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障圣手”
——记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柳州供电局梁洛耕
2019-06-28邹振远陈钦荣
●邹振远 陈钦荣
梁洛耕在仔细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邹振远/摄
4月28日,南方电网公司举办第二届南网工匠表彰大会,广西电网柳州供电局变电管理二所检修二班作业师梁洛耕荣获“南网工匠”称号。“五一”前夕,他还荣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章殊荣。
梁洛耕是全国电力行业设备运检大工匠、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南方电网公司高级技能专家,从事变压器检修工作30余年,在不断重复的工作中做到极致,练就了一门为变压器“隔空把脉”的绝技。日复一日的雕琢和累积,他与不会说话的设备有了相通的感知,既是变压器材的维修者,又是与设备“亲如兄弟”的守护者。在守正创新中,梁洛耕先后获得创新成果49项、国家专利16项,广西电网公司及以上各种荣誉72项。
绝技:在线听声音“隔空把脉”
原以为像梁洛耕这样,跟变压器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技能专家,会是严肃、不善言辞的,接触后才发现,他睿智而幽默。“大家会用电话和微信给我传设备运转的声音,我就隔空把脉,帮他们解决。哈哈!”梁洛耕的自我调侃中透露出满足与自信。
梁洛耕的徒弟们跟随他作业时,总觉得师傅有点神叨叨:不管毒天辣日还是刮风下雨,经常一个人静静地站在设备旁,闭目凝神好半天,一会儿摸摸这里,一会儿敲敲那里,完全不知道在做什么。
但很快徒弟们就对这种“怪异”的行为有了新认识。一次,某个兄弟单位管理的变压器发生故障,连设备厂家都无可奈何,有个同事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用手机录了几十秒的声音发给梁洛耕。由于变压器运行时本身也发出“嗡嗡”声,其他人听了也是一脸莫名,可梁洛耕却仿佛从这段并不清晰的录音中听到了变压器的“哭诉”,迅速判断出故障位置和故障原因,设备厂家维修人员据此很快排除了故障。
从此,经常有兄弟单位给梁洛耕传来各种变压器运行的声音,经他所断,无一不准,他“隔空把脉”的神技很快传为美谈。
“和人一样,设备也有生病的时候,声音会反映它是否健康。设备启动空充时、带负荷后、过负荷、有异常时,甚至不同的天气环境下,音量、音色都不同,所以,设备隐患和故障便有迹可循了。”梁洛耕这样告诉徒弟。
梁洛耕在仔细排查变压器故障 邹振远/摄
徒弟们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都说梁洛耕和变压器是“亲兄弟”。
创新:立足生产一线破解难题
在日常工作中,梁洛耕对各种技术难题、缺陷问题尤为感兴趣,他的创新项目无一不是来自于实际工作。
一次,某单位检修过程中变压器注油方式不当造成设备故障,引起了梁洛耕的注意。“我就去琢磨它为什么会发生故障,怎么做才是最优化、最合理、最安全的?后来就找到了管控的办法。”
在变压器检修过程中,需将变压器中用于绝缘、冷却的变压器油排净,待完成检修后再进行回充补满。这一过程中,传统方式人工来回倒换进出油管,耗时耗力,油泵启动后油流速、油压力、油量等均难以调节,不仅易发生变压器油撒落污染,也可能造成次生故障,影响检修效率。
梁洛耕带领研发团队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攻关,先后查阅资料近万份,又利用废旧材料在工余试制出几十种不同原理的样机,终于攻克“油泵进出油换向装置”和“油泵出口油压控制系统”两大难题。2018年,融合这两项专利的“油泵智能控制装置”成功走向市场,其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等优点很快获得市场认可。
以对一台110千伏额定容量50000千伏安的变压器开展检修为例,采用“油泵智能控制装置”每次可减少停电时间1至4小时,大大提高了检修效率和供电可靠性;在柳州网区相关作业的应用中,生产直接经济效益达112.8万元。这一装置除广泛适用于变压器、互感器等检修工作外,也可应用于其他工程上的液体排、注作业,具有较大的市场和经济社会效益。
“如何做得更好”一直在梁洛耕脑海中盘桓。今年4月,梁洛耕组织创客团队将目光瞄准了融冰装置的应用完善问题。“目前融冰装置会产生谐波等问题,使用时必须停电,而且操作繁琐,效率不高。”梁洛耕说,他计划研发一种更完善的设备,实现更安全高效的融冰作业,减少停电时间。
良师:传承“匠心”点亮万家
从变压器安装的学徒工,到享誉全国的电力行业设备运检大工匠,梁洛耕的“传奇”为人津津乐道,但他却认为学无止境。
“家里一面墙都是他的专业书籍。”梁洛耕的爱人说。而徒弟们有更深的体会:“师傅就像一台‘永动机’,不停地学习,也不断地释放正能量,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所谓成功只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大家都追求精益求精,才是实在的。”梁洛耕深知企业“创一流”发展离不开创新的传承,更离不开精益求精、技艺高超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除了手把手带领年轻人开展技术攻关,他创办了“梁师亦友”讲堂,独创“先述后师”的三段式培训法,先给徒弟们布置课题,然后让他们上讲台讲述,再根据徒弟们的自学和吸收程度,进行点评和辅导。这个奇特的培训法,成为南方电网公司“班组培训金点子”。
梁洛耕的许多徒弟早已在各个岗位担任起技术骨干甚至负责人,梁洛耕的工匠精神也开始随之在各个岗位上开花结果,不少徒弟还先后获得了自己的专利成果。
“我没有更大的愿望,就是想把我的经验和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承下去。”梁洛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