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商标风险管理法律问题分析

2019-06-29田妍妍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年12期
关键词:商标注册商标风险管理

田妍妍

【摘 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内外部的多重风险,其中在商标管理方面做好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避免在品牌领域的各种风险的威胁,并实现无形资产的积累和增值,提高企业品牌的竞争力。企业如果能制定科学的策略应对和控制商标风险,就能未雨綢缪、防患于未然,使企业品牌在市场中始终保持竞争优势。

【关键词】商标;风险管理;注册商标

【中图分类号】D9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12-0281-02

企业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为了实现制定的目标,可能面临各种风险,并导致企业承担各种不良后果。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是指在经营管理方面的不确定性而使企业遭受损失的风险,比如因决策制定失误导致的风险,或者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发生的风险,这些多数为可控风险,其中在商标领域的风险是企业尤其要重视和规避的风险种类。商标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必须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商标领域的风险管理进行法律分析。

1 企业商标风险类型

1.1 商标设计阶段的法律风险

当今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经常会依据商品外观及商品标识进行判断,因此好的商标设计会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从法律角度看,商标设计阶段存在的法律风险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商标设计显著性风险。商标显著性审查是商标授权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决定了企业是否值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获得注册并进行经营。在实践中,很多企业在设计前期不注重显著性要件,并且将没有识别性的标志作为自己的商标开始使用并广为宣传,但最后却可能因为缺乏显著性而被驳回或者宣告无效。二是商标设计违反我国《商标法》中的禁止性规定,比如设计含有可能带有欺骗性或者民族歧视性的元素,或者容易导致公众误解的元素。三是商标设计损害他人在先权利的法律风险。根据我国《商标法》的现行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力的商标。所以,企业在设计商标时,要尽可能地实现固有显著性要件的要求,同时尊重他人的在先合法权利。

1.2 商标申请战略中的法律风险

在商标注册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风险:①商标确权的法律风险。我国《商标法》对商标注册采取自愿原则,现实生活中一些企业基于各种原因,迟迟未注册商标或者注册不成功,导致企业对商标不享有专有使用权,而且还有可能被他人抢注,最终使企业遭受巨额损失。②商标注册不当的法律风险。如果企业没有战略眼光,仅在现有的经营范围内申请商标注册,未根据商品分类表的要求填写商品名称和商标使用的商品类别,进而形成联合商标和防御商标等,难免会给他人留下“搭便车”和蹭名牌的机会。

1.3 商标使用过程中的风险

在商标注册成功后的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风险:①不及时续展的法律风险。我国《商标法》对注册商标的保护时间为10年,期满后未办理续展手续,注册商标将会被注销。实践中,有很多企业因为对续展事宜管理不善,导致商标最后被注销。②商标使用不当的法律风险。在实践中,很多企业经常超出商标局核准范围使用注册商标,最后有可能被工商局按照冒充注册商标处理,甚至有可能侵犯别人的商标权,承担侵权责任;企业在使用商标的过程中有可能擅自改变注册商标,这也会导致商标被撤销。③注册商标淡化的法律风险。商标显著性及其商标的内在价值,因他人的使用而弱化,影响了该商标在公众中的形象,削减了商标权人商品的销售力。目前,许多国家都把针对驰名商标的淡化视为侵权行为,而且商标淡化发生之后,该商标很有可能被主管机关注销。

1.4 商标合同法律风险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注册商标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应当签订转让或许可协议,并经商标局核准或者向商标局备案,公告后发生法律效力。实践中,很多企业并未完全根据法律规定执行。

事实上,除了上述所列风险之外,企业商标在经营过程中还存在其他风险,如侵犯他人商标权或者被侵权的风险、质押过程中关于主体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风险等,都是需要企业重视和预防的法律问题。

2 我国企业商标法律风险的成因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将出现商标风险的原因主归纳为以下几点。

