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儿童文学元素优化低段数学概念教学
2019-06-29马熙君
马熙君
摘 要:低段数学概念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阅读自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丰富和改进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渗透儿童文学元素,唤醒学生对童趣化生活的热爱转移到对数学的热爱中去,能实现抽象思维的具象化展示,逐步帮助学生建立抽象概念,形成对数学概念的科学认识,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素养。
关键词:数学概念;具象;抽象思维
“万丈高楼平地起”,低年级概念教学是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运算与问题解决的根本保障,也是打造今后“数学学习大厦”的重要基础。就目前的一般情况,老师们都会放慢速度重视这些基础概念的训练,能联系生活实际与练习结合进行融会贯通,而且能注重知识的纵向联系,让学生在原有概念的基础上逐步深化形成新的概念,这些教学方式都非常值得推广。但笔者认为,很多课堂上的概念训练的形式比较杂乱,内容上五花八门,不利于学生形成集中的记忆,更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
正像任何音乐作品需要有一个主旋律,一堂课的概念建立同样应该有一个主题性的内容来统领全局。据此,笔者尝试将儿童感兴趣的儿童文学作品与他们的数学学习结合起来,通过有趣的情节编写,让学生在享受童话离奇的情节、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概念,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取得较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带领学生来通过儿童文学的魅力来帮助学生认识理解那些基本概念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丰富和改进教学方式:
一、情境导入,引出概念教学
我在概念教学中,根据儿童的认识特点,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原理,突出基本概念教学。如在进行“同样多”这个基础概念的教学时,我认识到“同样多”的本质在于两类事物之间能实现“一一对应”,但这种枯燥的原理无法跟学生讲明白,于是我采用了一则自编的材料:
師:(出示材料,并朗读)森林里住着七位小仙女,他们分别代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他们的服装分别是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与紫色,他们分别住在七个房子里,这七个房子分别是铁房子、木房子、石房子、土房子、稻草房子、竹房子与塑料房子。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第一位小仙女,叫做红色小仙女,那么红色小仙女代表星期几呢?
生:星期一。
师:他住在什么房子里呢?
生:铁房子。
师:很好,下边“开火车”……(生玩“开火车”,对号不断出现错误,也不断纠正,笑声不断)
师:那么在这儿,我们讲了有几位仙女?几种服装色彩?几种房子呢?仙女的数量与服装的颜色数哪个更多呢?房子的种类与颜色的种类是否一样多呢……
这一段教学,笔者感觉比较满意,因为过去我们总是按数字来表示“同样多”,学生理解不透彻,运用起来不灵活,而这次随着故事缓缓开始,活动渐渐进行,同样多的概念开始在学生头脑中慢慢建立。
二、绘本阅读,实现概念转换
进行基本概念教学并非能一劳永逸,低年级学生需要有一个不断积累概念具象,从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的过程。目前学生都需要看一类绘本,这些绘本大都以儿童文学的形式来向学生展示数学原理,可以让一些基本概念从抽象内涵演变成具象,让学生提高理解的速度,一旦学生有了一定的具象为基础的时间,抽象化的基本概念就逐渐建立起来了。
例如,《世界上最帅的猪》就是一本以传递数学知识为主的儿童文学绘本故事书。书中的猪国王为了替自己的女儿猪公主找一个帅气的猪女婿,出了很多难题来考这些准女婿们。比如,一年级需要认识1到20这些数字,在这本书中的猪吃苹果比赛正是用了1到20这些数字,书中还标注了汉字“一”到“二十”,以及数字汉字的大写“壹到廿”,数学课本中的数字是纯阿拉伯数字,而在这本故事书中就变成了20个苹果核,这实际上就是数学的具象化。再如,“小猪被强盗抓去”的内容其实就是运用了减法的概念。由于故事曲折动人,扣人心弦,学生可以在不断挑战困难中学到有用的数学知识。
三、自主表达,领悟概念内涵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学生训练思维的工具,在对学生进行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少不了学生口头表达的参与。
比如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为了强调不同方位观察物体带来不同的效果这一基本事实,帮助学生学习上、下、左、右这些空间观念,我引用了《阿锤和阿蛋愉快的一天》这个故事,故事中的两只小老鼠经历了惊险的一天,他们在一个广阔的空间中,需要不断选择观察的方向,不断进行观察。教师把故事书中的一些图片做成PPT,让学生当场解释各种方位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含义,并说出故事主人公阿蛋与阿锤的位置与他们观察物体之间形状的关系。这样就使得课堂充满了神奇的乐趣,学生通过口头表达实现了思维的提升。
四、故事演练,构建概念模型
数学抽象概要的形成的具象是概念形成的重要凭借,这些具象不仅来自学生的观察——动眼看,还来自学生的操作——动手做。
比如“余数”是低年级学生学习难以除尽的整数除法时比较难以建立的概念,他们甚至脑子当中的余数是非常抽象的词汇。为了帮助学生建立余数这个概念,我设计了一场动物游戏比赛:森林里,小白兔、小熊、长颈鹿要对9个果子进行分组,小白兔两个两个数,是不是刚好数完呢?小熊3个3个数呢?长颈鹿4个4个数呢?现在我们分别扮演这些小动物,大家来练习数一数,于是我发给大家这些果子的图片,让大家分四人小组由三人进行数,另一人负责记录结果。通过操作实践,学生自然能理解什么是除法,什么是余数了。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根据小学数学课程理论和目标、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数学学科的特点,积极探索,选择恰当的方法。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建立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的过程,在教学中渗透儿童文学元素,丰富和改进教学方式,无疑能唤醒学生对童趣化生活的热爱转移到对数学的热爱中去,能实现抽象思维的具象化展示,逐步帮助学生建立抽象概念,形成对数学概念的科学认识,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璐.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10)
[2] 陈国俊. 数学概念教学三部曲[J]. 小学教学参考. 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