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急行军奇迹:与时间赛跑,令对手胆寒
2019-06-28
读解放军军史,能够读到无数位勇士的英雄故事,他们甘于牺牲、竭力奔跑、追求胜利,用双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遥想当年,那些年轻的战士,拼命奔跑,誓死向前,与敌人赛跑,与时间赛跑,也是与命运赛跑,还有什么比这更让历史充满张力和魅力吗?
生死时速,不惜一切狂奔
解放军军史上最著名的急行军,有两次:一次是1935年5月,红军长征路上飞夺泸定桥,一次是1950年11月,抗美援朝期间抢占三所里。
这两次不惜一切的狂奔,堪称“生死时速”,也带来了辉煌的胜利,直接改变了历史。
飞夺泸定桥,当时红军情势非常危急,前有守军,后有追兵,如果不及时渡过大渡河,完全可能变成“石达开第二”。敌我双方都隔河朝泸定桥飞奔而去,时任红四团政委的杨成武将军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敌人大部分沿河东岸北上,跟我们隔河齐头前进。如果我们比敌人早到泸定桥,胜利就有希望。我们要和敌人抢时间!要和敌人赛跑……对岸敌人打起火连夜赶路,红军战士也点起火,并迷惑对方,让他们以为也是国民党军队。蠢猪似的敌人万万想不到,大摇大摆地跟他们并排走的,就是他们日夜梦想着要消灭的英雄红军,糊里糊涂地同我们一道走了二三十里。后来,雨下得更大,到深夜十二点钟,对岸的那条火龙不见了,他们大概是怕苦不走了。这一情况立刻传遍全团,同志们纷纷议论着:抓紧好机会啊!快走,快走啊!一个跟着一个拼命地向前赶路。
红四团昼夜兼行240里山路,比东岸敌人提前赶到泸定桥,经战斗后将桥控制,确保了红军大部队安全渡过大渡河。美国著名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感慨道:一天一夜步行240里,一项世界陆军徒步行军的纪录由此诞生了!
抢占三所里,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志愿军获胜的关键。第38军113师在冰天雪地中,以14小时急进70多公里,搶占三所里,接着又派出部分兵力主动抢占三所里以西龙源里。这样,将美军南退的两条道路全部截断。经浴血奋战,给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沉重打击。这是扭转朝鲜战局的一次战役,史称“清长大捷”,志愿军最终收复“三八线”以北地区。
此役结束后,志愿军司令彭德怀写完嘉奖电,意犹未尽,又在结尾写下了著名的六个字:“三十八军万岁!”
动静之间,生死立判
兵贵神速。无论古今中外,机动能力差的部队,别说打胜仗,命都保不住。
抗战时期,驻延安的美国陆军军事观察组观察员鲁登,曾亲身体验过八路军战士奔跑的能力:为了避免日寇的截击,大家不得不连续26小时不吃不睡地强行军。
无论是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志愿军,无论是快速转移,还是一次伏击战,或者双方几十万大军厮杀的战役,共产党军队的“奔跑”能力,均令对手胆寒。尤其是在围歼敌人、堵住包围圈“扎袋口”时,绝对是“飞将军附体”。
大迂回包抄,在快速运动中歼敌,与“围点打援”一样,都是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的经典战术。
在辽沈战役中,为堵住国民党军廖耀湘部的退路,解放军6纵3万余名官兵上演了一场舍命越野大长跑,部队轻装,除了枪支弹药,其他的全部扔掉,包括衣服、背包、干粮袋。全军强行军两夜一天,兼程240余里,战士累得吐血,没时间吃饭,向敌连续突击,堵住了廖耀湘兵团主力。
在淮海战役中,陈官庄收官一战,解放军战士以平行追击、围追和超越拦截的战法猛追猛打,将杜聿明部3个兵团合围。当时国民党的飞行员目睹了江淮大地上壮观的一幕:数以万计的解放军战士三五成群,在旷野中疾奔,像无数浪花组成的洪流,先是在国民党军的后面,之后平行,然后超越。
相比于解放军的神速,杜聿明部像没头苍蝇一般,东冲西突,最终在陈官庄陷入重围。解放军阵地上,广播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第一句就是:“你们现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你们想突围吗?四面八方都是解放军,怎么突得出去呢?你们这几天试着突围,有什么结果呢?”
跑得快,就是有底气。动静之间,生死立判。
与敌人赛跑,与时间赛跑
解放军军史上的一次次高强度甚至创造奇迹的急行军,是对革命英雄主义的最好诠释。作家李峰在《决战朝鲜》一书中,还原了38军113师穿越朝鲜半岛的山林、雪地、原野,赶在机械化的美军前抢占三所里的场景:
113师的官兵们已经要熬干身上的最后一丝精血了。他们边打边跑,击垮无数股南韩散军,一步也不停地向三所里狂奔。一些战士跑着跑着就倒在地上就此不起。一些战士疲倦到极点就躺在路中间,让战友将自己踩醒后接着跑。现在,支撑113师前进的已经不是体力,而是纯粹的精神力量了。
绝对是世界纪录!14小时急进70多公里,还是地图上的直线距离,而且还是在陌生国家的冰天雪地中——要知道,1990年海湾战争,现代化的美、英军重型装甲部队在平坦的伊拉克沙漠上,每昼夜的进攻速度也才50到60公里……
决定战争胜负的,远不只是武器装备,还有战士的纪律、信仰、斗志和牺牲精神……杨成武回忆飞夺泸定桥时写道:
队伍像一阵风一样迎面卷来,又像一阵风一样从我们身边刮过去。在走过的队伍中,“坚决完成任务,拿下泸定桥”的口号声,此起彼伏。这声音压倒了大渡河的怒涛,震撼山岳。在行军纵队中,忽然一簇人凑拢在一起:这群人刚散开,接着出现了更多人群,他们一面跑,一面在激动地说着什么。这是连队的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在一边行军,一边开会啊!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军队的意志力,信仰、信念、信心,英雄交响曲。要知道,兵贵神速之后,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毕竟,拼命跑过敌人,不是目的,目的是把敌人阻击在自己面前,等待战友们聚而歼之。
1948年9月,解放军在牢牢围困长春数月后,10万大军南下攻击锦州,关上国民党东北军队撤回关内的大门。当时,10万大军在9天时间内,乘坐火车悄无声息地来到辽西,如神兵天降。这是解放军机动能力的一次大提升。
时至今日,部队机动能力较之当年有了质的飞跃,令国人欣喜。但不论机器能力有多强大,甩开双腿奔跑、敢于胜利的精神,永不过时。
(《新华每日电讯》 关山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