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6-28李婷婷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徒校企物流

□ 钟 燕,李婷婷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1 引言

学徒制的教学方法自古有之,传统的学徒制是一种古老的技术传承,主要存在于各种手工作坊、工厂里,徒弟跟随师傅进行技术的学习。现代学徒制是由传统学徒制演变而来,将传统的学徒和现代的学院教育相结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学习和培训过程,完成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一步深化,真正做到既学习了知识又学习了技术,从而解决学生毕业难以适应工作岗位和企业招到学生但留不住人的两大难题。

从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国外掀起了学徒制热的热潮,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学徒制”体系,在现代学徒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和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

2 物流专业“三阶递进、全程融入”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习涉及到仓储、采购、运输、配送等各个物流环节,并且每个环节中都包含着较高的技术含量,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只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在各个环节中进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职业技能,因此,行业经验的积累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但是,现行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侧重于老师对于物流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缺少实践操作的机会,即使在教学过程中会安排一定的企业见习等活动,但是大部分属于对于企业及行业的认知,如某个物流环节的流程认知、物流企业的规章制度的了解、某项物流活动的演示,但这些无法让学生真正获得实际经验。要让学生能够真正获得实际经验,它的方法就是“请进来”和“走出去”。“请进来”就是将企业的一线专业师傅请到课堂上来,将他长期从事物流行业的经验分享给学生;“走出去”就是让学生走进真实的职业岗位,并在岗位上进行操作,成为企业中的学徒,由企业的师傅带领进行讲解、演示、操作,积累实际操作的经验。因此,现代学徒制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进行经验积累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适合物流管理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求。

2.1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面向物流岗位,培养具备物流专业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能够进行仓储管理、配送管理、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2 联合招生招工方式

企业和学校共同负责人才培养班学生的选拔工作,由学校组织学生报名,经校企双方面试最终决定人选。

2.3 教学方案制订

校企双方联合培养,成立教学团队,按照物流企业的用人标准及要求,共同制定教学方案。

①制定校企联合的学徒培养方案,包括授课计划、学分制教学计划、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内容。

②校企双方共同完善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配套的标准与制度,包括学分制与弹性学制、学徒技能标准、学徒考核标准、企业师傅标准等。

③采取校内学习、送教上门、现场师傅带徒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程序的完整性。

④建设校企“双导师”教师团队。企业负责派往带班老师前往带班指导,学校安排骨干教师到人才培养班观摩学习,并协助现场的教学管理。

2.4 课程体系开发

课程体系开发,以就业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结构。通过市场调研、物流企业岗位分析,确定物流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深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开展调研活动,获得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以合作企业为依托,归纳成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描述。依据学生认知规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典型工作任务的顺序,归纳成该专业的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过渡。

2.5 教学过程安排

图1 物流管理专业学徒制教学过程安排

教学体系以“学生→准学徒→学徒→准员工→员工”职业能力提升路径为主线,构建以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做中学”,分段实施、能力递进,在第一阶段在1-2学期,进行岗前培训、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任务,掌握专业所需的各项基本技能,并通过将企业的师傅“请进来”,让学生体验、模仿、尝试、感悟企业文化;第二阶段在3-5学期,学校与企业相对接,学习与工作相对接,教室与车间相对接,教师与师傅相对接,学生与员工相对接,学生参与物流企业的真实项目,让学生真刀真枪践行企业工作和企业文化;第三阶段学生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和实践,加深对专业理论和知识的理解,能够独立完成一定的岗位工作。任务由模拟到真实逐渐递进,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逐步提高(见图1)。

2.6 标准和制度建设

建立专门的实习管理机构,制定实习管理流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实习前培训和准入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实习劳动安全教育。建立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家长经常性的学生实习信息通报制度。完善实习巡视和跟踪管理制度,分人分片负责,并对实习班主任的实习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规范学生实习档案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实习工作健康、安全和有序开展。

3 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加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的建设

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决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现代学徒制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对于教师团队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现代学徒制下的专业课程体系兼具了“高等性”和“职业性”,既要有知识的系统性,又要基于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因此,专职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物流学科专业知识,还需要熟悉物流行业相关领域的主要工作过程,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并能将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因此,教师要深入到企业,熟悉各个工作过程,获得职业能力。而企业的师傅是各项技能的高手,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往往缺乏对于高职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认识,因此,对企业的师傅要多进行高职教育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现代学徒制的教师队伍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3.2 制定学习考核评价体系

现代学徒制是“工”“学”交替的过程,因此,在学习考核评价中与传统的考核方式也有着较大的不同。首先,实施学习过程的考核,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教学目标,定期对各个课程及工作过程进行考核,并在此基础上做好评价和反馈工作,保证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其次,还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现代学徒制”在人才培养上具有可持续性,在培养过程中还要注重学徒跨岗位、跨职业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建立考核评价体系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在职业道路上的可持续发展因素,比如: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人文素养等,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评价。

3.3 学校、企业、行业、政府的协同运行

“现代学徒制”的运行主体有学校、企业、行业和政府,缺一不可,政府进行干预与支持,行业协会进行参与,学校和企业积极组织。政府的投入和政策支持是“现代学徒制”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政策明确“现代学徒制”各参与主体的权利和职责,保证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能够顺利进行。行业主要制定学徒培训企业的资质标准、企业培训内容以及组织行业培训课程,保证参与企业符合“现代学徒制”的培训要求,避免出现“学生工”现象,难以发挥学徒制应有的育人效果。职业学校主要负责公共文化课和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完成职业岗位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还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企业的实践课程则是让学生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完成企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学习。比方说配送中的拣货业务,学校主要向学生传授拣货的原则、可以采用的方式等相关理论知识,企业则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传授学生应如何进行拣货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并培养学生处理可能在拣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四方各司其职,协同运行,方能保证学徒的培养质量,培养出高技能的人才。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重新焕发青春的职业教育方式,推行校企合作、进行产教融合,非常适合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但是运用过程中还有需要注意的问题:师资队伍的建设和鉴定;评价考核体系的制定;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之间的协同运行等,只要各方共同努力,一定可以通过现代学徒制将物流职业教育发展得更好。

猜你喜欢

学徒校企物流
今日菜色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香港学徒制利益相关者权责划分及经验启示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