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视角下的湖南宗教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2019-06-29刘是今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6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湖南策略

摘 要:近年来,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的“文旅”融合发展已成为旅游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力引擎,宗教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备受各方重视,宗教旅游发展逐步朝着度假游、体验游、养生游等方向发展。作为宗教大省的湖南,应当充分挖掘本身宗教文化的内涵和特色,发展基于伊斯兰教文化的民俗旅游,基于道教文化的养生旅游,基于佛教文化的禅修旅游。

关键词:湖南;文旅融合;宗教旅游;策略

宗教旅游是众多旅游类型中的一种,它不仅包括信徒因宗教目的而从事的旅游活动,也包括非宗教信徒出于兴趣,志在考察、体验宗教及其文化内涵或观赏宗教艺术、器物、圣迹等的旅游活动。近年来,由于观念的陈旧,产品的单一,以及宗教活动的过度商业化,让许多游客对宗教场所敬而远之,传统宗教旅游的经营模式逐渐显露出疲软的态势。但随着文化和旅游大融合大发展时代的到来,宗教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备受各方重视,以体验、休闲、养生、度假为主题的新型宗教旅游项目逐步发展起来,旅游景区逐步实现从观光旅游向休閑度假的转型升级,旅游项目呈现大型化、综合化发展趋势。

湖南是一个宗教大省,宗教资源非常丰富,但长期以来湖南的宗教旅游发展却一直籍籍无名。尤其是近年来,周边一些省份如广东、江西、湖北围绕宗教文化大做文章,宗教特色小镇、宗教体验区层出不穷,而湖南在这方面却鲜有动作,宗教旅游的发展差距越拉越大。但只要挖掘湖南宗教文化的内涵和特色,湖南宗教旅游发展应当还有相当的空间。

一、发展基于伊斯兰教文化的民俗旅游

对于湖南这样的内陆省份而言,发展伊斯兰教文化旅游似乎有些不现实。但湖南却是一个较为独特的省份,体验伊斯兰教文化,并不一定要去远方。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湖南有穆斯林人口九万四千多人,这些人的祖先是从元代开始,因做官、征战、经商、逃难等原因迁徙至湖南,他们人数虽不多,但抱团而居,分布非常集中。全省建立有隆回县山界回族乡,桃源县枫树维回族乡、青林回维族乡,桃江县鲊埠回族乡,汉寿县毛家滩回维族乡,鼎城区许家桥回维族乡等6个穆斯林民族乡。尤为难得的是,在常德居住着1万多名维吾尔族人,是新疆以外最大的维吾尔族人聚集地,其中主要聚居地枫树维回乡,有维吾尔族8000余人,被称为维吾尔族“第二故乡”。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司马义?艾买提,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赛福鼎?艾则孜、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曾亲自来枫树视察和指导工作,苏丹国总统尼迈里、埃塞俄比亚总统孔切曾到枫树参观和访问,众多外省、市领导和穆斯林同胞曾前来参观访问。

但这些宝贵的资源,并不为人所熟知,甚至对于很多湖南本地人来说,他们都不知道湖南还有回族聚居区和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存在。各级政府也没有充分意识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稀缺性,在他们眼里,回维乡的意义主要在于民族团结工作的示范,至于它蕴含的旅游价值则缺乏充分的认识。当然,之所以没有意识到这种资源的重要性,也是有其原因的:由于历史的演进,现在的湖南回、维族在体型外貌上与西北的回、维族有很大差异,在语言、衣着、姓名上已逐渐与当地汉族人趋同。但只要深入其中,人们还是可以发现文化的差异仍然存在,湖南的回维族依然有着浓厚的伊斯兰特点,他们在饮食上仍然禁食猪肉,以清真饮食为主,仍然过着极具伊斯兰特色的节日。这种与本地汉族文化迥然相异的文化特点,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旅游资源,完全有可能做成各地市甚至是湖南省的特色旅游名片。因此,不论从发展当地经济还是增加民族间的了解,促进民族关系和谐的角度,都有必要对湖南伊斯兰文化资源予以充分的挖掘、精心梳理和悉心培育。

