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R,请停止你的无效学习

2019-06-30吉雷

人力资源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职场笔者

吉雷

不久前,一篇名为《别得罪中年人,他们狠起来什么都学》的文章在微信上火了起来。作者用一系列事实论证了中年人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突破能力,比如:三十多岁开始学习声律启蒙、弟子规,研究抽屉原理、追及问题,和孩子一起玩转机器人编程、轮滑、游泳和攀岩……中年人狠起来还真是什么都敢学。

说起学习,HR实在是一个爱学习的群体,他们经常出现在大大小小的论坛、沙龙现场,时不时在微信朋友圈分享自己阅读的书籍,其学习能力和积极性不可谓不强。然而,无论是行业论坛、峰会,还是热门书籍分享,最终的学习效果,恐怕只能用四个字形容——过眼烟云。

如此“学习”有点怪

看看身边的HR同仁,其中很大一部分人的学习行为真的很奇怪。

●培训必发朋友圈

很多HR热衷于参加各种论坛、峰会,而且,参会时必定要发朋友圈——轻则“九宫格”系列走起,重则短视频实况转播。在培训过程中把现场内容分享到朋友圈,或者积极踊跃地和嘉宾、培训师合影,收到的点赞数可能确实不少,但是,拍回来的现场PPT后来你看了吗?理解了吗?应用了吗?老师分享的内容你吸收了几成?

●热衷各种线上课

很多人觉得线上的课程更加便捷、高效,什么“学好10堂课,变身HR高手”“从HR小白晋升到HRD”……课程名称极具诱惑,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费用就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这是多么高性价比的事情啊!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往往听了一个小时的课程还没触及实质性内容,而真正有价值的地方,讲师却又用化骨绵掌轻轻带过。

●电子书存了一大堆

“这本书好精细,那本似乎更系统,收藏,统统收藏!等以后不忙的时候仔细品读……”在网络海量信息的冲击下,微信、微博收藏栏里堆积了很多“有时间了再看”但却再也没看过的文章。笔者随便问了问周围的同仁,几乎每个人的电脑里都至少存了一百本以上与专业相关的电子书。再问他们这些电子书看完了多少,很多人则笑而不语,根本不好意思回答。对于大多数职场人来说,点击“收藏”按钮或将电子书存入电脑带来的愉悦,已经取代了学习本身。

为何“学”而无效

许多HR反映,明明看了很多书,大大小小的培训、分享也参加了很多,可还是感觉能力没有提升,面对具体问题时依然无从下手。笔者觉得,这部分同仁虽然有学习的具体动作,但却未触及本质。具体而言,学习效果不佳甚至无效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动机不够纯粹

相比于学生群体的学习行为,职场人士的学习应该目的性更强,更有针对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很大一部分职场人的学习行为并不是源于提升专业技能的需要,而只是希望在微信朋友圈里展示一种“我在学习”的状态,给自己带来一种心理上的慰藉。这种看上去很积极向上的状态一方面可以满足个人的虚荣心,或者自欺欺人地告诉自己“我尽力了”;另一方面,则有可能是希望给单位领导留下较好的印象。可能笔者的观点有些偏颇,但是如果你真去问问在培训课上分享朋友圈的朋友,当他在发朋友圈的时候,是否注意到老师在台上讲了什么?当他忙于回复朋友圈的时候,老师在台上又做了哪些分享?相信没有几个人能回答完整。只要目的和动机不够纯粹,必然不可能产生实质性的学习效果。

●心态过于急躁

相当一部分职场人在学习时喜欢所谓的“干货”,希望通过捞取“干货”迅速掌握自己所需要的技能。出于对“干货”和“速成”的强烈渴望,他们一看到培训师的背景有“BAT前XX”字样,就很自然地认为能从这些“大咖”身上学到知名企业的成功经验。且不说所谓“BAT前XX”身份到底是否真实,就算你在这样的分享会上得到了BAT的经验,又有多少能在你所在的企业中落地生根呢?即便真的学到了一招半式,也只是停留在“术”的层面,真的让你独立设计体系时,根本玩不转!你所掌握的“干货”,只是没有系统性的零散堆砌。“速成”的知识可以一时应景,若要触类旁通,运用起来得心应手,还是要系统深入地学习。

●鉴别能力缺失

很多人在选择学习内容时,总是盲目跟风,什么话题火就去学什么。谈OKR的人多了,立马去学OKR;听说OD炙手可热了,又转头去学OD……一句话,啥时髦学啥。

随大流的学习者其实根本不知道该学什么。而且,他们往往无法分辨哪些课程是真正有效的。只要是跟工作有点关联的网课,买!听说某论坛、峰会全是“大咖”,去!其实只要稍微用点心就会发现,很多沙龙、论坛、峰会根本就是主办方“吸粉”的手段,HR想在这样的场合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难!

