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云港市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19-06-28徐洪绕王丹尚继武

大陆桥视野·上 2019年5期
关键词:高质连云港市文化产业

徐洪绕 王丹 尚继武

摘要:连云港市作为我国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支点城市之一,承载着多重时代责任和文化担当,然而,多年来全市公共文化发展层级不高、文化产业步履缓慢,落后于江苏全省发展水平是连云港市未来基础不扎实的最大市情。如何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砥砺前行,加快推动连云港市文化建设高质发展,实现后发先至,是当前文化发展过程中绕不过的课题。前瞻思考,明确目标;夯实基础,提升层级;抓住龙头,树立标杆;创新载体,务实前行,是实现连云港市文化建设高质发展基本思路和务实路径。

主题词:文化建设   高质发展   目标   路径   连云港市

一、引子

“十三五”以来,连云港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当前,连云港市正处于工业化的加速期、城镇化的建设期、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后发先至的赶超期和加速发展的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连云港市时提出“在新的世纪后发先至”的殷切期望。党的十九大和省委、省政府做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明确要求。推动连云港市各项事业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决策部署的务实举措,也是加快连云港市振兴崛起、跨越赶超的迫切需要。文化作为社会建设发展重要方面,如何契合时代社会发展整体格局,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升发展层级,坚守政治站位,加快推进全市文化建设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是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面临的不可回避的答题。

多年以来,连云港市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城市之一和全国首批开放城市,承载着多重历史机遇和政策优势,全市全面对外开放,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也应该看到:全市发展不充分仍是连云港最大的市情,加快发展是全市上下最大的愿望,特别是在新时代发展中如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是全市各界在发展前进中绕不过的坎。本课题将依据我国进入新时代的文化理论,创新研究,全面梳理连云港市文化建设发展的现实状况,侧重探讨连云港市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与问题,认真明晰连云港市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目标内涵,从理论和实践双重视角重点研究连云港市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具体方式和路径,为加快推动连云港市文化建设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和智慧服务与理论支撑。

二、连云港市文化建设发展的现实状况

连云港市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文化发展成果显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建成了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格局大体形成,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全面发展,文化产业大有改观,居民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连云港市文化建设发展的现实状况具体分析,大致如下:

第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

公共文化服务是地方政府的民生责任,也是地方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通过近几年的努力,连云港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市、县地方历史文化类博物馆全部建成,建筑体量和规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各类专题博物馆,如红色纪念馆、民俗馆、特色馆、收藏馆等不断呈现,其中,抗日山抗战纪念馆、中国东海水晶博物馆等列装至全国博物馆层级。市级公共图书馆加快提档升级,并开设了100多个分馆,县区、乡镇、社区、村级图书馆(室)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阅读便利程度大大提升,图书阅读数量也有明显改观。文化馆(站、室)达标工程进展顺利,实现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全覆盖,居民文化活动公共空间完备,城市实现了“10分钟文化圈”,农村实现了“15分鐘文化圈”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目标。连云港市“社区文化中心建设”工程列入2013文化部、财政部全国公共文化体系示范项目。

第二,文艺创作和文化改革有声有色。

文艺创作体现了文化建设的水平;文化改革代表着文化建设的深度。连云港市稳步推进“五个一”工程实施,还根据自身特点,设立了“花果山文学”奖,评出了近百件优秀文艺作品,激励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是热情,出产了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家。歌曲《美丽中国》、淮海戏《辣妈犟爸》、民乐合奏《丝路回响》等作品在全国业界产生良好影响力。连云港市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等领域改革到位,创建了报业、广电、演艺三大文化集团,集团内部新闻采编和演艺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下的文化企业法人治理运行体制,第一阶段改革基本完成。

第三,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亮点纷呈。

文化遗产保护是文化建设工作的基础。全市从2006—2012年,先后开展了国家首次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基本摸清了文化资源的存量家底。近年来,文物保护稳步推进,尹湾汉墓、东连岛东海琅琊郡界域刻石、郁林观石刻群相继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文物单位数量由“十一五”期间的6项增加到目前的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增至2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增加至156处;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开始起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从无到有,亮点纷呈。全市现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5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34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196项,数量和质量均列苏北前列。连云港山海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全面建设,并已通过江苏省政府验收和确认,升至省级层级,位居江苏十大生态保护试验区之首。《连云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管理办法》经过市人大审议通过,开始正式实施。

