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构建个性化课堂的实施策略
2019-06-28刘紫燕
刘紫燕
【摘 要】 构建个性化数学课堂,满足直观、激趣、启思等教育要求,这是提高数学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现有的教学材料,在遵循学生学习规律、认知规律和性格喜好等客观因素的前提下,构建有趣的体验平台,从而让学生在学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此次论文研究,将结合教师个人经验展开分析,指出个性化课堂的构建重点。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个性化课堂 策略 研究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局限性强,且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的眼球,以至于许多的学生对数学抱有恐惧心理,“谈数学而色变”。基于此,一直以来,广大的数学教师团队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如何构建“个性化课堂”,并围绕这个理念展开了长时间的探索与实践。期间,有一些教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提出了观点:个性化课堂应该具有直观性和代入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个性化课堂应该具有实践机制,可以满足学生的自主尝试需求,继而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个性化课堂应该具有启发性的效果,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一、个性化课堂设计,增强课堂趣味性
个性化数学课堂的设计要满足激趣的理念需求,以此抓住学生的眼球,提升他们的学习欲望,为之后的教学铺垫意识基础。参考小学生形象思维模式的特点,教师可以塑造一些合理的教学情境,以此增强知识的代入感,帮助学生快速融入到新课之中,从而打下良好的课堂基础。
以“植树问题”为例:“植树问题”是数学课中的典型类型题,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该类问题的探究规律,可以设计以下情境:首先,教师告诉学生“学校近期打算在甬道两侧栽种树苗,已知这条小路的长度是20m,每隔5m载一棵树苗(两端都载),那么一共需要购买多少根树苗?”出示问题之后,教师再为学生展示电子图片,图中的甬道学生无比的熟悉,因此让问题具有了很强的代入感。其中,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他们在分析时会存在部分遗漏。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设计一份草图:一条平行线代表20m的路,然后分割线段,每个分割点都代表了一棵树苗,树苗和树苗的距离是5m。随后,再在这个基础上继续设问“有几个间隔?栽了多少棵树?棵数与间隔数间存在哪些必然联系?”,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规律”的概念。总之,呈现直观探索情境,是推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积极性的有效途径。通过加强问题的代入感,能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课堂之中,从而巩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二、个性化课堂设计,增强课堂实践性
实践性训练的规划是设计个性化课堂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自主尝试、自主操作,可以对知识形成初步的体验印象。这时,再通过教师的合理指导,帮助其化解心中的困惑,便可让知识点全面落实到课堂之中。
譬如:为了让学生可以更近距离地了解货币,教师可以创造名为“小小商店”的体验平台。期间,为学生准备足够的钱币类学具,如塑料纸币、塑料硬币,且包括有各个面额。随后,鼓励学生利用这些货币展开现场购物的活动,而货品则是其它的学具。体验的时候,有的学生饰演商店老板,有的学生饰演顾客。他们需要妥善使用手里的玩具货币,并记录购物期间消费的金额,由此增强他们的情景体验。而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可以发现学生的脑海中已经初步形成了货币的概念,更懂得了赚钱的辛苦。同理,在学习完“统计”后,可以给学生提供名为“我是统计师”的任务活动,而统计的项目则由学生自行选择。例如:有的学生选择的案例是“统计班级全体学生的爱好兴趣”,并在这个基础上对每一种兴趣爱好占据的比例进行计算,从而求出哪种兴趣爱好的受众群体最多。在设计报告的时候,为了让报告更加专业、科学,学生需要合理使用统计图。如果遇到优秀的报告,教师可以将其列举出来,作为范例供其他同学参考。
三、个性化课堂设计,增强课堂启思性
个性化课堂的设计应该具有启思效果,促进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形成与提高。实施阶段,数学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学具,通过打造自主设计类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中创作,在创作中掌握知识。
譬如:使用红色的卡片学具代表A,蓝色的卡片学具代表B,然后用红色的卡片加上蓝色的卡片,并在等号的后面将另外两张卡片的颜色替换,以此形成“a+b=b+a”的效果。随后,再在这个基础上提问“红色卡片和蓝色卡片可以代表哪些數字?”以此点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代入数字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把握知识。又比如在教学《圆柱》时,教师可以在屏幕上为学生出示圆柱体的立体图形,随后利用电子笔点击屏幕,拆分圆柱体,将其两个表面积展示出来,让学生意识到圆柱体的表面积是由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和两个圆形组成的。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这时,因为学生已经知道了圆柱的表面积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因此他们会很快给出答案。但是,他们提出的计算方法无疑麻烦许多,所以有没有更简单的方式呢?通过追问,学生的思考方向会快速延伸到圆柱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上面,由此让课程重点快速落实。
总而言之,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尊重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为出发点。构建个性化课堂,满足学生的各项指标需求,它直接符合了新课程理念中有关“生本教育”的规定和标准。长期实施,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数学思维的形成,对于学生日后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琴.小学数学个性化课堂探讨[J].青海教育,2011(05):15-16.
[2] 陈晓丽.小学数学个性化课堂的设计与实施[J].新课程研究,2018(0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