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速录课程建设

2019-06-28王雪佩宋洋

北方文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速录课程建设教学方法

王雪佩 宋洋

摘要:自1993年亚伟速录机被发明以来,速录师就频繁出现在会议现场、电视直播等各种场合,会闭稿出是速录不可取代的特点。基于时代的需要和速录师强大的文理处理能力,许多高职院校结合专业特点,已将亚伟速录作为文秘、新闻等专业重要技能课程,纳入了教学范围。本文结合本校速录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思考探究如何更好建设高职高专院校速录课程。

关键词:速录;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我国的速录起步较晚,速录普及程度不够,因此大多高职院校开设此本课程的时间不长,并且由于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模式固化和师资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有些院校的速录课程开设半途而废,或者继续开设的院校培养出的学生没有竞争力,毕业后不能够从事速录行业,使得速录课程的开设流于形式。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在职业院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制度。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高职高专更应该建设好速录这一门技能性课程。

一、速录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的亲身教学经验,现在的高职高专速录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一)师资匮乏

速录课程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经过短期专业的培训而成为速录课程的教师。以本校为例,速录课程的教师是在暑假期间,选取速录教学的专业机构,通过短期培训速成为速录教师。短期培训出来的教师拥有初级速录师资格证,只可以教授速录的基本技能,对学生无法进行提速训练,教学过程中速录机出现的问题和输入法的问题,教师无法及时解决。而这样短期培训上岗的速录教师数量也很少,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和同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解决教学问题。对于参赛学生的指导,现有的速录教师更是不能胜任,只能向校外的专业速录师求助,给教学造成了诸多不便。

(二)教学模式固化

亚伟速录作为一门技术已经日臻成熟,但是作为一门课程却稍显年轻。高职高专院校把速录作为一门课程纳入教学范围,由于师资薄弱,开设的时间短,在教学模式上比较单一,大多采用“教师讲解—同学们自主练习”模式,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并且随着课程内容一步步深入,课程难度加大,教学模式也面临着挑战。

(三)课时分配与技能课特性不符

速录作为一门技能课,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要领,所以速录师被称为“简单技能下的金领收入”。但是高职高专作为高等教育,侧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课程安排上注重多学科交叉学习。以本校为例,速录课开设在第三、第四学期,每周一次。短短的几十分钟课程只能讲解键位和指法,更不用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系统的练习和模拟场景听打练习了。自然而然,同学们掌握的速录技能就荒废了。

(四)无法做到精准指导

速录技能尤其注重学生练习时的指法和坐姿,在课上时需要教师时时指点。当今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以班级为单位统一进行授课,但是每位学生的天赋不一,每节课吸收掌握程度自然有差异。高职高专院校每个班级大概有40-50人,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现场对学生进行一一精准指导的时间很有限,不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

(五)考证机制不够完善

速录行业的主要是进行会议记录、直播同步字幕、语音整理等工作,所以,本行业对速录师的要求很高。经调查,从事速录相关行业要具有等级证书,这就要求同学们能够做到80/分—220字/分。但是由于高等院校开设速录课程历史短暂,暂时不能像英语四六级一样在各大高校设置考点,考取速录证书只能去特定的机构,需要花费很多物力财力精力。所以即使有个别同学可以达到这样的速度,但是缺少考资格证的机会,毕业后也不能从事速录行业。

二、高职速录课程建设改进措施

(一)夯实教学基础

1.“走出去—引进来”提高教師队伍质量

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具备过硬的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学校应大力鼓励速录教师取得相应的速录等级证书。根据“校企合作”的理念,学校还可以积极邀请专业速录师进校园,引进到教学一线。

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推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为此,速录这一技能性课程必须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进行一系列改革。一是在速录课程中推动教学方式改革,积极尝试速录分层教学法、高频测试法、模拟现场法和游戏比赛法等有趣的教学方式,改善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感受到速录的趣味和魅力;二是鼓励教师灵活运用情景模拟等多种现代化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积极引用情境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法,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以问题为中心学习和基于行业与职业能力要求学习的积极性。

3.做好宣传引导

专业的培训机构出于商业的目的,会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讲座并使其认识到速录技术的美好前景,学生会产生职业期待。但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对速录的认识,只停留在这是一门课程而已,对其未来的发展现状和课程的操作特点其实并不太了解,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有固定的专业,对其的用途和速度没有充分的认识。针对此情况应开展针对性的讲座,做好宣传工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拓宽学生的择业、就业面。

(二)加强实践体系建设

1.探索实践导向的培养模式

按照“校企合作”的改革理念,依据人才培养需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速录专业人才的新模式,为学生创造速录实习平台。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尝试与速录公司达成协议,速录公司提供教学资源和专业的师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速录公司进行实习或工作。同时,还可以邀请速录公司的高级速录师进行速录技能讲座和速录竞赛的辅导。这是一种互赢的模式,既为速录公司挑选了人才,又解决了学生的实习就业问题。

同时,在校内应为学生创造多元实践机会。学生的活动范围大多是在校园中,把速录的实践融入日常的学习活动中。比如参加学校和系部的会议记录,在大学生艺术节中展示技能等,在校园中磨炼技能,为学生搭建校内实践平台,同时又起到宣传的作用。

2.教赛结合

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背景之下,结合教学实际,把速录教学与职业技能大赛结合在一起,“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按照层层筛选的程序,先在学校开展速录技能比赛,选取优秀的同学参加全国性大赛。通过树立榜样,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无疑是对速录教师的一次挑战,并且反向作用于课堂教学。

3.完善速录证书考取路径

据了解,进入速录行业需要速录等级证书。但是现在速录考证制度,还只限定于特定的机构。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和考证机构合作,探索出一条证书考取的路径。高职院校与考证机构的代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入驻学校进行等级认证工作。速录证书考取途径的合理便利,完善了速录课程的建设。

速录技能的学习是一个单一重复的过程,在练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再加上高职院校在开设速录课程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和技术,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问题,所以速录课程建设困难重重。但是只要从夯实教学基础和改善实践体系两方面进行改进,增强学生学习速录的自信心,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待到学生毕业时,速录技能必会成为就业的优势。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和政策的变化,完善速录课程建设,及时探索和调整符合高职院校速录人才培养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刘美丽.高职亚伟速录课程教学思考[J].电子测试,2016 (13).

[2]焦娇.高职院校中文速录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以文秘专业为例[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 (10).

[3]杨洁.高职院校文秘专业速录技能人才培养面临的瓶颈与解决方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 (2).

[4]张爱梅.试谈分层教学法在高职《中文速录》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职业,2011 (3).

[5]曾伟.速录教学方法浅见[J].时代农机,2017 (7).

猜你喜欢

速录课程建设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全面推进速录教育的策略探讨
速录教学方法浅见
基于计算机速录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分析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速录人才?——专访亚伟速录总裁、北京市速记协会副理事长唐可为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