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应用型本科会计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
2019-06-29王磊李群
王磊 李群
摘 要: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和核心。课程建设的核心是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只有优化的课程体系和先进的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实现培养目标。
关键词: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职业化 ;应用化
一、调整和优化会计课程体系
1.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加强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参加工作后面对新事物时,不仅知其然,而且能够探索其所以然,并且有不断更新知识和增强发现新知、创造新知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宽厚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就会具有较强的适应科技知识更新的专业转换的能力,主要是将理论课程碎片化,根据会计岗位来开设课程。
2.按照会计“通才”教育的要求,开设一些综合性课程。
传统教育只注重“专业化”课程,学生视野局限于狭窄的知识领域,难以有新突破。现代社会,各行各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局限于某一狭窄专业的孤陋寡闻者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现代科技和生产的发展,是以综合化为基本特征的,反映在高等教育中的是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各专业教育之间、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之间均相互渗透,互相关联。创新往往产生于各专业之间的交叉处。因此,开设综合性课程是现代科学向协同化和综合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会计学专业的特点,可开设诸如“比较财务会计”、“比较税务会计”等综合性课程。
3.从会计人才需求多元化的要求出发,开设一定比例的选修课程。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就应开设较多的选修课程。应该根据专业的需要与教师的特长,适当地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并使之兼容并蓄,百花齐放;要压缩必修课的学时和教学内容,使之确实反映本专业的基本规格与要求。为了保证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可以设置模块式课程体系,将选修科目分成几个较大的模块,每个模块占一定的比例,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又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4.根据会计学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加强以培养学生创 新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实践教学的科目设置应符合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融入整个会计课程体系。既要追踪课程内容的更新,又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应该包括课内实验和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两个方面。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应该开设课内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集中性实践教学除安排认知实习、专业调查、学年论文、专业模拟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必修环节外,还可开设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实验、企业财务制度设计实验等选修课程。要按照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公共基础课实验、专业基础课实验、主干专业课实验和专业选修课实验四大实验模块,形成基本专业能力训练、核心专业能力训练和综合决策与创新能力训练三个层次的实践能力训练体系,而实践课程要始终结合职业岗位来开设。
二、增设素质教育课程和学术讲座课程
1.根据培养创新型会计人才的要求,开设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程和方法论课程,如会计研究方法等。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因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使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地更新知识,始终处于知识的前沿,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为此,可开设诸如学习方法论等选修课程或讲座,以提高学生对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消化、理解、吸收和分析运用能力,使他们在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基础上,大胆地去探索和发现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成为崭新的创新型会计人才。
2.适应会计学生的就业需要,开设一些创业教育课程或讲座。如何提高会计学生应对就业压力的能力,进行创业教育非常重要。创业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大就业的观念,唤醒、启发、诱导、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鼓励学生开拓创新,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多做贡献,由被动就业向主动创业转变,并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项目。
3.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开设学生自学课程。通过开设自学课程,除了可以在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扩大学生知识面,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设置了必读课和选读课,必读课主要是专业书籍;选读课是一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包括红楼梦、老子、论语、孟子、齐民要术、三国演义、尚书、诗经、社会契约论、史记、孙子兵法等课程,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或需要在指定的选读书目中选读一些课程。这两种课程的学习方式都是以自学为主,但要通过考核获得规定的学分。必读课和选读课旨在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其课程内容既强调了加强美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优化整合会计教学内容
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也是会计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好的教学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1.要适应会计改革与发展以及创新教育的要求,不断更新和优化会计教学内容。经济政策的调整,管理体制的变革等,都会给会计工作带来冲击,进而引起会计学内容的调整与更新。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即教学内容要以经济发展及会计改革为导向,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以培养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认识能力和探索能力。特别是要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2)先进性。要广泛吸收当前西方会计理论和方法中的新成果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发展的 新理论,密切联系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各种新情况,使学生了解会计理论与实务发展的最新动态。例如,在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中反映我国会计改革的最新情况,在会计理论等课程中反映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3)层次性。教学内容要成为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结构和层次分明的整体,这个整体既要保持各学科自身独立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同时又要体现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协调和统一。(4)启迪性。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般内容可删繁就简,关键问题要阐述透彻,有理论深度。讲授时不是平铺直叙地将现成结论一下子推到学生面前,而要把产生这些结论的过程交待清楚,向学生展示学习、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让学生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2.要根据系统科学原则,整合会计教学内容。目前,有些会计学专业课程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重复现象,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或遗漏。
四、总结
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使会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充分反映会计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充分吸收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性应用型会计人才服务,最终达到,人才培养职业化,理论讲授碎片化,实践操作应用化,师资队伍双师化。
参考文献:
[1]刘云青;对我国会计环境变迁与高校会计教育改革的思考[J];北京教育學院学报;2002年01期
[2]李岩,陈莉;对我国高等会计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陈方;论会计专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改革[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作者简介:
王磊,男,任职于河北科技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
李群,女,任职于保定理工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战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