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价值

2019-06-29聂希安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4期
关键词:文学教育人才培养高校

聂希安

摘 要:中华五千年文明沉淀了大量优秀的诗词歌赋,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腹有诗书气自华”,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抒发人们最真挚的情感,激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向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综合性人才的使命。在高等教育阶段融入文学教育,能够从心理,情感,人生观等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文学教育;高校;人才培养;价值

引言:

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小说散文,历经沉淀积累下来的文学作品基本都是集鉴赏,艺术,人文教育与一体。在高等教育阶段,认识到文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有效的将其融入到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能够从思想,品质,格局,价值观等多方面影响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1]。因此,各高校要转变思想,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模式,合理的将文学教育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独特魅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人才。

一、目前,高校在文学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题

尽管文学教育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各高校在文学教育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对文学教育缺乏认识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大多数人都提倡实干,提倡通过具体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很多人对文学教育认识不够,认为其存在只是用来点缀生活,对于社会的发展,自身技能的提升毫无用处。高等教育阶段,各高校也同样认为文学教育对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就业毫无帮助,对文学教育缺乏全面,系统,科学的认识。在教学中,不重视文学教育,甚至有意删减其教课数量。这种情况的存在,阻碍了文学教育在高校的发展。

(二)课程安排缺乏创新

据调查,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文学教育方面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大一安排了文化课,到了大二,大三以后,对文化课根本没有系统的安排。文学内涵深奥,需要系统的,全面的学习才能体会其内涵。高校课程安排上的缺失,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文化课学习,无法体会文学的魅力,也无法发挥文学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三)网络文学盛行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媒体阅读模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纸质阅读。网络文学是互联网飞速发展下的产物。网络小说内容大多数浅显易懂,充满娱乐性质,相较于严谨,委婉的传统文学,网络小说更容易吸引大学生的兴趣。目前,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热衷于看网络小说,但这种浅薄的“快餐”文化不利于学生文化教育的进行。

二、在高校开展文学教育的意义

(一)通过“真”的培养促使学生客观认识事物本质

纵观历史,文学作品的产生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现实基础上。文学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能够真实的反应不同时代的生活。例如,鲁迅先生的众多文学作品,都是通过不同手法真实的反应了旧社会的阴暗,邪恶,形象生动的描绘了底层人们的艰辛。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国家的栋梁,在成长中必须要能够正确,客观的认识自己,认识生活,认识社会本质[2]。这样才能脚踏实地,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生活,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国家科技,经济的全面发展。

例如,通过阅读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大学生才能够深切体会到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才会通过对比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才会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勇往直前,不断的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二)通过“善”的培养树立大学生善良,正直的性格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但却高于生活,通常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我国五千年历史沉淀了无数的优秀文学作品。高等院校通过开设文化课,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让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善良,正直的性格,让他们成为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例如,梁启超先生的文学作品 《少年中国说》,详细的描述了当时的社会情景,明确的指出了大学生,青少年肩负的民族重任。通过文学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激起他们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心,使他们逐渐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三)通过“美”的培养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

中华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无论是文字,还是意境都充满了美的气息。在高校开展文学教育,培养大学的文学兴趣,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能够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使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人性。

三、通过文学教育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转变观念,重视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对学生影响深远,是高等教育阶段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通过文学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意识,民族责任感,综合而全面的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各高校要转变观念,认识到文学教育的重要性,科学合理的安排课程,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的文学兴趣,发挥文学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二)系统,科学,合理的安排课程

文学作品内涵丰富,深远,广阔,其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高校要系统,合理,科学的安排其学习过程,保证学生学习的系统性,连贯性。在大学的各个阶段都要安排一定的文化课,避免文学教育出现断档现象。同时,也可以提升文化课的分数,以此来激发学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

(三)在校内抑制网络小说

网络小说从广义上而言也属于文学作品。但是,随着网络文学的盛行,一些网络小说的价值观,道德观严重扭曲,内容毫无深意,甚至消极懈怠。大学生阅读这样的网络小说,会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阻碍其学业发展。针对这种情况,高校要采取措施,抑制网络小说在大学校园的流行。例如,高校可以增加教室,加大教师对优秀文学作品的讲解。开展文化讨论活动,比赛等,创造校园文学的学习氛围。同时针对学生沉迷网路小说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

四、结束语

在高等教育阶段,文学教育能够有效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的正直,善良,高素质人才。高校要认识到文学教育的作用,转变观念,为文学教育创造条件,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碧娜. 文学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价值[J]. 经济研究导刊, 2017(6).

[2]郭晨瑞. 文学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价值研究[J]. 神州, 2017(14):170-170.

猜你喜欢

文学教育人才培养高校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渗透
多媒体技术与高校文学教育
西班牙语文学与学生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