2.1 我国相关法律尚不完善

首先,针对未注册商标保护存在缺陷,我国《商标法》明确保护的是注册商标,实践中未注册商标不能享有独占权,只能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进行保护。其次,在先使用非驰名未注册商标方面基本处于法律空白,这就无法控制商标抢注现象的频发。再次,在商标侵权诉讼中,需要商标权人举证维护商标权利的合法性,如果侵犯他人在先权,商标有可能被撤销,导致商标本身价值和声誉受到影响。最后,我国《商标法》中对商标淡化问题并无明确的规定,导致侵权行为人肆无忌惮地丑化、恶化商标权人的商标,最终退化为商品名称,给商标权人造成极大的损失。

2.2 行政监管部门权责配置不当

商标权本属私权,但商标权的成立必须经过行政注册程序,导致未经核准的商标不能受到《商标法》的保护,这从某种意义限制了商标权的行使。商标审核机关与知识产权等其他类别的主管机关也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导致权利冲突的可能性较高。此外,我国《商标法》中行政主管机关对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有监督职能,但事实上执法者并不能准确监测经营者的行为。

2.3 企业法律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企业重实体资产、轻无形资产,重市场营销、轻品牌运作,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往往到出现危机才重视商标的价值;日常忽略资料的保存和收集,导致维权艰难。在商标运作过程中,缺乏战略眼光,有很多企业急功近利,缺乏对品牌的长期规划,结果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3 我国企业商标风险管理的对策

3.1 完善相关法律规定

对于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本文有如下建议:①在我国《商标法》《反不正當竞争法》中明确规定关于未注册商标的保护措施,建立联合商标、防御商标保护机制,并实行跨类保护,且允许防御商标不受长期不使用被撤销规定的限制。②明确在先权的权利内容、商标与在先权利人的冲突解决机制、权利保护方式等,完善相关规则,当不同种类的知识产权出现冲突时,可按照权利产生时间来解决,权利在先,保护在先;性质不相同的权利出现冲突时,可按照人身权优先或者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则处理。③建立商标反淡化预防机制,可在《商标法》中授权商标权人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驰名商标被淡化。

3.2 调整行政机关职能

建议修改产品质量监督的职能规定,比如要么细化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督职责,让其有法可依且具有可操作性,要么收回该职权,给企业生产自主权;在行政机关认定驰名商标方面,我国《商标法》中已经取消了行政机关的主动认定权,但是在具体纠纷处理过程中,行政机关是有权根据相关资料认定商标驰名程度的,但是却无权查处商标违法案件,这容易导致商标认定与案件审理是脱节且低效的。因此,建议授权市场监管部门制定详细的量化标准,直接对商标驰名程度进行行政认定,并且向商标局备案后能被法院直接认可。

3.3 提高企业商标管理意识

首先,企业应当重视商标管理部门的设置。商标管理部门要制定规范的流程,例如从企业整体商标战略的规划、商标设计、商标注册、商标运营、商标续展、商标转让、商标许可等,都有章可循且高效迅捷。其次,企业内部要建立档案管理制度。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商标档案保存和管理机制,如从商标的设计、内部审核,到商标注册申请、商标公告、商标许可等纸质或电子文件,以及商标运营中的其他信息,例如有关商标的获奖信息、印刷有商标的产品的销售情况、商标的广告投入等资料,因为这些原始资料往往会成为将来商标诉讼中的关键证据。

4 结语

企业在商标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因此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商标保护意识,建立商标运营体系,并借助法律的力量实现自己的商标价值,推动企业的品牌改造升级并形成市场竞争力。

参 考 文 献

[1]张志军.企业对不同形态商标的管理[J].中华商标,2016(10).

[2]胡灿.商标许可使用中的风险防范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6.

[3]陈虹君.商标设计及显著性风险的法律分析[J].设计,2018(7).

[4]李东泽.企业商标运营的风险评估体系构建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8.

[5]李方奎.浅析商标注册中的风险控制[J].法制博览,2016(3).

猜你喜欢

商标注册商标风险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民行交错视野下的注册商标权利冲突
光明警方查获制造假冒名牌首饰窝点
有关未注册驰名商标法律保护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女性用品商标翻译研究
论“公序良俗原则”在商标授权中的适用
论著名商标的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