第四,文化产业发展稳步推进。

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翼,也是服务民众,推动文化发展的重头戏。从2009年,国家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计划以来,连云港市的文化产业全面开花,新闻出版、文艺演出,文化会展、文化创意等业态快速成长,文化产业增加值从原来占全市GDP比重的1.8%上升到现在的3%以上。文化企业、文化园区、文化金融等方面成效凸显;连云港市报业传媒集团、广电传媒集团、演艺集团等地方文化航母开始起航;716文化创意产业园被列为江苏省文化科创园之列;《西游记》创意平台初具规模;江苏银行的E文贷为全省首创。这些均为未来连云港市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互联网+”产业发展思路的推进,连云港市文化产业融合态势明显。“文化+”旅游、科技、体育、农业、工业等文化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西游记》创意文化平台建设业已完成,文化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第五,对外文化交流稳中有进。

文化建设需要内外兼修,对外文化交流为其中一翼。连云港市借力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进文化演艺、新闻出版等方面海外交流,组织活动,拓展渠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连云港市精心打造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和团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丝路巡演”活动。连云港的江苏女子民乐团不仅代表江苏省,而且代表国家出访中亚、欧洲、美国等地,极大地提升了连云港市作为开放城市的形象,为连云港市开展海外文化交流树立了典范。连云港报业传媒集团和连云港广电传媒集团相继海外媒体联姻,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的华文报刊开展交流,开设专版,宣传连云港的改革开放发展成就。徐福文化走俏东亚,在我国与日韩等国文化交流中担当重任。全市海外文化交流活动热点频现,稳步推进,成效明显。

第六,城乡居民社会文明风貌持续改观。

衡量一个地方文化建设高质发展的标准关键是人的文明程度和社会道德风貌。连云港市一直将全市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放在首位。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推出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连云港市长途汽车站雷锋车班组,成为驰名全国的精神文明标杆,并且一直保持至今。近年来,全市还开展了社会道德模范评选工作,推出了一批社会道德模范的典型;加大对精神文明典型、行业代表人物的推荐和宣传工作,推出了东海黄川农村创业带头人谢春光,全国二级司法英模王立步,全国最美基层干部赣榆区法官姜秋菊,全国时代楷模“开山岛夫妻哨”王继才和王仕花,江苏时代楷模、农村“好书记”钟佰均等。在全社会弘扬正能量,树立新风尚;先后开展了六届全市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总结和发现了一批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典型人物,树立时代道德楷模;大力培养新时代的本土文化贤达,开展乡贤举荐活动,为社会文化建设提供文化人才。其中习近平总书记为全国时代楷模“开山岛夫妻哨”——王继才、王仕花题词,成为全国新时代的学习楷模。

综上所述,连云港市整体文化建设布局全面,发展提速,城乡文化体系建设基本完备,发展水平位居江苏中游,有些文化建设项目步入全国先进行列,文化小康社会建设正在路上。

三、我市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与问题

尽管近年来,连云港市文化建设业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基本接近和达到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但是,就文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而言,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短板,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文化建设目标前瞻不够。

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一方面表现在文化自身的培养和传承,另一方面,也需要锲而不舍的眷顾和积累。连云港文化资源丰富,各类文化现象迭起,但是没有确定的发展定位和方向,热点纷呈,目标不明,建设目标前瞻不够,贻误了最佳建设机遇期。比如连云港历史街区建设2010年开始进行了系列老街改造工程,包括连云老街、海州盐河巷、民主路老街和时下正在进行南城老街;老街从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区域范围、业态设置和外观设计等方面均未能够依据创设国家历史名城的街区要求规划开发,文化定位不精准,建设目标不明晰,只是为了维护而维护,为了开发而开发,缺少区域文化建设与历史街区维护的协同性和整体性考量,从现实发展来看,缺少特色,实在遗憾。

2.文化高质建设思路不广。

连云港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就高质量而言,缺失太多,缺少有效、全面的資源整合工程。在推进文化建设方面,往往只凭文化单位单打独斗,缺少整体发力;发展思路狭隘,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突出微观,缺失中观,站位全局不够。比如目前全市文化设施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是功能单一,前瞻不够,貌看建设投用了,但是建成后就落伍,或功能不全,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趋势和发展需求;又比如文化产业发展基础部扎实,时有亮点,但是整体弱化,发展后劲不足,对于一些产业,如新闻出版、印刷发行、广播影视、工艺美术产品等,前瞻不足,思路不广,增长乏力。

