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声唱法民族化的艺术价值与实现路径探索

2019-06-29张津源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6期
关键词:艺术价值民族化美声唱法

张津源

摘 要:在当前传统民族文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美声唱法民族化逐渐受到了文艺界的关注,实现了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目的,体现了文化自信,基于此,本文论述美声民族文化其体现的艺术价值以及如何推进其发展。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化;艺术价值;路径

引言

在声乐演唱中,区分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依据有很多,从发声到语言,甚至气息、吐字,两者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最直观的区分就是民族唱法主要起源于中国民族声乐,是由各民族依据自身的特长爱好而创造并发展起来的歌唱方法,其特点是讲究气息,并要求演唱者吐字清晰、精神饱满、有歌唱气势。美声唱法源自国外,综合了世界各国的唱法特点,在演唱形式上注重音域的宽广和咬字的独特,二者有共性也有差异。

1、美声民族文化的所具有的艺术价值

1.1、色方面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挥发展,文化产业也在逐步走向繁荣,在面对各领域发展全球化的局面下,民族文化作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和发展。美声演唱民族化在音色方面有着不同于传统美声唱腔的演绎方式和表达形式结合丰富多彩的民族声乐元素可以促使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更能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

1.2、语言美感方面

与其他的音乐作品的表现方式不同,美声唱法民族化不仅强调传统美声唱法所具有的声乐审美情趣,同时更注重融入我国独有的民族声乐风格和语言美感艺术,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國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是出现百花齐放的发展趋势,在融入西方美声演唱方式的基础上保留了我国民族声乐独有的语言艺术特色,对传统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以更加多样化的方式演绎出来,推陈出新,赋予民族音乐作品更多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1.3、情感表达方面

近年来,随着“中国古风”艺术作品的不断流行,在越来越多的民族声乐作品的演绎中既融入了西方的美声演唱方式,又融合了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形式,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和兼收性特点,同时展现了我国民族艺术作品独有的情感表达方式,使音乐作品更加富有生活化,更加动情感人。

2、提高和推动美声唱法民族化发展的有效措施和现实路径

2.1、美声与民族唱法的融合

要谈及二者融合,就要先搞清楚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背景来源、音质音色与技法技巧上到底有何不同:背景及来源问题本文之前做过具体阐释不再复述。美声唱法的音色偏浑厚圆润,宽广扎实,而民族唱法的音色高亢嘹亮,细腻悠扬。至于演唱上的技法与技巧,前者更多强调人身整体的共鸣,充分利用头腔、胸腔、咽腔及口腔来满足音响效果,声音的位置比较靠后;而后者要求的共鸣腔体占用比例要小很多,主要集中在头腔和鼻腔共鸣,相对更多要求咬字的清晰和情感的表达,声音的位置比较靠前。综上我们可以分析,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共通点”在于歌唱时所利用到的共鸣腔体:共鸣位置从整体趋向上部,其声音就会逐渐靠向民族唱法的音色,反之则会靠向美声。

许多美声唱法的学习者认为美声是西方人的音乐,必须要用西方人提出的演唱理论来处理声音,将十九世纪末法国流行的“面罩唱法”拿来借鉴甚至完全效仿。事实证明,很多歌者在理解其运作原理及艺术美感时出现了较大的偏差。硬如铁石般的声音、闷在胸中的气息加上含糊不清的外文歌词,几乎很少有国人能够欣赏。毋庸置疑,当下大众对于歌唱的审美普遍还是会偏向于字句清晰、轻松自然、明亮靠前的民族唱法。其原因归根结底不在于文化差异,而在于民族唱法符合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对于声音“美”的定义———“壮而不猛、凝而不野、刚而不锐、清而不扰、浊而不蔽”。彭丽媛、吴碧霞等著名歌唱家充分融合了两种唱法,在歌唱中既有声音的厚度,也有音色的亮度,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故此美声唱法想要开拓更广阔的大众化路线,就必须要保证自身饱满、扎实的气息的前提下,充分借鉴民族唱法细腻、干脆、轻巧等声音特点,放开挤在喉头下的力量,清楚地咬正字句,真正灵活运用各部腔体,用自然的声音演绎歌曲。这不单单符合一般大众化的审美标准,也是美声唱法中国化的一种潜在体现。

2.2、技巧的应用

从演唱方法这一角度来看,这两种演唱方法在日常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相同之处,但是这两种演唱方法毋庸置疑是具有明显差异的。民族声乐演唱方法之中将真声的运用以及假声的运用是分开控制的,其所追求的就是带有断层感的声音,并且其中女声在演唱的过程中真声的运用会更多一些;美声演唱方法所追求的是声区之间的混合,也就是在训练过程中应该重点对真声与假声之间的过渡进行练习,并且依照声乐艺术作品的具体情感来调整声音的混合比例。从根本上来讲,在演唱方法这一角度来说两种方法最为明显的差异就是对于混合声的控制上。从气息的角度进行分析,这两种演唱方式在对于气息的运用以及共鸣的运用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相同之处,但是同时也是具有一定差异的。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气息主要是从小腹到口腔集中,发出的音色较为明亮、清晰;而美声唱法主要靠肺部的气息,发出的音色大多饱满、洪亮。在共鸣腔方面,民族声乐的语言基础为汉语,因此民族声乐具有行腔韵味,声音大多集中或靠前,在声音游走过程中,需要集中在口腔上门齿周围,声音靠前,发出的音色就越洪亮。而美声唱法共鸣腔有两种,即下共鸣腔以及上共鸣腔,在美声演唱过程中,需要将上下共鸣腔都运用出来。在吐字方面,由于两者的语言基础不同,一个是汉语语言基础,一个是意大利语言基础,导致吐字方面的差异。具体来说,中国民族声乐吐字过程注重咬字,通过吐字表达情感;而美声唱法首先需要立腔,保证吐字的清晰度,这样能够增强演唱的艺术感。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对于民族艺术文化发展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声乐演唱方式被融入到民族作品的演绎中,以此来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美声演唱法作为西方的舶来品,虽然其在演唱方式和表现形式上与我国传统的演唱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通过近年来美声演唱法民族化的不断发展,也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认可和喜爱,已经成为我国民族艺术文化发展传承和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高旖.论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的有机结合[J].北方音乐,2018,38(23):126-127.

[2]黄丽.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借鉴意义[J].黄河之声,2018(20):70-71.

[3]李琳琳.谈美声演唱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J].音乐生活,2018(12):72-73.

猜你喜欢

艺术价值民族化美声唱法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古城墙中所包含的艺术文化解析
浅谈当代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