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操作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2019-06-30张晓俭
张晓俭
【摘 要】随着商业银行经营规模的扩大,操作风险愈发突出。文章在分析操作风险特点和诱因的基础上,对核心诱因人员的管理提出相关建议,以达到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和降低风险的目的。
【关键词】操作风险;诱因;人员;刚性制约;柔性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3-0275-02
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交易工具的不断创新、经营程度的日趋复杂化,由操作风险引发的金融要案也愈加触目惊心,不管是“酒鬼酒”和“泸州老窖”的“酒存款失踪事件”,还是民生银行“30亿元假理财事件”,涉及金额之巨大,事件性质之恶劣,对当事行均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和难以估计的声誉损失。尽管各商业银行均已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建立了以识别、报告、监测、计量等为核心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但从管理成效来看,仍差强人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操作风险自身的特性导致管理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是对操作风险核心诱因人员的管理仍有所欠缺。
1 操作风险管理难度较大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信息科技系统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具有分散、多样、隐蔽等特性,导致如隐藏在水底的暗礁等问题难以被发现和有效管理。
(1)分散性。操作风险覆盖面广、链条长、种类多,广泛存在于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既包括高频低损的日常业务流程处理上的小纰漏,也包括低频高损的自然灾害和重大案件。当前,商业银行日均交易量高达数百万笔,交易面覆盖存取款、转账、贷款、电子银行等各类业务,涉及部门和人员众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细微的失误,都可能引发操作风险。
(2)多样性。操作风险外在表现多种多样,既包括贪污、受贿、挪用、诈骗、盗窃、抢劫等形式的案件,软硬件故障、电力网络中断、黑客攻击等造成信息安全事件,暴力围攻、金融挤兑、聚众上访等形式的群体性事件,也包括气象地质等各类灾害和火灾、交通运输、意外等事故。
(3)隐藏性。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相互交织,操作风险因素常常被掩盖。在事件前期操作风险通常以其他风险的形式表现,例如贷款形成不良时,起初只是信用风险,但随着核查的深入,才发现是由操作违规或内外勾结等操作风险引发。
2 操作风险核心诱因人员的管理仍有所欠缺
操作风险的诱因包括人员、内部程序、信息科技系统和外部事件。不可否认,内部程序、信息科技系统和外部风险管理都很重要,但其执行、服务和操作的主体均是人员,人员因素是导致操作风险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年损失数据库中99%的重大事件都与人员有关。然而,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对人员管理仍停留在“泰勒”时代,侧重于采用刚性制约,单纯地加大违规成本。在面对当前人员思维活跃、需求多元化的现状,这种管理手段往往导致组织僵化、人员缺乏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很早就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5个层次。现实生活中由于各人所受教育、成长环境及后天机遇不同,需求层次也有所差别,多层次的需求决定了人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当某一种需求未被满足时,身体内部产生内驱力就会刺激人去寻找特定目标以满足需求,如果寻找方式或特定目标错误就会发生操作风险。此外,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民间资本活跃,资金交易方式日新月异,针对商业银行及客户的外部侵害及内外勾结的作案手段也更加隐蔽,导致银行员工面临诱惑和拉拢增多,进一步加大了人员管理的难度。
3 刚柔并济,合力推动操作风险管理
提高操作风险管理的效果和质量,重点在于抓好人员管理这个核心。正所谓“至刚易折,柔极则废”,唯有将刚性制约和柔性管理有机结合,以刚性制约为骨肉管人之行为,以柔性管理为颅脑管人之思想,才能有效缓释风险。
3.1 刚性制约
刚性制约应以规章制度为核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刚性措施,提高人员管理的有序性和规范性。
(1)扎紧制度笼子,减少违纪违法环境的生成条件。紧跟业务发展,对现行的制度、机制和流程进行前瞻性的分析研判,对存在的风险和漏洞及时予以修订、补充和完善,使各项业务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据可查。同时,强化制度落实,把制度作为开展工作任务的依据和标准。
(2)完善岗位分离、制约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一是实现职责分离,业务营销与账务处理分离、业务操作与风险监控岗位分离,同时明确关键岗位、特殊岗位、不相容岗位及其控制要求。二是强化岗位制约,实现业务流程环环相扣,防止越权交易,杜绝“一手清”现象的发生。
