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产业融合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分析

2019-06-28姜文磊李晖

中国市场 2019年20期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产业融合制造业

姜文磊 李晖

[摘 要]利用产业融合度指标衡量文化产业与制造业融合程度,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实证研究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结果表明: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程度呈上升态势,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显著。

[关键词]制造业; 产业融合;全要素生产率

[DOI] 10.13939/j.cnki.zgsc.2019.20

1 引 言

现阶段,我国制造业仍存在自主开发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由国务院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以推进智能制造为技术方向,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而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不能脱离其他产业独自提升。文化产业具有高渗透性等特点,且对制造业附加值的提升作用高,因此分析文化产业融合对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发挥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

2.1 产业融合度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

产业融合度是指产业融合发展的程度,文化产业与制造业 的产业融合度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文化产业与制造业 的融合度=文化产业对制造业 总中间投入/制造业 总产出(1)。

针对测量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本文选用DEA-Malmquist指数法。由费尔构建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TFP)可做如下分解: TFP = TC ×EC (2),EC = PE ×SE(3)。其中,T C为技术变化,EC为技术效率变化,PE为纯技术效率变化,SE为规模效率变化。当TC或EC值大于1时,说明它们促进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反之则表明它们使TFP下降。同理,PE和SE对技术效率变化的影响也可作以上解释。

2.2 建立实证模型

解释变量为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控制变量选取制造业所有权结构、市场结构、市场开放度、研发投入以及行业资本结构,分别用droit、struc、open、D、ALR表示。计量模型为:

(4)

其中,i代表产业,t代表年份。Tfpchit:i产业t时期的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 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行业特征要素, (n=1,…, 6)为变量系数, 为误差项。

2.3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数据来源于2005-2015年中国投入产出表。DEA模型的产出指标为制造业的年度总产值(亿元);要素投入中的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指标分别为制造业的年度资产总计(亿元)和年度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万人)。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3 实证分析

3.1 文化产业对制造业产业融合度测量结果

以2005、2007、2010、2012、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发布的投入产出表计算出文化产业对制造业各个部门的产业融合度。限于篇幅,下文对计算结果进行解释说明,全部计算结果不作展示,如需请向作者索要。

总体来说,大多数文化产业对制造业的融合是逐步加深的,以“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部门文化产业融合度最高,从2005年0.247到2015年0.313,上升了26.7%;“工艺及其他制造业”文化产业融合度略低于前者,从2005年0.127上升到2015年0.175,类似产业融合度上升的制造业部门还有“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部分制造业子行业的文化产业融合度有下降趋势,以“非金属矿物制造业” 下降最多,由2005年0.050到2015年0.031,下降了38%,同样下降的还有“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业”等部门。原因是国内实行促进文化产业对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有利于文化产业与部分制造业行业融合发展,增加对该制造业行业的中间投入,提高了文化产业融合度;另一方面,原本文化产业投入较少的制造业部门,在政策实施后文化产业继续加大对有利于文化产业融合的制造业行业的中间投入,减少了对制造业本部门中间投入,产业融合度下降。

3.2 文化产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计量模型结果分析

对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FE)模型、随机效应模型(RE)回归分析,仅公式(4)通过Hausman检验后,使用FE模型,其余不能拒绝原假设的回归,均采用RE模型(结果见表1)。

由上表知,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解后发现,文化产业融合主要是通过影响技术进步来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此外,剩余的影响因素对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也有促进作用,但所产生的提升效果不同。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各分解项进行回归分析:制造业与文化产业发生的产业融合与回归分析中呈显著的正相关的有制造业的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呈负相关的有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其中与规模效率负相关关系显著。

4 结 论

基于产业融合理论,以制造业与文化产业的产业融合度作为解释变量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制造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两者融合程度逐渐加深;制造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有效提升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制造业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提升中有阻碍效果;制造业与文化产业发生的产业融合能迅速地改进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效率,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

为深化两者产业融合度,充分发挥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是在制造业发展中应着重强调制造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持续推进文化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计划的实施;二是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积极为文化产业与制造业营造良好的融合环境,推动提高文化产业与制造业融合水平,进一步带动制造业向国际高标准发展;三是对所制定的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目标逐步细化到國民经济所有制造业企业中,高标准、严要求,最终实现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

参考文献

[1]陈阳,唐晓华.制造业集聚和城市规模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协同效应研究[J].南方经济,2018,29(1): 1-15.

[2]汪芳,潘苗苗.产业融合、绩效提升与制造业成长——1998-2011年面板数据的实证[J].科学学研究,2015(4): 530-548.

[3]杨汝岱.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经济研究,2015 (2): 61-74.

[4]邢育松,安烨.中国饮料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及收敛性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8(24):142-146.

[5]周锐波,张亦瑶.产业外部性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实证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17(8): 92-100.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6DJJJ16),青岛市博士后应用研究项目资助(2016038),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15wg10)。

[作者简介]姜文磊(1995—),女,汉,山东青岛人,青岛大学,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投入产出技术与宏观经济研究;通讯作者:李晖(1984—), 女,汉,山东青岛人,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青岛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投入产出技术与可持续经济发展分析。

猜你喜欢

全要素生产率产业融合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