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政府改革创新发展探究

2019-06-30周宇超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年5期
关键词:政府改革

周宇超

【摘 要】无论是哪一种政治体裁,都希望政府拥有更好的服务、更高的工作效率,所以地方政府改革是每一个国家都重视的课题。推动地方政府改革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改革依然存在政府部门监督难、改革中人流分流难、缺乏完整配套、难以平衡利益关系等问题,只有解决以上问题,才能够让地方政府改革工作更好地开展。文章针对地方政府改革创新发展展开分析,以期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地方政府;改革;创新;问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5-0018-03

地方政府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需要,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行改革开放事业的要求。地方政府改革创新是一项重要而困难的任务,每一位地方政府工作人员都应积极应对,共同努力,让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构建和谐、文明的小康社会。同时,在地方政府改革过程中需要实现政企、政社、政事的分开;科学调整上下级、部门间的关系;整体推进、协调配套;回应公民的政治诉求;重视公共服务改革创新,构建完整的地方政府改革体系,让地方政府改革工作能够更好地落实,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更好发展。

1 深化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深化地方政府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地方改革不仅能够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与水平,同时也是促进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地方政府改革能够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其过程需要公开透明、运转协调、形成行为规范、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高效廉洁的行政管理体制,这些都能够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供有利的条件。

(2)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需要。地方政府改革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在此过程中,需要把“坚持发展执政兴国”作为首要任务,同时也需要协调好相应的利益关系、做好社会公共服务与管理、重视依法行政,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社会正义、公平。同时,引导、鼓励人民群众行使拥有的民主权利,积极参与到社会经济事务管理中去,对政府行为实施群众监督,构建公民、社会、政府为一体的和谐关系。

(3)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经济多元化、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推行地方政府改革能够促进社会经济更好发展。在地方政府改革过程中,行政水平与行政能力都会大大提升,改变以往的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管理错位、管理缺位、管理越位的問题,让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服务、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4)推行改革开放事业的要求。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这和地方政府改革有着很大的联系。地方政府改革对改革开放事业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当前地方政府改革依然存在改革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问题,影响了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所以地方政府需要不断地总结改革经验和教训,最终成为推动改革开放事业进步的主要动力。

2 当前地方政府改革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1)改革中地方政府部门监督难。在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需要整合业务、职能相近的部门,之前由多个部门管理的权利与事务合并到一个大部门中,在此种情形下,非常容易出现滋生腐败、诱发权利滥用的问题,这样将影响地方政府事务与权力的合法性与公共性。同时,在实现权力垄断之后对于权力的监督非常困难,相应的监督成本也会有所提升。在地方政府改革过程中,需要对如何设立执行权、监督权、决策权展开讨论,对于相互协调但又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权力结构如何处理,这些都是地方政府改革需要考虑的问题。

(2)改革中人员分流难。在地方政府改革过程中,人员分流是一个重点工作内容,也是地方政府改革的瓶颈,部门精简、机构整合属于解决人员分流问题的重要方法,但是在改革中仅仅减少人员是不够的,还要关注人员分流的问题。比如,政府部门在整合机构之后,剩余工作人员的安排问题,如果安排不恰当很容易引发领导、剩余人员的抵触心理,让分流工作更加艰难。

(3)改革中缺乏完整的配套。当前,地方政府改革缺乏完整配套的问题,因为地方政府改革属于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涉及调整权利关系与利益关系,但是地方政府改革内容并不单是裁减人员或者精简机构,而是重构地方政府的内部职能,这些不仅涉及官员观念的转变、权力的转变、利益的转变,还会影响监督机制、协调机制、管理机制、组织机构、领导层级等方面,这些都需要完整的配套措施作为运行、改革的保障,但是我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较为滞后,缺乏科学、完整的监督机制、运行法规、管理体制,让实际和改革存在分离,无法达到理想的预期目标,甚至会偏离地方政府改革的大方向,要想解决这一个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地方政府改革中的相关配套问题。

(4)难以平衡利益关系。地方政府改革主要是重新调配各种利益关系,涉及改革对象的变动,这就存在难以平衡利益关系的问题。地方政府中的利益关系较为复杂,其中包括文化、经济、政府等方面。一个地方变动了,另一个地方也会随之改变,比如,兼并机构、裁撤行政人员、减少领导岗位,这些都会改变组织或者部门的利益分配,如果其管辖的事物变少了,那么职能收入也会减少,失去了一定的地位与权力,这些人的利益就受到损害。地方政府改革本身就是利益与权力的重组活动,而平衡改革对象属于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3 地方政府改革创新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政府内部缺乏动力。当前,地方政府改革存在很多问题,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缺乏内部动力,因为地方政府改革属于由上而下的自我革命,也是利益与权力的再次分配,需要调整相应的管理运行机制与政府领导体制,影响到每一个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与自身利益,由此,地方政府在改革过程中需要相应的动力支持,否则无法长久地坚持下去,但是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动力支持是地方政府最缺乏的。当前,政府机构中仍存在官僚主义严重、机构庞大、臃肿的状况,但是公务员对这些危害性行为缺乏正确的认知,没有改革的紧迫感,甚至对地方政府改革存有抵制、困惑、怀疑、观望的态度,缺乏积极的改革心态。根据调查发现,14.7%的官员对于地方政府改革存在失落或者茫然,虽然地方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不是很高,但是其福利待遇比较好,生活较为安定、舒适,他们不愿意接受改变,存在较为严重的转换角色心理障碍。

