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化强国”视域下学术期刊的使命
2019-06-29金永红
金永红
摘要:“文化强国”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构成。从历史规律、国际形势和国内现状来看,加强文化建设具有战略意义。期刊作为传承、创新和传播文化的载体,天然地具有文化的属性,负有振兴民族文化的使命和推动时代文化进步的责任。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学术期刊要实现功能和定位转折;融入文化强国建设——实现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发展和集约化发展;助推文化强国建设——以互联网思维建立用户意识和经营意识;服务文化强国建设——运用多种媒体平台强化对用户的服务。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文化强国;学术期刊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05-0009-03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的治国理念,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九大重点强调文化强国的重要性,近些年,我国全力开展文化建设,迎来了新的历史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新的面貌。新时期背景下的“文化强国”思想指出并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未来文化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期刊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术期刊是人类的智慧和思想结晶,是国家无形的财富和财产,学术期刊也承载着我国社会主义的繁荣与昌盛。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之下,学术期刊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努力实现媒体融合发展和集约化发展,推进专业学术知识与大众文化的相互融合,从根本上满足人民群众的求知欲和文化需求,不断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一、文化强国战略思想是新时代思想的有机组成
(一)人类历史发展中最为活跃的维度——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最具持续性的特性,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具有包容性的,人类文明发展史是指世界各民族、国家和区域文化的发展史。一个强国之所以被称为是强国,是因为它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上都具有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占据主要优势,但是无法在文化上具有积极表现,那么这个国家是不被认可的,也不能挤进世界强国的行列,也称不上是伟大的民族。我国在2016年12月1日召开了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议中着重强调了“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目前,我国未来发展的前景可观,经济基础逐渐稳固,在综合实力上跻身大国的行列,我国之所以实现现在的繁荣与昌盛,究其根源是因为我国是具有五千历史的大国,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我国的发展需要文化的滋养,无论政治、经济、军事哪个方面的发展,都要以深厚的文化为地基。另外一方面,我国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强国,名师大家比比皆是,目前,新时期的“文化强国”战略也是遵循国家发展的基本规律,“文化强国”战略是延续、是继承、是发展、是创新,因此,我们应牢牢把握“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
(二)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振兴的核心要素——文化软实力
人类文化具有许多特点:多样性、包容性、独特性、丰富性等等,在新时期背景下,国际化的脚步越走越快,各个国家都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不再是曾经的独立发展,而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中去碰撞、去融合、去发展,也就是麦克尼尔在世纪之交所体会到的:“在人类历史上处于中心位置的,是各种相互交往的网络。”全球化背景下,各国进行贸易往来,通过经济互助手段实现双方的共赢,在竞争与合作中谋取更多的利益和发展,经济上的合作是共赢且愉快的,但是由于各國的国情和文化各有不同,在相互融合时会出现一定的摩擦,文化会影响一个国家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手段,因此,要想在全球化的背景中谋求发展,就要关注自身和其他文化的发展样态,注重文化的重要性。文化的实质就是国家的软实力,进入 21 世纪后,许多国家都意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文化软实力也成为评价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许多国家也以“文化战略”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基本战略。另一方面,文化也是判断一个民族和国家是否前进的主要维度,谁拥有最先进的文化,谁就成为了发展的制高点,换句话说,文化软实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在我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国必须以文化软实力为根本,不断在国际化大形势中实现自我的发展。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指导纲领——文化强国战略思想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了文化强国战略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指导纲领,我国正在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努力,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自己民族文化的个性,具备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新追求,“文化强国”战略会带动我国不断向前。“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的思想和精髓,是坚持我国历届领导人的思想内涵,例如: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都特别重视我国的文化发展,坚定“文化强国”战略注定会实现我国的伟大复兴。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各项事业得到了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白,目前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我国的未来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方还有许多挑战和机遇。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政治主权的争夺、区域的扩张与合作、跨国式的经济往来、高新技术和信息化水平的发展都在冲击着文化的发展。我国目前的发展状态,还比较保守,我们的文化思想会受到各种外来思想的挑战和冲击。郭凤海将当前的形式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弱化中国的文化传统和辉煌历史,无厘头式的历史演绎哗众取宠,破坏了我们的文化严肃性;二是破坏政府权威性威严,有意扩大政府能力的局限和面临的现实问题,制造多种质疑性围观和舆论;三是离解群众的价值观,导致人们在大是大非面前会丧失应有的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在这样的形势下,对我的文化构成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增强中国文化自信造成极大的威胁。在2013 年 8 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新时期背景下,我国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根据我国当前的文化形式,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革,改变对外来文化的接受方式,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人民群众的喜爱,打造专属我国民众的独特公共文化,不断地繁荣具有我国中国特色的文化和文学创作。另外一方面,在企业文化方面,我国也做出了努力,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发展自身的文化,以文化为基底,带动企业的发展,只有全方面努力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保障人民的文化生活。
