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探究字符
2019-06-28刘妮
刘妮
【摘 要】 语文古诗词教学当中故事诵读属于主要学习方式,行之有效的故事诵读教学可以强化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欣赏能力,对于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水平有明显提升。古诗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中的珍贵宝物,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属于历史的见证者。对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语文教育水平,并实现传统文化的弘扬教育,本文以对比研究方式总结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传统文化 教育探讨
0. 引言
在初中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较高,同时古诗词也属于汉语言的重要载体之一,但目前的课程教育中,因为灌输式教育现象严重,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课堂教学效果也比较差。在初中语文教育阶段,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所遗留下来的瑰宝,同时在我国语文教育体系当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和价值,所以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也需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对此,探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具备显著教育价值。
1.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现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 过度重视古诗词背诵,导致古诗词意境被忽略,无法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当中的美;2. 过度重视古诗词的翻译,导致学生对于古诗词的鉴赏意识、认知不足。古诗词属于古代优美的孤单语言,属于姿态多元化的意境与心情。但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之下,死记硬背已经成为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方面的习惯性方式,但是这一种教学方式整体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虽然可以保障学生的记忆效果,但是也间接消除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例如,以《关雎》这一首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作品的创作手法普遍存在认知不清晰的问题,导致学生对于诗词的背诵呈现出一定的阻碍,之所以会呈现出这样的教学现状,其主要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为了考取更多的分数想尽办法记忆,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导致被动教学现象的呈现。对此,需要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传统文化,借助传统文化实现学习热情的激发,从而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持续性提升。
2.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渗透
2.1营造良好古诗意境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愿意或不主动思考的主要原因在于课堂不平等,教师的地位过于权威,导致学生只能够默认为教师所说的就是对的,导致不敢思考。对此,便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创建良好的平等、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可以因为思考而学习,因为思考而思考。思考是开始学习的基础,是思维的基础,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并不多,再加上因为传统教师的教学习惯影响,导致学生很少对所学内容形成思考。在以往的古詩词教学中教师普遍是采取口述性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严重缺乏多样性与丰富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难度也就更高。对此,便可以创建相应的古诗意境,借助意境实现学习热情的激发。
例如,在《水调歌头》这一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掌握“苦闷、向往、矛盾、豁达”的情感变化特征,让学生对重点的词句实行深入地探讨研究,并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朗诵,感受作者的情绪同时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之后再借助朗诵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的美,从而实现对古诗的深层次了解。
2.2创新教育方法
对于古诗词的教学而言,一方面需要高度重视朗诵与吟唱学习,古诗词因为具备工整、押韵的特点,所以非常适合朗诵与吟唱,反复地吟唱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朗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促使学生在阅读当中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精妙,从而体会古诗词的文学特色。每一首古诗词的字数并不是非常多,学生同时也会对个别高度精炼的字、词形成自己的感悟与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引导,以理清古诗词情感脉络的同时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诵。另一方面需要强化情感代入,以魏晋诗歌为例,因为这一时期属于文学发展相对比较自由的时期,这一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山水之间,智慧与心性更加淡然,自身的思考与情感也会更好地融入到文学作品当中,这也为古诗词教学的诵读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以社会背景为主,让学生感受魏晋时期人的生活环境,只有在这一基础才可以真正感受魏晋的慷慨凄凉之情。
2.3挖掘课堂教学资源
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教育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将多媒体技术合理应用到古诗词教学当中,突出声、色、乐等方面的特征,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和激发学生的诗歌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古诗词词的理解能力,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教学当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环节,例如古诗词表演,这样一些具备较强操作性、趣味性的活动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扮演的同时形成相关动作、神态的表演,此时对于古诗词的感悟会比仅仅是朗诵时更多。在表演准备的过程中需要用心去感悟与理解,以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的古诗词背景资源,如景色、社会环境等,借助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与掌握诗人的情感,这也是感受古诗词中文学色彩的重要方式之一,从而保障古诗词学习实效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古诗词教育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文化的渗透,不断地创新和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具体教育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探索意识,强化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氛围方面进行适当地改善,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从而达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思维活跃度的发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过超,王聪.中小学语文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申报启动[J].语文建设,2017,33(7):334-335.
[2] 陈龙国.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内容的“取”与“舍”——以《朝花夕拾》为例[J].语文建设,2018,No.383(11):70-73.
[3] 柳文茂,柴春华,张海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教育的实现路径研究——以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8,24(23):22-24.
[4] 吴鹏.在语文教学中利用传统文化深化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J].语文建设;2017,12(17):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