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网络时代文学的个性化发展

2019-06-28吴琪

北方文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发展趋势

吴琪

摘要:网络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时代的变革,不仅如此,对文学来说,网络时代也带来了文学的新变革,使文学发展呈现了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在网络时代,新媒体文学应运而生,带来了文学的新繁荣、新面貌,使文学也表现了现代与传统的两种模式,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时代的文学展现出的优越性也更加明显,本文将现代化的网络文学与传统纸媒文学进行对比,以此为视角分析网络时代文学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网络文学;文学主体;文学功能;发展趋势

随着现在网络及新媒体的出现,文学写作依托的载体及形式也越来越体现“与时俱进”的个性特质。网络为文学提供了一个新的阅读载体,也为创作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创作源泉,新媒体的出现,令文学发展走出去,走到大众的世界。而且这两年网络影响力越来越大,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文学创作的人也越来越多,对应的新媒体时代的文学也在这个时代利用这个契机风风火火登上了时代的舞台,成为文学走向个性化发展的一个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学主体的多元化。新媒体文学借助网络这个载体吸引了大众的参与,使得文学主体呈现了多元化的特点,主体的身份从单一的专职作家、学者走向了各个领域,涉及了方方面面的专业背景,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等都被囊括其中,文学的内容不再单一化,而是表现出文本思想的多样化,使文学语言具备了多学科、多领域的相融视野,这样的发展方式,毋庸置疑更符合时代的需求。并且值得注意的是文学主体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在网络上参与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实践的主体年龄层不一,年龄层跨度大,老一代的艺术家反而由于对网络操作的不熟悉和接受程度慢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在网络文坛没有展现出较为活跃的身影,相反八零后由于对新事物敏锐,接受能力强,他们很快可以在网络市场找到自己的空间,他们大胆的言论方式、打破常规的表现形式也总能与传统时代碰撞出火花,冲击着文学的发展。网络给年轻作家群体进行文学创作提供了一个好时机,也使文学思想更具激情和活力,提高了文学话语的批判力度,更进一步促进了大众文化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带来了文本新的面貌——强有力的批评精神,敏锐的先锋意识,极度激情的创新意识。虽然在思想深度、理性判断和语言文字功底、写作技巧等方面这些年轻的作家主体还需要雕琢和磨练,但网络时代文学主体新的多元化特点对文学带来的积极效果一定是值得肯定的。

第二,文学交流意识的提升。网络改变了传统文学中“一对一”的交流模式,实现了多维度的互动交流,尤其以文学批评为主,出现了围观者、正反方、论友与论敌,真正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以前的传统文学中,作家有观点,通过纸质媒体来展现,出版速度、传播速度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作家、阅读者的很多观点、想法都不能及时的传播出去,具有很强的滞后性,而网络时代的文学,它可以快速的利用网络传播,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读者可以把自己阅读后的态度、意见及时反馈,作家看到后也可以及时对他们的评论进行回复、跟帖,就像现在网络上比较流行的微博、论坛一样,可以形成多人群、多角度的用文字交流,这说明了网络时代文学创作主体的交流意识在逐渐提升,网络文学已经是现在的一种主流方式,阅读电子书的群体也越来越多,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必然趋势。这种新方式从专业性和学术性角度来说,并不被专业学者所认同,尤其是很多学院派的教授学者不能说完全鄙夷网络文学,但他们对网络文学的学术性、理论性是持保留意见的,毕竟从学院派的学者角度分析,网络文学的创作门槛确实较低,也没有太多专业的学识要求,不免会有一部分质疑者。但在知晓其中的弊端下,要看到网络文学的价值,这种方式会使创作主体与阅读者之间形成一个网状的交流轨道,会带来新思潮,尤其体现了主流思想的发展方向,这是值得学界深究的,网络时代为文学的言论提供了一个互动的空间,不自觉的强化了大众的“对话意识”,网络时代文学的“对话”是即时的、现场的、短兵相接甚至是火药味十足的,从而使文本表现出一种自觉而强烈的批判精神。因此,我们说这种多样性的交流方式也为文学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空间,让每个人的才智都得到充分展示,活跃了原本单一的文坛,在这种对话和碰撞中,新的思想和理念被升华,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文学创作的新活力和更大的激情。

