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月革命:历史必然性、历史地位和评价

2019-06-28邓中华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十月革命当代价值

邓中华

【摘 要】 文章探讨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十月革命。认为就其所处的历史环境中来看,十月革命是俄国人民历史选择的结果。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俄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加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与发展;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落实于深刻的革命实践中。中国传播十月革命的胜利果实对于党的发展道路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十月革命;历史必然性;当代价值

一、十月革命——历史选择的结果

从古至今,任何一次革命都有其所发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渊源,它们的发生有特定的历史因素,所以,无论革命的发生有着什么样的结果,都能在其所处的社会大熔炉中找到其深刻的历史缘由。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所以,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是始于历史选择的结果。

俄国尖锐的社会矛盾是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当时的俄国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冲突,生产关系十分落后,而生产力十分先进,社会矛盾在社会上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变得异常复杂和尖锐,俄国成了帝国主义矛盾的交叉点和关注对象。20世纪初期,俄国存在着各种社会矛盾。这些矛盾表现为大俄罗斯民族与国内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无力的无产阶级与强大的资产阶级的矛盾、俄国与强势的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劳苦农民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所有社会矛盾的组合令俄国变得灾难重重,使俄国的劳苦民众不能以以前的生活方式继续生活下去,上层社会的官员也不愿意以原有的管理方式管理国家。一方面,俄国的劳苦民众不能以以前的生活方式继续生活下去。十月革命发生之前,社会矛盾使得俄国民众生活十分艰苦,异常困难,使得这些人的思想变得异常激进。在农村地带,基于战争因素,俄国农村劳动力大幅度缩减,另外,耕地面积也慢慢减少起来,日常消费品和生活必需品也日益出现短缺,粮食恐慌的现象出现在大多数农村地区,广大农民在饥饿线上变得十分窘迫,他们开始为了他们正当的面包和土地权益奋斗。农民运动开始大规模出现,他们也想成为地主,不想再继续成为被剥削的那一分子。农民运动猛烈爆发,此起彼伏,1917年,5月份——152次、8月份——440次,9月份——958次的农民运动越来越激烈,爆发农民运动的国内省份竟然达到了91.2%。在城市地段,俄罗斯的工人阶级在1917年开始就变得尤为激进,也开始积极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他们认为以苏维埃为基础的政府比临时政府优秀,希望其代替临时政府。在战场的前线,军队必需品和战争资源十分匮乏,士兵厌战情绪极其严重,他们渴望世界和平和安宁。到1917年10月,士兵们强烈渴望和平的情绪达到了极致,他们参加表达他们选举权的政治活动、政治会议的次数越来越多,土地改革呼声也越来越高,政治热情和政治意识愈来愈强烈。此外,上层社会的官员也不愿意以原有的管理方式管理国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从二月革命后上台,但是上台后政府依然没有途径去解决俄国民众所关心的粮食、金钱、和平诸方面的问题,他们仍然不理会前线战士的和平意愿,对农民运动进行压制,对工人为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正当要求抛诸脑后,由此导致工人和农民运动此起彼伏,由此临时政府不受民众爱戴,半年内经历众多危机。

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成熟发展以及列宁等国家领导人的有效领导为十月革命贡献了新鲜且有力量的组织血液,从而十月革命的发生有了更多的基础性现实性的强有力条件。资本主义在俄国的进一步发展使俄国的工人阶级逐渐慢慢壮大;布尔什维克便是社会大环境下马克思主義理论与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十月革命发生之前,通过列宁的领导,布尔什维克在时代背景下已经是一个革命组织——能够顺应时代潮流、遵循客观规律、反映和代表军队和农民正当诉求的坚强的正能量组织。在革命纲领这一点上,布尔什维克提出的革命纲领能够代表人民诉求。早前在俄国发生的二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就明确提出了一系列民主革命纲领譬如建立八小时工作制、没收地主土地等等,并指出实施途径,这些纲领令俄罗斯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有了走出困境的坚定的信心,给他们绝望的心灵送去了希望。

由此可见,十月革命的爆发,仅靠单个因素是万万不能的,它是由多种因素混合进而形成的结果,它是历史选择的产物。也有不少反对十月革命的人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同时胜利论”,得出当时的俄国生产力并没有发达到能够举国上下推行社会主义,俄国并没有需要强有力的物质条件作为支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进而俄国不应该革命,也许革命还会使社会倒退。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了,它是庸俗的生产力思想,是僵化的思想结晶。社会革命的过程极其复杂。它的发生可能是从经济动因开始,但经济因素也只是其中一个。它是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为基础,多种因素相互交叉影响的必然结果。俄国在发生十月革命前,发展水平已经处于中等发达水平,已成规模的机器工业数量丰富、工人阶级日益壮大、无产阶级政党的社会威望和和地位明显上升,因而俄国的组织、物质条件已经足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不是由于这些发达国家没有完备的物质条件,最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以及国内没有积淀足以导致革命发生的复杂的社会矛盾。当时的俄国已经不适应资本主义社会那一套模式,各种社会矛盾的交织使得俄国人民已经无法以原有的生活方式生活下去;资产阶级的统治已经无法取得人民的信任,革命能够有希望改变这种状态。无产阶级的政治意识较为强烈,人民具有较高的革命积极性,并且把这种革命积极性落实在革命实践中。正是由于这些种种原因,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发生是基于历史选择的结果,具有历史必然性。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来,俄国十月革命的争议、非议和质疑声音一直没有湮灭。所以,我们要用积极肯定的态度去对待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走向了现实,并且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创立起来了,它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