●没有找对学习方法

专业学习,不是听几次培训、看几本书那么简单。如果那么容易就掌握一项新技能或者精通一门学问,高等教育还有存在的必要吗?举个例子,很多HR对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内心也有着强烈的学习意识,但是如何掌握绩效管理这项技能?似乎参加相关主题的培训、分享是不错的办法。当他们参加了一些培训和分享会后却发现,历次培训的内容大同小异,对自身的工作帮助不大。为什么?因为学习方法不对。绩效管理知识的学习,一定要结合所在企业的实际问题去思考,比如老师介绍的这些方法在你的公司可以应用吗?如果可以,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调整?如果不能,接下来应该如何改进?只有在吸收他人经验的同时置身到具体的情境中,才能有效地提升学习效果。

有效学习自有法门

作为HR,我们对人力资源专业知识的学习,應该比其他专业的人更加卓有成效。结合个人的学习实践,笔者认为,专业学习的关键在于端正态度,静下心来;擦亮眼睛,找对方法,然后坚持下去。

●端正态度

笔者曾参与处理江苏昆山某企业高管离职补偿事件,笔者当时使用的经济补偿金上限是昆山地区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的三倍,但当事人却认为,应该使用苏州地区的经济补偿标准。负责具体工作的HR咨询了当地劳动部门,给出的答复是“我们一直使用苏州的标准”,至于具体法律出处,工作人员也未能解释清楚。

遇到这样的情况,通常只要按照劳动部门的口径去执行即可,但笔者决心弄清缘由。《劳动合同法》当中提到“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其中,“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是什么概念?笔者通过查询“江苏省行政区划”,确认昆山不属于“设区的市”,苏州才是“设区的市”,所以,这次的员工离职补偿应该使用苏州地区的标准。

在学习和工作当中,不要只满足于完成任务。一定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尤其是那些与自己掌握的常识相左的现象和问题,往往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使你意外获得更多知识技能,甚至可能彻底改变你的个人认知。

●慎选内容

人为什么要学习?因为“知不足”。只有针对自己的“不足”,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循序渐进地学习,才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取得预想的成果。职场新人不要整天期盼着跟行业大佬学高招,或者通过捷径短期内成为高手,还是老老实实地从行业基础知识和岗位工作技能学起,把根基打好;有一定经验的职场人士重在提升和拓展,当你工作三五年后,这个时候更需要开阔眼界,若想了解别家企业的先进经验,不妨多跟业内同行交流,或者经常参加一些相对纯粹的行业交流活动,结识几位乐意分享经验的前辈;如果你是一位行业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就可以开展探索性的研究,多与不同行业的中高端人士交流,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优选方法

弄清了“为什么学”和“学什么”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学习方法了。现今能够帮助我们学习的APP数不胜数,但笔者更推崇通过撰写文章的方式提升个人的专业水平。因为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查询资料、旁征博引,这对于职场人来说是一个深入探索的过程。建议同行们抽出一段时间,精耕一个主题,如果在完成一個主题的学习后,能够提炼出一篇稍有新意的文章,那么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效就是显著的。因为在成文的过程中,你需要提炼主题,打造架构,梳理内容,整个过程完成后,相关主题的内容也就了然于心。如果想做专题研究,还可以选择短期进修、集中案例学习等方式。当然,专业学习首先讲究的是精深,然后才是速度。

订阅专业期刊也是一个不错的学习途径,因为期刊文章的作者往往具有不同的从业背景,从他们的文章中通常能够学到不同企业、行业的经验,别人的直接经验可以转化为你的间接经验;而且,大部分专业期刊中会有关于行业前沿的内容,对于从业者也有很大的帮助。

阅读专业书籍(建议选择纸质书籍而非电子书)也是系统学习的重要方法。带着问题去读书,结合工作去思考。读专业书籍的目的是输出,这种输出可以是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可以是拓展考虑问题的方法,总之要把从书中习得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举一反三,而不仅仅是增加一点显示格调的谈资。

对于种类繁多的线下论坛、沙龙,笔者建议,100人以上规模的分享活动,谨慎参加;每位嘉宾分享时间少于2小时的,谨慎参加;纯粹免费的各类峰会、论坛、沙龙,谨慎参加;培训机构或专职讲师带有推广性质的活动,谨慎参加。至于线上如火如荼的微课,可以适度参加,但不必投入太多精力——你以为听几次微课就能秒变HR高手?不存在的!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职场笔者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莲心宝宝有话说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