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肉毒素联合针灸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的疗效及对患者ADL评分的影响
2019-06-28崔延超
崔延超 吴 琼 何 娟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1)
脑卒中的致残率、发病率、致死率等各项指标均较高,对患者的心脑血管会造成严重伤害,而且大多数脑卒中幸存患者丧失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1]。脑卒中患者出现痉挛性足下垂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神经细胞以及传导运动的通路存在障碍,使得患者的运动功能丧失等[2]。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应尽早发现尽快治疗,采取良好的措施对患者进行医治。本院发现,A型肉毒素联合针灸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的疗效显著。因此,笔者特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的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患者意识清晰;未进行溶栓治疗;表达能力以及阅读能力正常;膝关节伸展的条件下,其踝跖屈肌存在痉挛,同时改良Ashoworh评分≥2级[3];足踝运动和站立困难均由踝跖屈肌痉挛所引起;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原发性精神病者;老年痴呆者;合并恶性肿瘤者;有精神病史、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者;肝脏肾功能不正常者;1个月之内有感染病史者;理解能力存在严重障碍或依从性差者;因其他原因出现中断治疗情况视为无效者[4]。
1.2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研究组男性22 例,女性 18 例;年龄 51~85 岁,平均(63.7±5.3)岁;病程 0.5~1.2 年,平均病程(0.7±0.1)年;脑梗死 21 例,脑出血19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49~82 岁,平均(63.4±2.4)岁;病程 0.3~1.2 年,平均(0.8±0.1)年;脑梗死18例,脑出血22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相同的常规治疗[5],即对患者血压的控制、血糖的控制,时刻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对两组患者实施相同的护理措施,包括环境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护理、体能护理等。1)对照组治疗。在对患者注射前,需要用灭菌后的0.9%氯化钠注射液将A型肉毒素进行溶解,再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医护人员向患者的靶肌肉内进行注射A型肉毒素,保证患者的每块肌肉总注射量为在50~100 U之间[5-6],每个靶肌肉内最多有4个注射点,仅注射1次。2)研究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选穴:百会、风池、太阳、肩髃、合谷、曲池、秩边、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内外膝眼、太冲、阳交、丘墟、侠溪。针灸前需要对毫针进行消毒,同时对患者的皮肤也要选取75%的酒精进行消毒,采用双手进针法对患者进行针灸[7]。针灸疗程为30 d,每次 30 min,每日 1 次[8]。
1.4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按Brunnstrom6阶段法评定:第1阶段为迟缓期;第2阶段为联合反应期;第3阶段为共同运动初期;第4阶段为共同运动期(部分分离运动期);第5阶段为分离运动期;第6阶段为协调性运动期[9]。2)两组患者的运动评定量表(MAS)评分。在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跖屈肌张力的评估,共分为4个等级对其评分,评分越低,表示治疗效果越好[10]。3)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ADL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意味着生活能力越好[11]。4)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估表(FMA)评分。FMA评分标准:轻度运动障碍分值96~99分。中度运动障碍分值85~95分。明显运动障碍分值 50~85分。 严重运动障碍分值<50分[12]。
1.5 疗效标准 显效:经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临床症状大部分改善。有效: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临床症状部分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病情无好转或反而加重。以显效和有效判断有效率,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8]。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的肢体运动能力比较 见表2。经治疗,两组的下肢运动能力均有改善,其中研究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runnstrom分级比较(n)
2.3 两组MAS评分比较 见表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AS评分在治疗4周后均较治疗前所改善,研究组患者改善更为显著(P<0.05)。
表3 两组MAS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MAS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治疗后2周 治疗后4周研究组 2.33±0.14 2.02±0.13*△对照组 2.61±0.50 2.34±0.21 n 40 40治疗前 治疗后1周4.01±0.15 3.23±0.18 4.24±0.23 3.80±0.22
2.4 两组ADL评分和FMA评分比较 见表4。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ADL评分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分,±s)
?
3 讨 论
下肢功能存在障碍是脑卒中的典型症状,其中以足下垂的表现最为明显,病程长、不易痊愈、死亡率极高是脑卒中的主要特点[13]。患有脑卒中的原因是患者的抵抗力较差,脑部血液供应存在障碍,脂质分泌能力较差。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为神经功能受损,肢体活动存在障碍,严重者会存在意识障碍,头晕、目眩、半身不遂,治疗过程中还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14],且病情恢复较慢。因此,基于该病的特殊性,在治疗阶段中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病情监测。现代医学治疗该病的方法众多,但是均会引起该病的并发症且治疗时间长,易反复发作,安全性不高[15]。因此,选择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
本观察发现,A型肉毒素联合针灸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科学可行的治疗方法。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该项结果与相关文献结果表现一致。由此可见,采用A型肉毒素联合针灸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的治疗效果明显,临床价值较高,A型肉毒素联合针灸适合在临床治疗上进行。相关文献显示,A型肉毒素属于一种细菌性毒素,可以有效作用于患者的外周胆碱能受体从而达到抑制乙酰胆碱释放的目的,使得患者的肌肉收缩力大大降低。A型肉毒素的注射可以将患者的主动肌和拮抗肌重新建立起力量平衡,进一步缓解患者的症状,对患者的姿势有效调整,有效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提高和改善。本文显示,所有研究对象在经过肉毒素与针灸联合治疗后,各项身体指标都呈现良好的生理状态。针灸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发挥了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等作用,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结合,对患者的痉挛程度有显著的改善效果,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步行能力大大升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较高[16]。除此之外,针灸可以进一步将患者的病因诊断出来,辨别疾病性质,然后对其作出判断,本着通经络、调气血的原则对患者进行治疗,使得患者体内的阴阳达到平衡状态,体内的脏腑功能达到调和状态,进一步预防了其他疾病的产生。同时对患者进行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不仅仅对患者的损伤程度较小,而且见效快、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本观察也显示,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采用A型肉毒素联合针灸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的生活有积极的改善,有效减轻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负担,对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针灸可以通过特殊的外周感觉传入方式调整神经反射环路中的每个神经元的兴奋性与敏感性[17]。针灸可以有效实现患者的大脑皮层的功能代偿和重组,促进患者恢复正常的生理运动模式,具有显著的改善和促进作用。对患者的百会、风池、太阳、肩髃、合谷、曲池、秩边、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内外膝眼、太冲、阳交、丘墟、侠溪等穴位进行针灸,其中百会穴为诸阳之会,可以有效会疏通脉络,调节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患者的脑部血液循环;风池穴有祛风止痛之功效,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头痛、紧张等情绪等。足三里为胃经合穴,有益气壮阳之功效;阳陵泉、太冲、阳交、丘墟、侠溪为肝胆经之要穴,有舒经理气调血之功效。同时上述诸穴分布在小腿外侧,合用可明显改善小腿外侧肌肉肌力及肌张力,有效改善足下垂症状。针灸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采用针刺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治疗,该方法适应性广、疗效显著、医师操作方便、安全性较高、经济负担少,是临床上大多数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本项研究中,发现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即A型肉毒素联合针灸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的治疗可促使患者恢复自身本体感觉,防止肢体关节、肌肉挛缩,有效调动脑组织残余细胞功能,使脑功能重新组织和再建,减轻伤残程度。
综上所述,A型肉毒素联合针灸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的疗效明显,对患者ADL评分有积极的影响,临床价值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