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公共服务职能拓展存在的问题研究

2019-06-29邱成军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高校图书馆

邱成军

【摘 要】高校图书馆公共服务职能拓展目前在我国还未真正普及,即使有些高校已经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但未能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导致馆藏文献的社会利用率较低,造成资源浪费。但是,广大人民群众又有提高思想文化水平的需求。所以,拓展高校图书馆公共服务职能,是高校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新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公共服务,职能拓展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12-0272-02

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高等教育方面,近十几年的发展尤其迅速,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馆舍建设、文献传递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与此同时,现代社会网络技术的普及,人们知识获取的渠道更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怕麻烦不愿意走进图书馆,所以高校图书馆要开展公共服务,加大对阅读活动的推广,使高校图书馆不仅走入师生,更能走入社会公众。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资源共享”在大众观念上已达成共识,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服务部门,是图书馆的职责所在。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公共服务意识正逐步加强,但大部分只是对校友或少部分社会科研人员开放,而真正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就更少了,许多高校图书馆可能从没考虑过,国家也没有相关的条例规定高校图书馆必须面向社会公众人员开放,甚至对于有需求的人员找上门,高校图书馆仍以各种理由、借口拒绝提供服务。这样做确实有其难言之隐,一些无法回避的因素制约着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提供服务,所以拓展高校图书馆公共服务职能显得尤其重要。

3 高校图书馆公共服务职能拓展存在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的拓展工作一直以来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虽然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拓展进程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但是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拓展工作的缺陷也不容忽视,我们要积极探索为何会存在缺陷,究其成因,以期寻求更为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拓展我国高校图书馆公共服务功能。

3.1 图书馆资源有限

教育部于2002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二十一条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地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如今,高校图书馆公共服务是时代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思想需求的必然趋势。同时,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校外人员的入馆,势必会占用有限的资源,与学校师生的权益发生冲突[1]。近年来,各高校大幅度扩招,在校生使用图书馆本来就处于很紧张状态,很多图书馆的自由阅览室一座难求。目前,高校图书馆正面临“不开放伤了大众,开放伤了师生”的局面。高校图书馆的本职工作就是为本校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资源,对外开放是为了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为满足社会公众对于知识文化的需求,这只是辅助服务,政府应有相应的政策和财政支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围绕满足本校专业建设和科研需要,与公共图书馆相比,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具有更强的专业性,高校图书馆这类资源在馆藏资源中所占比例比较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公众的阅读需求,势必影响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

3.2 社会服务意识淡薄

2002年以前,高校图书馆对于社会开放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习惯服务对象以本校师生为主,缺乏为公众服务的理念,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对于高校图书馆的职能理解还是比较狭窄的,对于服务社会公众缺乏热情,认为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就是围绕本校教学和科研为中心,而且高校图书馆一直以来都是这样按部就班地运转,这严重制约了高校图书馆的开放性;同时,社会公众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使用图书馆的能力也与校内人员差距较大,增大了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由此,导致高校图书馆员工抵触公共服务,因为工作环境无法使他们产生为广大公众服务的内在驱动力,缺乏现代公共服务的理念,没有形成“以人为本,服务公众”的核心宗旨,图书馆服务是满足社会对物质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

3.3 设置障碍,提高门槛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还是存在顾虑,对于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感到不知所措,人为地设置一些门槛,使社会公众觉得高校图书馆如“空中楼阁”。高校为了校园、图书馆的安全,凭证入馆、设置入馆基本条件都是必需的,即便是本校的师生,虽入馆不用校园卡,但无论是使用电子资源还是借阅图书还是需要校园卡,就是地方图书馆也是一样需要借书证或者身份证才能在館借阅图书。没有设置这样的入馆条件,会使图书馆的管理陷入混乱,更不利于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3.4 制度建设拖后,标准模糊不清

当下,高校图书馆要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就必须形成一套相适应的规范。制度与规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002年之前,高校图书馆的公共服务建设基本还处于空白阶段,没有一部制度涉及高校图书馆的公共服务职能。面向社会开放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的费用[2]。2007年8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3]。高校图书馆应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本校师生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下,要利用好自身在馆藏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图书馆应当重新思考高校图书馆应该做什么。但是即便如此,对于高校图书馆公共服务仍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管理办法只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政府只是制定了相当模糊的指导意见,高校图书馆在这种环境下,并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为社会大众服务,同时不利于促进高校图书馆机构自身的发展与壮大。

3.5 社会服务经验不足

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始终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习惯了以围绕校内师生教学和科研为任务的服务模式,面对社会公众服务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模式,针对社会上各行各业的沟通、交流还很难“走出去”,这里就涉及学校各部门的协调机制,以及图书馆规章制度的再建设。同时,由于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自身能力的问题,长期以来高校工作人員“封闭”在高校这个小圈子内,面对社会单位、街道、社区的知识需求,较少或者没有能力展开需求调研、跟踪、分析。高校图书馆在利用本馆馆藏资源面向社会公众服务时,提供的信息资源可能存在一系列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与所购买数据库所属公司的知识产权问题、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校内财产安全问题等。

3.6 图书馆工作队伍建设遇瓶颈,服务创新受限

一直以来,国内高校图书馆专业设置比较少,由此培养的图书馆“专才”非常缺乏,这就造成各高校图书馆学专业人才占比较低,而在公共图书馆的比例就更低。由此造成现高校图书馆专职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的理论功底和资源建设研究的基本能力。因为没有系统研究图书馆知识,尽管工作认真负责,但是有限的图书馆知识结构阻碍了馆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如缺乏开放的文献资源收集能力、缺乏文献资源整合能力、缺乏准确评估文献资源价值的能力等,这些问题限制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高,无法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公共服务。

受历史原因,高校图书馆人员结构比例呈现出“两多一少”的现象,女性工作人员多、中老年员工多、年轻人偏少,特别是男性年轻人更少。图书馆工作被认为是一个闲职,得不到领导关注,许多年轻人特别是男性,不想在图书馆工作,图书馆工作者再怎么努力也难有晋升提拔的机会,致使高校图书馆工作者无法安心本职工作,一有调动机会就毫不犹豫地离开,对工作不主动、不积极,造成了高校图书馆事实上成为许多年长的人员“养老”的地方。所以,图书馆的工作团队断层问题不容忽视,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图书馆员工因循守旧,没有创新,使图书馆公共服务职能不能真正落实。

2011年11月21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张东刚明确指出,希望借着将高校的图书馆、博物馆逐步对社会公众开放,满足社会公众对于社会学科知识的学习需求。目前,全国各部分高校都在满足本校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尝试对外开放的探索,并寻求适合本校的图书馆公共服务职能开放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资源共享已成为当今信息化世界发展趋势,加之我国建设“服务型社会和服务型政府”战略目标的提出,是新时代的高校图书馆事业的难得机遇,高校图书馆管理部门及图书馆工作者必须紧紧抓住新时代的机遇,争取在工作中达到新时代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要求。

参 考 文 献

[1]李梅军.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5):87-91.

[2]刘艳红.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现状比较与启示[J].图书与情报,2011(12):102-105.

[3]黄芳.如何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EB/OL].http://news.sohu.com/20061

113/n246350059.shtml,2006-11-13.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高校图书馆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地方政府为什么要购买公共服务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