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旋多巴联合恩他卡朋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6-28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2期
关键词:左旋多巴帕金森多巴胺

白 霞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154002

帕金森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是因各种因素导致患者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发生变性死亡诱发疾病,因而临床治疗以对患者进行多巴胺替代治疗为主。左旋多巴是帕金森临床治疗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服用后可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患者脑部,并在其脑内转化为多巴胺,从而进行多巴胺替代治疗[1]。但有研究指出,免疫炎症反应在帕金森患者病情发展中作用较为重要,影响较大,单纯应用左旋多巴对其免疫炎症反应改善效果不是很理想,因而对其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2]。基于此,本文将左旋多巴联合恩他卡朋应用于帕金森患者临床治疗中,对其治疗效果及对脑脊液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进行探究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8例帕金森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系统抽样法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讨组,每组34例。参照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52.64±5.31)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病程(5.29±0.74)年。研讨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52.67±5.33)岁;病程2个月~7年,平均病程(5.24±0.7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已经医学伦理委员审核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纳入标准:符合帕金森诊断标准的患者;对本文所用药物无过敏、不耐受情况的患者。排除标准:继发脑炎、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严重感染患者;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肺、肝、肾等严重脏器功能不全或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左旋多巴(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H31020888)进行治疗,起始剂量:250mg/次,2~4次/d,之后每间隔3~7d对剂量进行1次调整,每次增加125~750mg/d,每日最大剂量为6g,4~6次/d。研讨组给予左旋多巴联合恩他卡朋[Orion Corporation(芬兰),H20160680]进行治疗,左旋多巴用法用量同参照组,恩他卡朋用法用量:0.2g/次,10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后进行疗效观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帕金森症状评分及脑脊液相关炎症因子,帕金森症状评分选用UPDRS(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评估,该量表共6个分量表,分别为精神、行为和情绪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运动检查量表、治疗的并发症量表、修订的HOEHN&YAHR分级量表及SCHWAB&ENGLAND日常活动能力量表,分量表分数分别为0~16分、0~42分、0~56分、0~23分、0~5分、0~10分,量表总分0~152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症状越严重;脑脊液相关炎症因子主要对其的脑脊液中的IL-6、IFN-γ及TNF-α进行观察,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腰穿取样,取3ml脑脊液进行检测,离心处理后运用ELISA法进行测定,试验试剂均由上海酶联生物企业生产,严格按照试剂盒上说明书进行操作。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帕金森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帕金森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讨组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帕金森症状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脊液相关炎症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脑脊液相关炎症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讨组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相关炎症因子比较

3 讨论

帕金森病情发展与神经免疫炎症反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若帕金森患者发生神经免疫炎症反应时,对加速中脑黑质内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加重对其的损害,使得其病情发展加速,使得其病情较为严重[3]。目前帕金森临床治疗以多巴胺替代治疗为主,主要通过补充患者脑内多巴胺水平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控制,改善其临床症状,但这一治疗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不能很好地控制患者的神经免疫炎症反应,因而使得患者病情改善效果不是很理想,病情反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4-5]。

本文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的研讨组治疗后帕金森症状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其原因为参照组对患者仅单纯应用左旋多巴替代治疗,该药物属于多巴胺前体药物,该药物可通过血液屏障进入到人体中枢神经中,并与多巴脱羧酶相互作用转化为多巴胺,从而使得患者中枢神经中的多巴胺水平得到提升,从而对帕金森患者的震颤麻痹症状进行缓解,使得患者的肌张力得到改善,对患者的肢体活动进行观察,控制其病情的发展,但在应用这一药物进行治疗时,会形成较多的儿茶酚胺,导致对患者神经免疫炎症反应改善效果较差[6-7]。本文结果还显示,参照组治疗后的脑脊液相关炎症因子水平显著差于研讨组。造成这一差异主要是因为研讨组在左旋多巴的基础上给予恩他卡朋进行治疗,该药物属于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其可选择性地对患者因服用左旋多巴后形成的儿茶酚胺进行抑制消除,从而使得左旋多巴药物的药效得到促进,对患者的神经免疫炎症反应进行更好地抑制和改善,从而使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提升[8]。

综上所述,在帕金森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左旋多巴联合恩他卡朋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不仅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还可对患者的神经免疫炎症反应进行改善,改善其脑脊液相关炎症因子,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左旋多巴帕金森多巴胺
太极拳运动对中轻度帕金森患者平衡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贪婪的多巴胺
一对一心理护理对帕金森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How music changes your life
脆性左旋多巴反应的临床研究进展
跟踪导练(四)(4)
左旋多巴治帕金森病 会越来越没用吗
2013~2015年广东同江医院门诊抗帕金森药应用分析
精氨酸、可乐定、精氨酸联合左旋多巴不同激发试验对GH分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