首先要加强对本土文化的挖掘。要加强对地方史、民族史、家族史的研究和考证,梳理清楚回、维族在本地演变的脉络。加强本地民族文物的挖掘,用几百年来服饰饰物、印信、旗帜、典籍、族谱、图志、建筑构件、生活用具、生产工具、民族工艺品等实物证明回、维民族存在的真实;从遗传学、人类学的角度,证明本民族的演化,通过医学检查的证明,画像、老照片的比对,家族墓地的延续等反映容貌、体格的变化,证明回、维族血统的延续。同时,要再现回维的民族风情,如对公共设施注入伊斯兰元素如阿文、维文和伊斯兰装饰,强调当地居民服饰的民族风格,打造特色清真特产和饮食,举办大型的伊斯兰节日庆祝活动等。同时要复兴民族特色文化,重构民族文化生长土壤。各地民众应当在已有的所遵循的传统习俗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回、维民族意识,要恢复主麻日坐在大殿上听阿訇讲“卧尔兹”,保持三大节日的原汁原味,严格遵守伊斯兰饮食禁忌等。可以派人去西北聚居地区学习和交流,从而源源不断地把民族文化“搬进”乡村;吸引西北地区的回、维族居民到回、维乡投资、经商、讲经、导游。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再造和恢复浓厚的、真实的回维风情。而这种风情将给人们带来的鲜活而立体的旅游体验。

二、发展基于道教文化的养生旅游

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道教文化渊远流长,至今已逾1800年。自道祖张道陵来湖南,宫观兴起,高道大德三湘为盛。东晋魏华存在南岳创上清派,明张三丰驻南岳、长沙等地,全真道走向兴盛,慈利五雷山当时的道教建筑规模仅次于湖北武当山。直到清代以后,湖南道教才逐渐走向衰微。

改革开放后,湖南的道教旅游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各地重建或修复了一批宫观,正式对外开放的著名宫观除南岳庙东八观以及黄庭、玄都、紫竹林、祖师殿、朱陵宫等宫观外,尚有长沙云麓宫、河图观、陶公庙,湘潭天师宫、桃源万寿宫、怀化玉皇宫、芷江天后宫、张家界紫霞观、株州仙庾道观、郴州苏仙观,永顺祖师殿等宫观。综观湖南省的道教旅游,基本呈现以下特点:旅游资源分布不均,呈现南岳一枝独秀的局面;道教宫观数量少,规模小,大部分为普通的宗教活动场所,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不多。发展到今天的道教,由于其信仰体系的复杂、教团组织的松散、布道方式的多样以及道士普遍的重术轻学,使道教在与其他宗教的抗争中走向式微,信众也越来越少。因此,靠广修宫观,发展观光旅游和朝拜旅游市场应是非常有限。

但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對道教优秀文化的再发掘再整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是发展道教旅游的必由之路。

中国的道教,崇尚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地理孕育了丰富的道家养生文化,而道家养生文化也赋予这些山川人文气质,发展道教旅游与当今世界回归自然的旅游潮流———生态旅游旨趣相吻。而道教最大的特点在于它重人贵生的传统,主张修身养性、性命双修,达到“神形兼修”。其性功(修心性、思想、秉性、性格、精神)是道教与儒、佛相通的地方,而其命功(修身体、生命、能量、命运、物质)则是道教独有的传统。贵生、乐生、重生、追求长生,正是道教文化区别于其他宗教文化的标志之一;它丰富的练气、打坐、武术、针灸、方剂、推拿、食疗、心灵治疗等养生方法,是道家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也。因此,依托道教文化发展康养旅游、生态旅游是发展道教旅游的重点和方向。

而全国各地依托道教建设特色小镇的热潮正好说明的道教生命力的焕发。全国各地现在正在修建的道教特色小镇主要有武当山南神道道家养生特色小镇、丽水松阳的道家养生小镇、保康朝元山道教文化康养小镇、上饶的三清山道文化田园康养小镇、句容茅山道教文化小镇、江西龙虎山道养小镇、卯山道教养老小镇、都江堰国际旅游康养小镇等30余处,各特色小镇无不依托当地的道教资源,结合医药、温泉、气候、生态、田园生活等发展旅游业。

湖南虽然留存下来的著名道教宫观不多,但因地处江南,山清水秀,道教胜地众多,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全国“三十六小洞天”,湖南境内就有六处,即南岳衡山洞天、醴陵小沩山洞天、宁远九疑山洞天、望城洞阳山洞天、辰溪大酉山洞天、桃源桃源山洞天;全国“七十二福地”中,湖南境内就有十二处,即岳阳君山福地、郴州苏仙岭福地、长沙鹅羊山福地、岳麓山洞真墟福地、南岳青玉坛福地、南岳光天坛福地、南岳洞灵源福地、桃源绿萝山福地、津市彰龙山福地、常德德山福地、新宁金城山福地、武冈云山福地。全省洞天福地共约十八处,占全国总数一百零八处的六分之一。这些洞天福地无不四季常青、峰峦奇峭、洞壑幽奥、空气清新,自古以来就是众多丹家隐士养生修道的理想之地。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以养生为主题,挖掘当地的独特的道教文化,推出精品旅游景点,建设一批地方性养生度假旅游地,使当地的宗教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和社会优势。