二、学术期刊的主要功能及转折
学术期刊是我国学术界的中流砥柱,也为我国的学术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学术期刊是出版物的一种,在出版物中占据重要地位,期刊的作用是很多的:第一,期刊具有载体作用,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和文化的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第二,期刊具有科普的作用,传播基础文化知识,让民众能更好地接受知识,加速社会化的进程;第三,期刊具有学术交流的作用,深度研究他人的思想内容,有利于科研进步;第四,期刊具有储藏留存的功能,对于具有价值的知识和思想,期刊可以以文字的形式进行保留,使优秀的著作和智慧保留下来;第五,期刊是精神食粮,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类积极健康的发展;第六,期刊具有经济功能,期刊的流动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业信息的交流与合作。学术期刊是重要的传播载体,影响范围非常广泛,学术期刊涉及到的范围不仅仅是专业领域的知识,还包括生产服务类的知识,学术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很强。
近些年,随着信息化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学术期刊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颈,也面临了许多挑战。2018 年1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中指出了到2017年12月,我国应用互联网的人数高达7.72亿,普及率达到了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现如今,期刊还会受到多媒体的影响,传统的纸质阅读已经不是社会的主流资源,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的阅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都通过新媒体的方式获得信息和资源,作为期刊的负责人也要清楚当前的趋势,面对挑战,迎难而上,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三、新时代“文化强国”视域下学术期刊的历史担当
(一)融入文化强国建设——实现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发展和集约化发展
目前,媒体的融合是新时代的产物,也是新时代传统学术期刊的发展趋势,集约化经营是学术期刊实现媒体融合、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014 年8 月 18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總书记着重强调:“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2015 年 3 月 31 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提出要“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把传统出版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充分运用新技术,创新出版方式、提高出版效能,进一步掌握网络空间话语权,进一步提高出版业的影响力、传播力和竞争实力,推动出版业更快更好发展”。学术期刊要想有长远的发展,就必须适应当前的发展环境,应用更现代的媒体技术,积极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完善学术期刊的新媒体出版。另一方面,出版社要积极地寻找合作伙伴,寻找大型的出版企业进行合作,充分利用出版集团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充分实现媒体与纸质期刊的融合,学术期刊的编辑部门也要充分发挥本部门的职能,对学术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和编排,与此同时也可以成立专业的期刊联盟,互为合作,打破传统的独立出版的状态,从根本上实现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发展和集约化发展。
(二)助推文化强国建设——以互联网思维建立用户意识和经营意识
经济上实现小康是我国的重要经济目标,文化上实现小康,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文化市场中的存在着各种文化产品,而且还存在着低端文化产品过剩的现象,优秀的、高端的文化产品相对短缺。从市场的整体发展来看,学术期刊作为高等期刊,使用的用户量是巨大的,但是这些用户有些是潜在的用户,需要将他们转换为真实的用户。
大部分学者使用学术期刊是查找本专业的相关资料,主要是获取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学术期刊对于大部分学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大众对新媒体的需求。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民众对精神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发展,社会大众的受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目前的社会从专业型人才社会转变为大众型社会,对于学术知识的需要,不再是那些专业人才,因此,学术期刊的定位不能仅限于专业的固定学者,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运用数字化和新媒体技术打造一体化的学术服务平台以及知识传播和服务平台。做到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三)服务文化强国建设——运用多种媒体平台强化对用户的服务
传统学术期刊主要的办刊原则是以内容为主,在新的背景融合下,学术期刊仍然要高标准、严要求,充分发辉专业性和权威性。另外,学术期刊要紧跟时代的发展,结合新媒体形式在学术成果的呈现上做出改变,除了传统的纸质期刊外,还可以利用音频、视频、动画等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提高学术期刊的阅读趣味,丰富文化数字产品,使单一的纸质读物转变为新媒体时代的刊物,从各个方面展现读物的魅力,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又亲民的语言体系。另外一方面,出版社要高度关注读者的喜好,对读者的需求要实时地把握,对读者的需求保持高度的敏感度,在组稿和策划时,要抓住大众读者的心理,针对读者关心的重要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组稿,并引发读者对当前理论热点的深度讨论。目前,多媒体融合时代多以平台化思维方式为主,学术期刊同样要应用平台化思维方式搭建新媒体平台,使学术期刊做到真正地服务大众,做到全方位、多方面、立体化的服务,这也是学术期刊在当前的形式下必走之路,积极运用各种新媒体资源,例如:学术网站、数据库、QQ、微博、微信、学术期刊 APP 等各种媒体平台,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媒体平台,既方便大众,又提升了受众的比例,因此,学术期刊应运用多种媒体平台强化对用户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造中国学术话语体系[J].出版参考,2016(5):38-39.
[2] [美]麦克尼尔.人类之网: 鸟瞰世界历史[M].王晋新,等,译.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
[3] 高占祥.文化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
[4] 郭凤海.中国崛起与文化安全[J].党政干部学刊,2015(7):7.
[5] 胡兴文,巫阿苗.中国文化走出去:面向受众的翻译出版路径.中国出版,2014(2):34-37.
[6] 余 人,徐艺婷.论图书衍生品开发与出版产业链拓展.出版广角,2013(7):75-77.
[责任编辑:方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