(2)来自经济环境压力。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呈现上涨趋势,但是存在较高的失业率,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此时,如果地方政府人员分流较为严重,对于劳动就业会产生“雪上加霜”的消极效果。在地方政府經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涉及的财税体制、外贸体制、流通体制都掺杂着较为复杂的情况,新体制的成长与诞生、旧体制的消亡与衰落,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由此可见,地方政府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经济发展有很大的联系,这使得人员分流的数量不宜过多。

4 地方政府改革创新发展的相关建议

(1)实现政事、政社、政企分开。在地方政府改革过程中,需要实现政事、政社、政企分开,这样有利于地方政府转变职能,厘清地方政府职能中的具体归属。同时,在设定地方政府职能过程中,需要遵守“有所不为,方可有所为”的理念,个人、企业、社会能够完成的事情,即经济市场可以调节的事情,政府可以不去干预,而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是让政事、政社、政企相互分离,同时要抓实、抓好。实现政企分开,主要是为了让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减少对于企业的干预,让企业以独立法人的身份投入到市场经济竞争中,这样能够促进经济更好发展,让企业有更大的成长空间。在地方政府改革之前,往往都是政府机构直接管辖企业,政府也是企业投资中的审判者、担保者,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是为了转移、弱化地方政府机构中的审批、融资、投资职能,减少地方政府机构对于竞争性行业的相关投资,把更多的精力与财力放在高新技术产业与基础设施中。在政府机构和社会科学分权过程中,需要把之前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务交还社会,在此之前政府机构存在较大的社会责任,同时对于社会的干预面比较广,无法体现出公民的自治能力与中介的组织能力,而在改革模式下,能够激活社会活力,释放更多的积极能量。

(2)科学调整上下级、部门间的关系。地方政府改革需要科学调整上下级、部门间的关系,这样可以有效改变之前横向部门划分较细、纵向层次设置较多、效率较低、人浮于事、职能交叉、机构臃肿的问题,以此提高地方政府机构的工作效率与服务意识。在此之前,地方政府在部门划分过程中,往往会按照产品结构形式来设定,导致出现划分过细的现状,对此,需要遵循“统一效能、精简、权责一致”的原则,遵循综合大系统模式,撤并当前存在的相近机构、业务相同机构、职能交叉重复机构等,同时要调整部门的职能分工与职责权限,厘清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解决之前相互扯皮、职能交叉的问题,充分厘清主次关系,设立科学的沟通协调制度,让运行程序能够顺利实施。以上做法多能够解决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状,实现“部门管理”目标,优化整体的地方政府结构。

(3)整体推进、协调配套。地方政府改革属于一项周期特别长的工作任务,之前的改革之所以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是改革不配套,所以当前地方政府改革需要设立统一的标准,构建完整的地方改革配套体系,积累更多的制度基础。首先,地方政府改革需要让改革制度与公务员制度相符,因为在改革过程中会涉及管理方式的创新、权力的调整、职能的转变,这些都会影响结构的优化、人员的精简与调整等人事制度,在地方政府改革之后的行政机构中,需要一支优秀的公务员队伍,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精简之后持续膨胀现象发生。地方政府改革涉及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而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借鉴西方国家政府机构管理模式,在政府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促进政府管理的社会化、市场化发展。

(4)改革需要回应公民的政治诉求。地方政府改革需要重视公民的政治诉求,行政改革能够为政府诉求与个人利益表达提供相应的渠道。在地方政府改革中要想回应公民的政治诉求,需要设立参与式政府、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透明政府,其中透明政府需要满足群众的知情权,除国家机密之外的政务信息都需要向全社会公开,同时要为公民提供免费查询的渠道。而责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需要明确公民和政府之间的联系,即社会与公民赋予了政府的合法性与权力,政府在运营过程中要以服务于社会与公民为基础,拥有较强的责任意识。除此之外,各个地方政府需要在制度方面完善责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的行为准则,充分满足社会与公民的政治需求。

(5)重视公共服务改革创新。在地方政府改革过程中,公共服务拥有较大的创新空间,受到的障碍与制度约束比较小,同时公共服务类的项目数量非常多、范围广。总体来讲,公共服务项目主要包括扶助困难群体与社会性的公共服务,其中扶助困难群体是指帮助特定群体,这是政府必须承担的公共义务;而社会性的公共服务在运营过程中是面向全社会的,如就业、医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公共服务职能在地方政府改革中属于崭新的领域,政府需要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而社会与公民属于直接的受益者,政府需要得到一定的信任与认同。除此之外,地方政府需要注重民生问题,保证社会群众的公平享受,同时也要创新公共服务的方式与手段,用最低的成本维持公共服务。

总之,在地方政府改革创新过程中,政府需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政府自身的创新和改革,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改革过程中需要无限拓展创新的选择路径与制度空间,实现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趋势。

参 考 文 献

[1]陈雪莲,杨雪冬.地方政府创新的驱动模式——地方政府干部视角的考察[J].公共管理学报,2009(3):1-11.

[2]杨雪冬.过去10年的中国地方政府改革——基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评价[J].公共管理学报,2011(1):81-93.

[3]吴建南,马亮,苏婷,等.政府创新的类型与特征——基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项目的多案例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1(1):94-103.

[4]郁建兴,黄飚.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新进展——兼论纵向政府间关系的重构[J].政治学研究,2017(5):88-103.

[5]庞明礼,李永久.论我国地方政府创新发展的制度空间与路径选择[J].福州党校学报,2008(4):50-53.

[6]杨雪冬,陈雪莲.政府改革创新的社会条件与发展状态——地方干部的视角[J].社会科学,2010(2):12-23.

[责任编辑:邓进利]

猜你喜欢

政府改革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