(3)建立完善风险奖惩机制。将机构和员工的操作风险管控情况与薪酬、职务升迁、管理授权等结合起来,有效地平衡业务发展与操作风险管理的关系。对于管控质量高的,给予经济上、政治上、精神上的鼓励;对于错误率高的,在考核评价中给予惩罚,通过严格落实奖优罚劣制度,逐步强化员工合规操作的理念。
(4)加强监督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消除操作风险的积累。一是要做實上级监督,警示和督促各层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二是发挥同级监督的力量。配齐配优纪检委员,加强履职意识培养和履职能力培训。畅通与上级纪委的直接报告渠道,保证发现异常行为第一时间报告给上级行纪委。三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健全举报奖励保护机制,消除员工监督疑虑,完善员工监督渠道,激发员工监督动力,发挥员工在预防案件风险方面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作用,营造人人参与防范、共创合规经营的良好氛围。
(5)坚持员工行为排查常态化。充分依托人力资源管理、业务运行、反洗钱等系统,联动工商、公安、司法等外部数据,通过大数据组合监督模型,定期对员工8小时内外的工作、生活和行为进行排查。对员工大额资金或频繁交易、贷款资金流入员工个人账户等可疑交易线索要进行实时跟踪和分析,妥善处理。对员工经常性的迟到早退、上班时间行为异常、账户资金频繁往来、重大的家庭变故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记录和反映,并落实责任人做好持续监测。同时通过建立微信平台、公众号等新兴通信方式,多渠道了解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解决,做到防微杜渐。
3.2 柔性管理
管人先管思想,柔性管理应以人为中心,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人文关怀等柔性举措,进一步了解员工的内在思想,帮助员工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预防和抑制犯罪心理。
(1)强化员工道德教育,提倡宣导传统美德。举办道德讲堂,让员工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通过道德教育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实现行业自律和自我约束。
(2)强化员工法治教育,提高合规风险意识。通过深入解读与银行从业人员密切相关的法律条文、宣传法律知识,引导员工依法经营、依法从业。在各类培训班中要把纪律和廉洁从业教育作为必修内容,同时引导员工自觉学习法律、遵守法律,做到学法、知法、守法。
(3)强化警示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坚持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大力弘扬好人好事,梳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先进事迹等开展正面引导,让正能量充实到员工头脑中。同时,开展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用违法违规案例、实地参观监狱等方式开展警示教育,促使员工心存戒惧之心,从思想源头上防范重大违规问题和内部案件的发生。
(4)引导员工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和交友观。一是倡导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消费观,避免盲从,远离赌博、酗酒等恶习,通过精神消费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二是培养健康交友观。清末名人曾国藩曾说:“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作为银行员工,要谨慎交友、从善交友、择廉交友,冷静对待那些恭维自己、投其所好的人;正确对待那些能够坚持真理、经常批评自己缺点和错误的人。
(5)增强人文关怀,建立暖心工程,大力推进企业幸福家园文化建设。一是建立谈心和家访制度,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及其家庭状况,对于发现的不良苗头要及时制止,对于生活困难的要及时帮助,对于有思想问题的要及时化解。二是开展“员工礼”活动,按照员工服务年限,分别设立“担当礼”“敬业礼”“忠诚礼”“成就礼”等奖项,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三是开展家风建设活动,增强广大员工尤其是领导干部对家风、家教的重视程度,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四是建立心理健康管理机制,配备专业心理辅导专家,为员工提供心理评估、心理教练和培训咨询服务,适时为员工解压和疏导情绪,避免员工焦虑情绪过度积累而导致负面行为的出现。
参 考 文 献
[1]银监发〔2007〕42号,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S].
[2]银监发〔2016〕44号,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S].
[3]吉明明.员工心理健康教育是企业文化的基石[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12):396-398.
[4](法)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刘桂峰.当前形势下我国银行业员工行为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J].投资研究,2012,31(2):150-154.
[責任编辑: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