3.文化事业发展活力不足。

文化建设是我市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政府关注民生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在当下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市民的文化消费和文化幸福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而近几年来,区域内部文化建设面上工作还是有许多成绩,但是,基础不扎实,城乡文化设施、文化管理、文化机制等方面存在不均衡,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文化管理一直是区域文化建设的短板之一,乡村文化产品供给不足,供给机制执行不力,文化建设状态改观不大,成效不明显,这也给未来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带来难度。

4.文化项目建设层级不高。

文化建设也需要项目引领。项目是文化建设的领头羊,抓住了关键就可以纲举目张。多年来,我市一直聚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但是,目前文明城市停滞于省级层面,提档升级还需时日;历史文化名城刚刚起步,短板和缺憾还很多,随着我国文化管理的日益完善,申报成功的概率还待验证。此外,连云港市早在2012年就开始通过了江苏连云港山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2016通过了省级验收,但是,也止步于省级水平,没有再上新台阶,实现国家级的申报建设的发展愿景。这些重大文化发展项目,需要进一步深化,不能均浅尝辄止。

5.文化产业增长速度不快。

自国家2009年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计划后,文化产业作为国家力推的新兴产业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追捧。连云港市于2011年文化部门制定了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确立在2020年实现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GDP比重为8%。同时,配套出台了文化产业扶持资金政策,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和发展基金。根据目前的运行时序来看,2020年就在眼前,而至今文化产业增加值略有提升,大约为3.6%,而江苏省级文化产业增加值业已接近5%,自身比较有较大增长,纵向比较有差距。与近期全市出台的《连云港市“高质发展 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目标比较,依然存在较大差距。能否实现高质发展,难度较大。

6.文化整体推进渠道不多。

文化建设是一个综合体,需要综合考量,整体并进,才能体现成效。从整体看,连云港市的文化建设亮点纷呈,但是,整体考量,质量、规模和速度均有差距。文化建设有其自身规律,发展的路径也各有千秋,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需要长期坚守。研判连云港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入国家视野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建设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展。比如海上丝绸之路申报工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提档升级等方面。

四、实现连云港市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具体举措

1.高屋建瓴,确立格局,做好文化高质发展的顶层设计。

在推进连云港市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亟待梳理思路,明确定位,确立格局至关重要。人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不是没有道理的。特别是在谋划之初,需要综合协调,三思而后行,注重顶层设计,做到纲举目张。

一是要全面体现建设和实践小康社会大目标。

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制定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基本参照系,全面梳理连云港市文化建设的指标体系建设状态,统筹协调,明确短板,综合考量,细致计划,加强全市文化建设高质发展的顶层设计。

二是要紧跟国家发展改革开放大势。

要把握国家深化发展开放的大势,紧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江苏沿海开发淮河生态廊道建设等区域性的发展规划和计划等,体现大趋势,融入大格局,谋划大布局,书写大文章。特别是要抓住高铁开通的集聚效能,汇聚区域文化发展和产业要素集聚港城,推动文化建设高质发展、后发先至。

三是体现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和市民具体文化关切。

要以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关于高质发展的目标内容,加快落实市委、市政府的《连云港市“高质发展 后发先至” 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文化建设的专项任务,细化目标,精选载体,明确落点,分工任务,负责到位,增强计划的落地率,在务实潜行中保障连云港广大居民的文化权益和文化满意度、获得感。

四是构建契合地方文化建设高质发展的法理环境。

要认真领会国家治理的改革思路,加快推进依法治国的国策,加快构建契合我市地方文化建设高质发展的法理环境。要认真研究国家的文化政策和文化法律,强化地方文化立法工作,依法管理文化,促进文化高质发展。特别是要加强文化资源传承保护的立法工作,推进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海上丝绸之路和连云港山海生态保护实验区等关键文化建设项目的立法工作,落实政府责任,体现社会关切,表达民众意愿,实现依法管理,营造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法理环境。

2.围绕目标,抓住龙头,发挥重点项目引领的“头羊效应”。

要紧紧围绕抓住连云港市在建和在手的五大龙头文化建设项目,充分发挥龙头项目的引领作用,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做足“头羊效应”。

一是不惧落后,加快提升正在实施的龙头项目层级。

要把握时机,抢抓机遇,一招不让,加快推进连云港市国家级文明城市和国家级连云港山海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创建落地工作;梳理标准,强化落实,适时申报,确保成功,树立起连云港市国家层级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实现连云港市文化建设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弯道超车。

二是不惧困难,加快抬升关键文化项目发展层级。

要以创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为重点,加快研究文化名城创建的各类要素指标体系,理清政策法规、方法路径、支持保障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和短板,制定定性、定量、定时的实施计划表 和任务书,精准施策,确保按期完成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工作。