三、发展基于佛教文化的禅修旅游

湖南佛教历史悠久,从僧人竺法崇来湘传播佛教,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经过南北朝至唐代,湖南逐渐成为佛教禅宗的重要发祥地。南岳有佛教禅宗“一花五叶”、“五叶流芳”的美誉,具有全国影响的第一流禅僧怀让、道一、希迁、灵佑等都曾在湖南传法,近现代的湖南高僧大德更是层出不穷。见证湖南佛教历史的还有一大批颇具影响的寺庙,其中麓山寺、开福寺、祝圣寺、南台寺、福严寺、上封寺被确定为全国汉族地区重点寺院;宁乡密印寺为沩仰宗祖庭;南岳南台寺、南岳福严寺、长沙麓山寺、常德药山寺、浏阳石霜寺等是中日佛教史上公认的禅宗祖庭。

湖南的佛教旅游资源尽管很丰富,但湖南的佛教旅游却并不发达。一方面,湖南具有全国性影响的佛教资源不多,中国佛教胜地中的“四大名山,六大祖庭”,湖南没有一处。另一方面,作为五大名山的南岳虽然集中了全省最多的知名寺院,最多的史上名僧,最优质的佛教旅游资源,但南岳作为儒释道并存的地方,文化内涵丰富,以何种文化主题进行定位,一直不够清晰,这使得南岳佛教名山特色大打折扣,作为佛教名山的地位一直得不到凸显。而祭祀南岳大帝旺盛的香火,几乎让游客忘记了南岳是一座宗教名山。再加上湖南佛教协会2013 年在全国率先取消了29个大型寺庙的门票,让依赖门票经济的佛教观光旅游没有市场和动力。而根据2017 年国家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佛教、道教活动场所必须坚持非营利性质”,进一步要求严禁商业资本介入佛教道教。宗教场所让市场之手远离,让湖南原本就发展缓慢的的佛教商业开发市场逐渐沉寂下来。

但近年来火热的禅修小镇修建热却为湖南佛教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契机。以无锡灵山小镇为代表的一批新型佛教旅游地,打造了一种全新的宗教旅游发展模式。这些小镇不占用寺庙,不雇佣僧侣,不设佛像,不烧高香,只是依托临近宗教场所的优势,利用当地浓厚的宗教氛围和现成的客流,再造具有宗教特色而非宗教活动场所的旅游综合体。这些小镇以佛教文化中的“禅”作为旅游区的主题定位,刻意地打造了禅意小镇“幽、慢、静、雅”的体验氛围,设计了禅修住宿、禅修养生、禅修购物、茶禅体验、禅意美食、禅学培训、文化展示等环节,让游客体验浓厚的东方的“禅”的意境和无处不在的禅意生活。小镇的发展为当今的佛教旅游发展困局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它巧妙地避开了禁止商业资本经营宗教场所和私建乱建寺院的红线;摆脱了过去走马观花的旅游模式,实现了宗教旅游由观光旅游到休闲度假的转型提升;把大众的禅修需要从寺庙移植到禅修小镇,巧妙地解决了佛教道教想入世弘法而受政策约束的问题。近三年,各地禅修小镇如雨后春笋,至今各省已做规划并在建的禅修特色小镇多达30余个。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安徽池州市朱备禅修小镇、浙江舟山朱家尖禅意小镇、江苏南京栖霞山禅意小镇、湖北黄梅菩提特色小镇、广东云浮禅域小镇,江西抚州曹山农禅小镇等。

湖南作为佛教禅宗的重要发祥地,有着独特的禅文化优势。自南宗禅兴起之后,五家七宗中几乎每一个宗派都与湖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临济宗、沩仰宗更是直接诞生于湖南。从禅宗祖庭的分布看,湖南的石霜山、道吾山、衡山、大沩山、德山、药山等均为禅宗圣地。南宗禅在湖南的兴盛,也极其深刻地影响了湖湘文化的思想传统。湖南的佛教旅游完全可以利用本省丰富的禅宗资源,本着佛教弘法利生的初心,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对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予以启迪、安慰和寄情。通过新建小镇或禅修中心,为人们提供识禅、习禅、悟禅的场地,解决部分想体验佛教,又不想深度体验的人的需要,为在快速、忙碌的现代社会中为人们营造一个寺院之外的心安之所。

参考文献:

[1]贾一诺.文旅融合背景下的节庆旅游发展[J].人民论坛,2019(18):108-111.

[2]张文霞.佛教文化旅游新形式——禅修探讨[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66-69.

[3]胡振宇.大健康视域下江西龙虎山道教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8(6):3-5.

作者简介:

刘是今,男,湖南益阳人,湖南女子学院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是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宗教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以湖南省为例”(11W008)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湖南策略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