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农村小学的美育探索之路
2019-06-30王思贤胡红伟
王思贤 胡红伟
美育,即审美教育。虽然美育早已和德、智、体、劳四育在素质教育的理念里并驾齐驱,但是从现状来看,美育的发展还存在不均衡现象。尤其是在经济比较落后、位置偏远、留守儿童居多的农村地区,美术课程的开设和实施的不均衡性尤为突出。要想真正让美育面向全体学生,那农村地区的美术课程必然不可忽视。
诚然,农村地区实施美术课程的确存在困难,我结合我校的美育经验,谈一谈我们的美育探索之路。
一、现状——农村美术教育资源匮乏
日华中心小学位于湘潭县花石镇西南边陲,每个年级一个班,全校共有学生230人,教师13人,其中留守儿童占90%以上,代课教师占50%。学校有一间多媒体教室,一室多用,集音乐室、美术室于一体。学校里没有专职美术老师。在2014年以前,我校甚至连一盒颜料都没有,美术课基本变成了自习、自由画画,孩子们的绘画材料就是一本16开的图画本,一盒彩笔。
据我了解,以上所描述的美术教育资源匮乏情况,实为大多数农村小学美术课程的实施现状。
二、实践——因地制宜创造美
1.确定适合学校的美育路线。
农村地区虽较为封闭,没有可供美术学习的场地、材料、专业教师,但绝不代表美育就无法进行。相较城市而言,它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大自然提供了天然的课堂。缺乏专业教师,就可以在授课时弱化专业性,取而代之的是以充分激发学生感受美的动力和创造美的愿望为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或活动。
我校以手工艺术为特色,不管是否是艺术专业的教师,都可以上好手工课或与手工相关的活动课程。农村地区的孩子在家基本都做家务,动手能力比较强,我们充分利用农村周边可以利用的材料开展美育活动。春天,我们利用花卉在纸上进行“服装设计”,在已经准备好的平面折纸模特上,用油菜花、山茶花、月季花、包菜花等摆出漂亮的礼服形状;夏天,我们将细竹切段,穿上绳子做成会打架的“小竹人”,孩子们利用自己制作的“小竹人”模仿历史人物进行PK;秋天,孩子们采下棕树叶,编织成花篮;冬天,温暖的毛线可以做成毛球,还可以穿上珠子编织成手链。除此之外,还有薏米壳串珠制成风铃、松果球染色成花卉、啤酒瓶彩绘重新设计、白棉布扎染、泥土陶艺、枯树枝粘贴绒球花、丝网花、立体纸娃娃、剪纸,等等。
对地方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使我们的美育课程有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人人都可以进行的手工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专业教师的需求。最为重要的是,学生由此感受到原来美的素材就在身边,通过自己的构思与设计也可以创造美。
2.满足学生对基本学习材料的需求。
素描纸、马克笔、水粉笔、调色盘等基础性美术工具,对于很多农村孩子来说,既没听过,也没见过,更别说用过了。即便有钱,我们学校的孩子起码得去15公里外的镇上才能买到。于是学校通过与小卖部的老板协商,建议他们在网上采购一些基础性的学习材料出售。对于一些实在难以购买到的材料,学校会统一进行购买,使孩子们能用上一部分的免费材料。平时我们也将学生的活动照片发布在网上,常常有其他学校的老师询问我们开展美育工作的经验,以供他们借鉴学习。这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自己的小小努力,原来也能影响到更多的人!
我校美育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学校与当地的公益组织取得联系,再通过公益组织联系爱心企业,获得了1万元的美术材料捐助,这使全体师生兴奋不已。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不管有多少困难,只要坚持,这一路上就会遇到与你同行、为你助力的人。
3.营造亲近美的学校环境。
美育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慢慢生长。这份“滋养”来自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件关于美的小事。学生不应该只在课堂上感受美,而应该去接触方方面面的美。学校校风校貌就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校风上,我们注重美德与感恩教育。在校园环境上,我们也思考:除了环境整洁以外,还可以怎么体现美、渗透美呢?于是我们想到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览,举办“艺术节”。于是师生一起动手进行布展,展览吸引了全校学生和家长的目光。这种活动一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他们对作品的欣赏能力;二是增强了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与兴趣;三是增强了家长对美育课程的支持力度,为今后美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除了举办展览以外,我们还从街头文化——墙绘中得到灵感:彩绘教室门。首先我从自己执教的四年级试行。在中午午睡的一个半小时里,我们班三位同学悄悄地将教室的后门用颜料画上了绚丽的图案。午睡结束后,同学们睁开眼都惊呆了,围着后门欢呼雀跃。这次彩绘教室门获得了良好的反响。通过和校长交流,我发动三至六年级的同学对一至六年级的12张门进行了彩绘。不仅如此,我们还给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把表演节目的舞台下的墙壁也给画了!通过自己的双手,孩子们发现,他们可以决定自己学校的色彩了,由此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也提升了他們的创作勇气。
4.多给学生感悟美的机会。
光靠课上课下的熏陶与实践还不够,孩子们应该与真正的大师们“对话”。齐白石、达芬奇、梵高、张大千……大师的力量是伟大的。也许我们无法走进博物馆与艺术家的作品进行亲密接触,但现在是网络共享世界,通过网络下载,这些资源十分丰富。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美育一定要多给学生感悟美的机会,他们才会在感悟美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激发创意。
三、收获——唤醒每一颗心灵的真善美
我校老师经常会收到学生的手工卡片或手工艺品,里面承载着学生对老师的美好祝福。这让老师们看到了美育也能收获学生善良美好的心灵。
三年级的小平同学成绩不太理想,心灵异常敏感,对老师抵触,对班级的事情漠不关心,但他动手能力却很强。我校开展手工艺术特色教育以来,他慢慢地像变了一个人:课堂上,他带的材料总是最齐的,如果有同学缺少材料,他也愿意大方地与人分享。木条、毛线、画笔、颜料等材料在他手里,总能被他充分发挥作用,将其变成美的艺术品。同学们也十分佩服他,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动手活儿,都会第一个向他求助。在县里组织的“艺术百佳”比赛中,他甚至取得了绘画类一等奖的好成绩。慢慢地,他开始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美育应该是和谐的、愉悦的、富有同情心的。一个不懂得美的人,必然不懂得善良。在美术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感悟到视觉形象之美,还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在以自然为材的手工课中,学生还懂得了“物尽其用”的道理,通过感悟手工的魅力,发现自然的独特之美。美育,它不仅仅是引导孩子们学会美术画的形象,它的珍贵之处更在于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轻声唤醒每一颗心灵的真善美。
(作者单位:湘潭县花石镇日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