三是不畏高遠,加快推进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申报。

要敢于、善于瞄准世界层级的文化建设项目,站位新起点,树立新标杆,敢弄潮头,超前谋划,创新发展,加快整合全市乃至周边的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资源,借助国家申报的历史机遇,主动融入国家世界文化遗产——海上丝绸之路的申报行列中,提升自身文化层级,实现全市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零突破。

四是不骄成绩,加快完成创建国家级文化、旅游、体育改革示范区具体任务。

2013年,连云港市“社区文化中心标准化建设”被文化部、财政部确立为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2014年连云港市开始创建省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2015年,连云港又被确认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要正视成绩,明确差距,统筹协调,协同发力,共享共赢,集体抬升,三年内完成国家级文化、旅游、体育方面的示范区建设任务,为连云港市文化建设的整体高质量发展提供包容性支撑。

3.夯实基础,再接再厉,抬升文化高质量建设的发展台阶。

推进连云港市文化建设高质发展,既要依托原有的文化发展基础,不掉链,不滑坡,不降标准,更需要积极对应高质发展标准,做实现实文化发展基础,再登新台阶,再上新高峰,使现实基础成为高质发展的新平台、新高度和新站位。

一是做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

要进一步对接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积极推进文化建设城乡一体化、均衡化发展,进一步完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的基层文化设施,改善文化设备和设施,拓展文化空间,增加文化产品,强化文化服务功能,做全我国文化建设基础设施的全覆盖。在全市实现小康社会过程中,要防止“文化贫困”,做到文化小康建设的到位和归位。要有计划地实施基层文化设施改造和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基层文化设施层级,使之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需要相匹配,改进基层文化设施基础条件,切实实现基层文化设施不漏建,文化项目不缺项,文化管理不缺位,文化消费娱乐不留死角的协同发展局面。

二是做精全市乡镇、社区文化产品发展。

要开展地方基层文化产品建设工程,构建多元竞合的基层文化产品发展格局,夯实文化建设基础,做优地方文化建设品牌。要加大对于各个县区和乡镇、街道等地方的基层文化特色产品和项目的扶持,持续打造街道、乡镇、社区、乡村的个性化文化产品,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建设一社(区)一品、一村(镇)一品的文化产品体系,通过创建品牌化的文化产品,带动邻里,示范周边,汇集人气,助力文化建设发展。可以通过设立戏曲、器乐、书法、绘画、舞蹈、唱歌、文艺、工艺美术趣味团队、兴趣小组,建设小曲堂、小型图书馆、文娱中心或成立自治文化社会组织等多种形式引导文化爱好,打造文化品牌,通过社会协力,共享共赢的方式,推进地方居民文化素质和文化产品双提升。

三是提高连云港市基层文化工作科技创新能力。

要着力推进内容创新,整合关联文化资源,拓展界域,融合发展,着力提升基层文化的创新发展能力。要善于运用科技创新,对接现代居民生活需求和生活状态,充分发挥县区图书馆、博物馆和社区、村级文化中心的空间优势,运用物联网、云技术、智能技术、移动技术、融媒体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创建连云港市文化物联网,搭建起基层现代文化服务消费的市级平台。

四是做优传统性文化建设品牌工程项目。

要紧紧围绕连云港市文化建设品牌,发挥优势,典型示范,大力弘扬,提升其引领效能。特别是要抓住与国家文化建设相匹配的文化品牌,深化传承,整体推进,使之成为文化建设的“样板房”和“长青树”。比如雷锋车、社会道德模范、社会好人榜、乡贤文化等文化品牌。

4.做实连云港市文化设施综合配套功能。

要对照小康社会的发展具体要求,提升文化设施服务功能的提升和转换。要加快推进文化设施的业态创新,善于汇聚各类社会急需的服务功能,在基层文化空间内融入居家养老、健康体验、电商服务、老年教育、儿童学习等社会急需的文化服务功能,提升文化中心的凝聚能力和造血能力,搭建起连云港市区域间联通的共享文化综合体。

5.做强连云港市文化产业的产品。

连云港市的文化产业发展一直处于文化产业门类齐全,文化概念多元,但单体文化产业弱化的发展状态。依据国家的文化产业划分,连云港市主要十大文化产业分类一直处于全省的末端。即便是以《西游记》为龙头的创意产业。在高质发展的道路上,做强文化产业的产品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要进一步发挥区域文化的引领作用,强化政府扶持功能,凸显文化亮点,着力扶持区域性的文化企业,创意优先,注重创新,全面布局,精准施策,确保连云港市大多数文化产业均衡、快速发展。