十月革命促进了俄国社会的巨大变革。首先,十月革命推翻了地主资产阶级统治,由苏维埃政权取而代之,并且使人民拥有正当的权益,使得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沙皇政府在二月革命的时候亦被推翻,临时政府从此建立。但真实情况就是二月革命并没有击垮和动摇沙皇统治的根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并没有落实建立起来。但是十月革命不仅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退出江湖,从根本上结束了国内资产阶级的黑暗统治,新政权得以建立。第二,生产资料私有制被废除,崭新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从此建立。第三,十月革命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

十月革命加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与发展。俄国早期革命者以领导人列宁为代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时俄国的社会环境相结合,随着俄国社会变迁而进行理论创新,列宁主义逐渐发展壮大,俄国开始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革命政党、指导革命实践,充分发挥理论的实践价值。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是十月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列宁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帝国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充满血腥的战争接连不断,而这些战争只是为了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以及争夺殖民地,这些战争的爆发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新现象,如何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如何思考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及其后果和影响,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运动关注的焦点在于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境况、新面貌,如何认清国家之间的战争的后果和影响。任何革命都脱离不了理论的指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进程发展也离不开理论指导。基于这种情况,列宁开始深入研究帝国主义问题,并完成了一系列著作,提出帝国主义理论。

十月革命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自从有了十月革命的光亮,波兰、芬兰一些亚欧国家也开始大规模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以至于资本主义世界地位被极大撼动,从此,世界上存在了两种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它们互相竞争,又相互协调,形成全新的格局。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此落实到世界各地的革命实践中,并证明其拥有蓬勃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十月革命后,苏维埃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探索建设道路,不论成败与否,这些探索经验都弥足珍贵,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十月革命之评价

十月革命胜利了一百周年,我们应该牢牢记住十月革命所带来的历史贡献,关于十月革命的评价,理应实事求是地做出合理的评价。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纵然很高,历史作用在各个领域发挥得淋漓尽致,历史经验十分丰富,但是我们对于其历史地位不要人为地贬低或者提升、对于其历史作用不要夸大或全盘否认、对于其历史经验不要丑化或者教条化。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是经过十月革命检验的,对于其我们要毫不犹豫地继承、发展和创新,十月革命中的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刻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我们要吸收并且内化成我们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落实于深刻的革命实践中,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纪元由此开启。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政权问题,通过走什么道路夺取国家政权。武装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多次出现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革命道路——以城市为中心夺取政权成为了法国的巴黎公社运动以及俄国的十月革命的道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并没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因此,革命工作以城市为中心,武装起义首先是为了占领中心城市,这是一个时期内全党的共同认识。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里,北伐战争的革命道路就是以城市为中心,先在大城市夺取政权。尽管1927年大革命失败,但是中共中央党的工作重心依然是中心城市,这是由于当时中共中央认为以城市这条道路适合中国。在中国城乡差距大,发展不平衡,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极其落后的境况下,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是中国选择什么方式。马克思最忌讳他的话成为教条主义,在通往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们不能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教条化,也不能照搬照抄十月革命的具体落实的措施。我们应以灵活运用的态度对待俄国人的经验,不能照抄照办,否则只能得到种瓜得豆,适得其反的结果。诚如毛泽东所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2]

中国传播十月革命的勝利果实对于党的发展道路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们具有历史连贯性以及发展逻辑性,是一个层层递进和深入的进程,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的逻辑联系。由此看来,十月革命俨然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基础和源头,肯定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就说明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是具备完整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其次,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它面积广阔、人口众多、环境多样、资源丰富、城乡发展差距大,它的国情与俄国不一样,就像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子一样,它们所处的历史环境也有差异性,无论是中国改革还是其它有关社会主义的建设,都要吸取俄国的道路经验中的精华,为走本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用,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其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并对其对其继承、扬弃、创新和发展,努力为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立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列宁指出:“在东方那些人口无比众多、社会情况无比复杂的国家里,今后的革命无疑会比俄国的革命带有更多的特殊性。”[3]道路与道路模式内在特点各不一样。在各式各样的实践中,道路实践化和现实化的过程,也是形成具体模式的过程,各国在这个过程中吸收借鉴十月革命道路基本原则,形成本国模式。1953年,毛泽东为庆祝十月革命36周年,在给马林科夫的电报中写道“就像灯塔一样照耀着全世界被剥削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前进道路”。并表示其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沿着苏联所胜利地走过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光荣道路上前进”。[4]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性,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具体模式具有特殊性,是人们基于客观规律与各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结晶。所以,一条道路在不同的情况下就有不一样的具体模式。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来说,一种具体模式有所有模式共性的本分,亦有模式个性的部分;各种具体模式应该保持其独特性。最后,自中国建国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是与十月革命带来的经验与教训是分不开的,中国的蓬勃发展也证明了十月革命道路具有充分的时代价值,证明十月革命道路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是顺应历史变迁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是经得起各国实践考验的。苏东剧变没有改变十月革命道路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它依然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里保持其独特的地位。

在人类历史的这条长河里,十月革命胜利一百周年还只是长河里的一瞬间。在中国社会矛盾已经转变,社会环境已经大大发生改变的新时代,十月革命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光辉,它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永放光芒!

【注 释】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5.

[3] 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8.

[4]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四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390.

猜你喜欢

十月革命当代价值
十月革命,有什么重大意义
俄国二月革命后立国未竟与“十月”的选择
试论意识形态的终结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维埃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浅析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的地位
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