第三,文学功能的多样化。由于网络本身的特殊性,使得网络时代文学的功能也呈现了多样化的特质。传统纸媒时代文学强调“文以载道”,注重文本的政治教化功能,而网络时代更多强化的是市场功能,从娱乐的角度吸引大众关注,即便网络文学中也言志抒情,但这种评论大多数主观性的,是从文学主体的个人角度来阐述的,不乏还会有一些调侃式自述文本。新的网络文学虽然缺乏传统纸媒文学所具备的专业度、学术性、严谨性,但从后现代精神的角度来观察,其更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反映了当今时代大众的主流审美取向。就好像之前网络非常热的“甄嬛体”,随着一部宫廷剧的热播,剧中的台词也因其"古色古香"、包含古诗风韵而被广大网友效仿,并被称为“甄嬛体”,其特征是语言复古、略带古韵。不少观众张口便是“本宫”,描述事物也喜用“极好”、“真真”等词,瞬间,“甄嬛体”红遍网络;还有大家熟悉的“淘宝体”,也随着网购热一直被大众效仿,2011年7月南京理工大学向录取学生就以“淘宝体”方式编辑录取短信,2011年8月1日,外交部在微博用“淘宝体”招人,还有一夜之间走红网络的“咆哮体”“梨花体”“元芳体”都在很短时间内被社会接受并广泛使用。那么可以说网络文学虽为新生事物,但是由于其符合主流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发展的速度是相当快,而且从实际的效果来讲,这种新的方式确实是读者互相交流阅读感悟心得、互相学习的一种便捷方式,使文学走向了更加自由化的领域。

网络时代的文学走向了更加个性、更加多元、更加自由的领域,也突显了更加强烈的批判精神。当然,网络文学的自由个性化发展,也是有一定负面影响的,这是由网络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从文学理论学术化和规范化的意义层面上讲,网络文学的发展利弊问题一直是存在争议,也确实需要客观看到网络文学存在的问题。网络文学由于其参与的便捷性吸引了各个领域阶层的大众参与其中,这里面的观点更多是批评主体很主观的个人见解,不难看出其中肯定会有极端化、片面化的观点,如果对这些话语没有积极引导,对整个文坛也一定会产生些消极影响的,甚至可能会冲击到传统学院派作家的创作热情。但是如果能克服自身缺陷,网络文学一定会有积极乐观的发展前景,并以其多元化多样化的形式和丰富饱满的思想内容促进整个文学界的繁荣。

其实,无论是传统的纸媒文学还是现在应运时代要求产生的网络文学,都是值得肯定的,它们都是文学的存在状态,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我们都难说确定的去做一个评价,没有绝对的评判,但值得肯定的是网络文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有效的话语冲击、实现了思想的交流互动以及主流的对话,

那么肯定可以极大限度的促进文学批评的更新,推动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网络文学代表了文学发展的方向,是文学发展个性化的一个表征,可也必须认识到,在文学界中对“个性”的标准一直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有人大肆鼓吹“个性文学”,被认为是消费社会语境下必然趋势;也有人坚决斥责“个性文学”,说其违背了文学本身的价值观。不管何种观点孰对孰错,文学界确实一直不敢正视“什么是文学个性化的标准”,当众多的学者在争相讨论文学个性化问题时,笔者认为还是需要对这个标准做个梳理以更明确讨论的意义。当然,网络文学是否可以成为分析文学个性化的典型问题,还值得热议,但必须看到网络文学的价值,必须认清网络时代文学的发展趋势,要有前瞻性,勇于肯网络文学的优势价值理念,在这个大的环境下给文学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平台,网络无限的资源肯定会令文学界产生更加宏大的思想,这种宽广的人文环境也必然会引发更多大众对人性的思考和感知。

参考文献:

[1]蔚蓝.因特网与文学批评[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0(12).

[2]王一川.批评的理论化[J].文艺争鸣,2001(2).

[3]黄鸣奋.网络文学之我见[J].社会科学战线,2002(4).

[4]张晓明.网络文学的现状与前瞻[J].淄博学院学报,2002(3).

[5]宋炳辉.网络时代的文学批评与人文学术[J].上海文學,2003(1).

[6]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本题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7]张英主编.网上寻欢[M].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

[8]刘学红.网上江湖[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9]欧阳友权,等.网络文学论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10]谭德晶.网络文学批评论[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发展趋势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
网络文学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