6.瞄准短板,精准施策,推进全市文化整体高质发展加速跑。

加快连云港市文化建设的高质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的高质和发展的高质要相互协调,一定要正视自身的不足和短板,才能努力解决问题,精准施策,促进发展,提质增效,后发先至。

一是积极整合各类社会文化的发展资源。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具体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表达。文化发展离不开社会协力,要善于对接各类社会资源。文化建设单打独斗、并善于借力一直是连云港市文化发展的短板。要大力整合全社会的政策资源、资金资源、人才资源和组织资源,保持现有扶持文化发展政策的连续性和持续性,保持定力,坚守站位,矢志发展;要善于运用各类资金资源,扶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提高社会各界对于文化建设发展的硬投入,保障文化建设扎实推进。要善于运用各类方式,汇聚各类文化精英,不拘泥于管理归属,只要为我所用,集聚社会人才动能,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和支持文化建设。

二是争取各类高层级文化发展新项目、新工程。

要拓宽视野,站位高远,认知领悟国家、江苏省的文化项目、文化工程设置要义和建设规律,瞄准更高层级的文化建设任务,争取域外扶持。要加强与条线部门、文化项目、文化工程的对接和争取,比如国家社科、国家文化、艺术基金项目以及重点剧目创作、文艺作品创作、文物保护、非遗传承保护和文化数字工程、古籍修复工程、博物馆工程等文化项目和工程,加大更高层级文化项目的争取力度,主动承接国家高层级的文化项目,发挥优势,主动有为,资源共享,有容乃大,实现自身提升发展与国家发展互动,敢登新高峰,努力闯入国家文化高质发展阵容。

三是要善于借力各类关联社会资源。

文化是一个大熔炉,可以熔炼各类产品。要注重文化建设高质发展与社会全面小康建设的联系和需要,综合对接,整体考量,运用“互联网+”的发展理念,通过“文化+”的发展模式,争取各类关联社会资源的带入和扶持。比如文旅融合、文创融合、文企融合;体育+文化、工业+文化、健康+文化、养老+文化等;只要为我所用,不拘业态,不拘形式,不拘体制,不拘机制,不拘区域,善于汇聚社会力量,推动我市文化建设高质发展。要善于腾笼换鸟,异位考量,不仅要实现“互联网+文化”的发展模式,也要善于运用“文化+互联网”的发展方式,强化与各类经济业态的联系,互联互通,共享共荣共赢,构建文化建设高质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四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改革是国家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的一个过程,谁先改革就可以先享受到改革的成果和改革的红利。要抢抓国家新闻出版、文旅融合机制改革机遇期,运用“互联网+发展”的思维,及早谋划,综合布局,协调资源,借力打力,打好文化建设高质发展的“组合拳”。要进一步深化文化机构的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文化企业内部组织机制和区域组织机构的融合,内合外联,合并重組,加快组建连云港市传媒集团和连云港市文旅集团,构建我市文化高质发展的新载体,打造我市文化建设的“航母集群”。

六、结语

综上所述,推动连云港市文化建设的高质发展是基于当前我国正在迈向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的发展问题,要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作为为全市文化建设发展的具体标尺,确定高质量发展的精准内涵和实践目标。

推进全市文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提出明晰的方位、具体的指标和务实的任务。要清楚地认识到:连云港市文化建设的高质发展目标需要体现在原有文化建设的提升和提高,体现在现实发展的质量高、层级高、水平高、规模大、数量多、速度快等诸多方面,需要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精神文明等多维度去考量和评价。

文化建设高质发展是新时代赋予连云港市文化管理者和创造者的历史责任和现实任务。只有紧紧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时代任务,深学笃行,前瞻思考,明确目标;夯实基础,提升层级;抓住龙头,树立标杆;创新载体,务实前行,才能实现我市文化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前行,实现高质发展与后发先至完美融合。

【作者单位:徐洪绕,连云港市艺术研究所。王丹,淮海工学院。尚继武,连云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基金课题:2018年度连云港市第五期“521”工程科研项目资助计划,项目名称“连云港市文化建设高质发展思路目标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LYG521052018098。2018年度市委书记市长圈定重大课题立项项目(编号SLYZ18203)】

参考文献:

[1]连云港市统计局.2017年统计年鉴.

[2]赵鸣,徐洪绕.连云港市山海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高质连云港市文化产业
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
《莲年有鱼》
学习母鸡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浅议学生自主学习
创设灵动高质高效的小学英语课堂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