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实施麻醉苏醒护理的临床观察
2019-06-29毕月丽赵娅楠
毕月丽,赵娅楠
(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 广州 510080)
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病患多需要接受全身麻醉,术后患者极易出现全麻苏醒期躁动,这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血压波动,甚至可能导致创面出血增加、引起手术后气管痉挛,而且也可能会影响患者预后康复质量[1-2]。此次研究将选择2017年3月-2018年4月间于本院接受腹部手术病患中的70例进行分组护理,分析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实施麻醉苏醒护理的效果及价值,现将结果做以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4月间于本院接受腹部手术病患中的70例进行分组护理,各35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为(49.4±2.1)岁。17例为胃肠道手术、10例为肝胆手术、8例为泌尿系统手术。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为(49.5±2.7)岁。18例为胃肠道手术、11例为肝胆手术、6例为泌尿系统手术。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可行。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服务,做好病情监护、生命体征监测、用药干预指导等等护理。观察组则增加实施麻醉苏醒护理:①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必要宣教,促使患者了解到麻醉知识,可通过发放手册、举办讲座等方式向患者介绍,促使患者了解麻醉类型、手术类型、导尿方法等等。与患者做好沟通,对其做好心理安慰,疏导患者负面情绪。②待手术结束后将患者送到苏醒室等待患者麻醉清醒,在转运病患时应对患者身体予以固定,并注意避免颠簸。合理摆放体位,避免因器械压迫或体位不当所引发的神经系统问题。注意观察患者血液循环情况,确保静脉血液回流效果。③在进行麻醉过程中以及手术治疗后可依据患者情况遵医嘱合理使用镇静止痛药物,如有必要可使用自控镇痛泵。强化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动脉血气的监测,避免因残留药物而引起通气不足或呼吸道梗阻,确保患者呼吸顺畅,以便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
1.3 观察指标
①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几率。②躁动评分[2]:0分为无躁动,1-3分则为有明显躁动,躁动程度会随着分数提高明显上升。③苏醒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证明差异显著,有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以及躁动评分、苏醒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中仅有1例出现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2.9%。对照组中则有6例出现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几率为17.1%。对比差异显著(P<0.05)。比较苏醒时间以及躁动评分,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所得结果更优(P<0.05),见表1。
表1 两组苏醒时间以及躁动评分的比较
2.2 比较两组苏醒期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等指标水平
对苏醒期两组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水平进行对比,发现干预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苏醒期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等指标水平的比较
3 讨 论
手术是一种有创性治疗,腹部手术会为患者带来较大创伤。接受全身麻醉的腹部手术病患在手术后全麻苏醒期会出现明显疼痛,患者极易引发全麻苏醒期躁动。全麻苏醒期躁动是一种常见并发症,患者会在苏醒期出现血压、心率上升以及肢体不当等等,这不仅不利于患者康复,而且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故积极强化苏醒期护理服务十分重要。诱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因素较多,如疼痛、侵入性操作刺激、患者负面情绪等等[3]。故针对性实施麻醉苏醒护理时不仅需要关注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强化干预,应在开展手术治疗前即做好相应干预指导,如通过宣教的形式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麻醉的认识了解,通过心理干预来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等等。在全麻苏醒期则应做好强化监测、体位干预指导等等。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增加实施了麻醉苏醒护理,结果发现观察组躁动评分明显降低,苏醒时间明显缩短、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几率显著降低。比较两组苏醒期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等指标水平也发现观察组更为平稳,证明麻醉苏醒护理的应用有利于降低腹部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几率。
综上所述,对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病患实施麻醉苏醒护理可有效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几率,降低躁动评分,更利于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