通和交流,只有这样,成本预算才能实现精细化管理。然而这两个部门间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协调,财务工作和业务工作并未相互融合,主要原因是财务部门对于业务部门支持力度不足。并且,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信息无法实现共享,如此便会造成操作环节重复。而且如果仅重视成本控制工作,想方设法地降低材料采购成本,最终会造成产品质量不达标的情况,给制造业企业带来声誉和经济方面的损失。成本管理部门并未形成科学合理的规范对业务环节实施成本控制,这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
1.3 成本核算法不够精准和详细
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但缺少针对成本体系的相关管理办法;对于成本分摊也未结合精细化管理来实施。未经过精准分析和审核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并不能为企业成本管控工作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严重的还会造成管理层的决策错误。现阶段,一些制造业企业对成本控制的认识还较粗浅,通常会从生产过程中的耗损上入手实施成本控制,却并未从供应、研发及销售等各环节实施成本控制。除此之外,制造业企业在开展成本管控的过程中,通常只对形式比较重视,而对成本计划执行有疏忽,也缺少编制成本预算。
1.4 企业未对成本控制实施监管和考评
制造业企业通常安排财务人员实施成本控制工作,并未安排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等部门的人员参与其中。通常情况下,设计和生产及采购等各个环节都属于实施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然而财务人员仅对成本支出进行了统计,对财务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管理,基本所有数据都是手工完成的,却并未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财务数据进行充分的整理和分析。如此便会造成企业对于成本管控工作的监管及考核力度有所欠缺,长此以往,一定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 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的具体途径
2.1 企业本身需构建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长远目标
目前,制造业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需要以成本控制这一目标为着手点,这对成本控制计划的制订是非常有利的,突破了传统企业成本控制思想的束缚,降成本控制融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中,如此才方便企业结合内部数据分析实施成本预算,从而做出较精准的决策,最终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和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整体效益。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是成本动因的管理与价值链的分析,利用价值链实施成本控制,就是从全局对成本进行控制,由此促进制造业企业可以紧扣管控重点。
2.2 实施财务同业务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成本控制工作需要有多个部门的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完成,所以必须有效地解决财务部门成本管理中所形成的信息孤岛问题,制造业企业需对此高度关注,不断实现财务和业务的统一化。财务和业务是一个整体,是企业从容应对市场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变化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对成本进行全方位的控制。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所以把利益当做出发点对企业成本进行控制便显得尤为重要。利益获得需要有生产部门的技术支撑和财务部门的资金技持,以及产品质量管理部门的严格管理。所以,企业成本控制需多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配合,共同对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管控。
2.3 构建符合法定核算和管理需求的成本核算体系
制造业企业要善于利用ERP管理系统实施成本核算,使成本实现分摊,但是这并不能完全达到企业成本管理的需求。所以,企业需要把核算和管理需求有效剥离,对这两个部分内容实施深入细致地分析与研究,同时构建不但相关并且可互相分离的成本预算体系,促进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实现。首先,制造企业需构建高效的企业成本核算体系,实施成本归集,从而达到核算需求目标,使核算工作顺利开展。其次,制造业企业需要构建健全的成本管理体系,定时推送成本分析信息,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信息保障。从成本管理的层面来分析,必须突破传统会计核算管理理念,摒弃不科学的管理思想,勤于思考,并与实际业务进行有效的融合,呈现最终损耗的成本,切实实现价值链目标的成本源头管控,这一举措对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非常有利。
2.4 创设三层级成本管理的闭环体系
创设三层级成本管理的闭环体系就是在构架基础上搭设分工和职责的层层成本管理体系。从企业整体发展来看,需保证长期性地降低成本,同时构建与之相适的管控成本支出的相关管控规范,有效发挥成本管控考核标准和成本约束标准在企业成本控制工作中的核心性作用及价值。从区域共享角度分析,关注成本管控细则及成本控制各环节的管理方法,确定成本核算及分析对策是成本控制的实施者;从工厂的角度来看,需对现场的成本管理工作高度注度,其中包含制造环节的成本控制和成本控制机制的制定。制造业企业可以结合这3个方面来构建成本管控三层体系,切实将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和方法与成本管控的执行和监督充分地融合,保证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并且能够及时察觉各类问题,进而采取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2.5 实施预防性的成本管理
以往成本管控都是以控制性为主,存在滞后性,而预防类型的成本管控则是采用严谨且科学的方法计算成本,同时结合预算数值设计成本管控计划,计划必须具有远见性。例如,利用检测手段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属于传统的成本管控方法,如果产品质量出现问题,那么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然而,结合产品预做问题提出与之相适的处理方案,使问题消灭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能降低企业损失,提升企业效益,提高客户满意度。利用创设科学性的成本管控体系对成本实施有效的预防及管控。
2.6 成本管理考核机制的规范化
制造业企业在实施成本控制时,需把重点放在成本控制规范化上,把对成本的管控视为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内容。针对缺少管理经验的一些企业而言,需向同行业的一些优秀先进企业学习,学习其管理方式及管理理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设计最适合的管理计划。除此之外,为了确保各指标的合理性,企业还需在数据整理与指标判断上進行合理的规划,由此与制度相互配合,提高成本管理成效。
3 结语
总体来说,精细化管理未来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宽广的,针对其对于成本控制工作中所起到的效果及作用,作为制造业企业,需高效学习与引用这种管理模式。利用这种管理模式可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同时可以采取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科学高效地实现企业成本的有效控制。
参 考 文 献
[1]胡晓苑.成本控制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J].国际商务财会,2018(2):89-91.
[2]程诚.精细化管理在电力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实施[J].时代金融,2016(27):218.
[3]刘菊华.论制造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发展建议[J].会计师,2016(20):54-55.
[4]顾伟康.大型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信息化管理探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6(6):102-104.
[5]黄明婕.精细化管理视角下制造业成本控制问题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1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