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可小觑:古代北漂“牛人”多

2019-06-27李志刚

金山 2019年6期
关键词:顾况牛人科举考试

李志刚

如今的“北漂”,特指在京谋生,却无户口、 享受不到入托就学、购房等城市福利的群体,在当下人眼里,有点弱势群体之意。

其实古代也有“北漂”,但古代“北漂”,不仅不属弱势群体,且牛人不断。

唐朝之前,官员选拔多靠家庭出身,加上严控人口流动,于是,“北漂”这个群体其实很小,几乎没有统计价值和研究意义。

真正推动“北漂”形成不可忽视的群体,其实最应该感谢科举制的诞生。

隋唐创立科举后,政府的人口管制政策开始松动,最先受益的就是会读书的人。因为根据科举规定,那些在县考、省考中胜出的佼佼者,必须去京城参加“会试”“殿试”。

于是这些“人中龙凤”,就成为中国第一批“北漂”。在古代,大部分贫寒子弟无钱读书,能读书的人,在地方也算非富即贵的家庭,当然算不上弱势群体。

隋唐科举不仅看分数,还要看有没有权贵名流推荐。为了金榜题名,“龙凤”们一般都会提前一两个月抵达京城,熟悉考场环境,寻访权贵推荐,顺带游览京城风光,然后按时参加考试。

考完试后,这些读书人还必须在京城再“漂”一两个月,以等候发榜之日。原因很簡单,因为当时既没高铁、飞机,也没有电话、手机,如果考完就回家了,恐怕您就是中了状元,也很难在第一时间获悉喜讯。

于是,在唐朝长安城的大街小巷,经常聚集了一大批“北漂”的读书人,他们在熟悉考场后,就怀揣自己的得意之作,四处拜访权贵、名流,只为求得一份推荐书。尽管他们经常遭到拒绝,但他们不屈不挠,即使被撞得鼻青脸肿,也在所不惜,毕竟,自己那点自尊和功名前途相比,算不了什么。

当年,白居易参加科举考试,也提前赶到长安,他就曾怀揣自己的作品,拜访了唐朝著名的诗人顾况。

顾况拿到拜帖,先看了看白居易的名字,幽默地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意思是:长安城粮食很贵,房价也很贵,能在长安住下来,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顾况看完白居易那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后,立刻被他的才华所吸引,不禁脱口而出,能写出这样的东西,“道得个语,居即易矣!”意思是:“凭你白居易的这首诗,在长安安居怕是没问题了。”

于是,在顾况的推荐下,白居易顺利通过了科举考试,尽管在京城前后“漂”了差不多半年,但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虽然后来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最后还是做到了刑部尚书,也算是“北漂”中的牛人之一。

史上最疯狂的“北漂”牛人,非李白莫属。

李白的“北漂”,不仅要比白居易早好多年,而且他还属于“全国漂”(简称“国漂”),尽管如此,李白在“北漂”时发生的故事,却最为传奇、火爆。

他先是全国“漂”,因此结识了不少名人,进入长安时,他已是而立之年。贺知章看了他写的诗文,说他的诗“惊天地、泣鬼神”,于是李白很快誉满京师,但李白一得瑟,又离开京城去全国“漂”了。

后来,在皇帝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下,四十出头的李白被唐玄宗召入京城,考虑到李白的诗名头大,传播快,流传广,唐玄宗给李白的工作任务是:专门为他主持的重大政务、庆典活动写诗,相当于以诗的形式,撰写帝王重大政务新闻。

可惜李白不知道珍惜这次千载难逢的“北漂”机会,他经常酗酒,多次耽搁皇帝新闻的正常播发(天子呼来不上船),而且他还不拘小节,一次醉酒,竟然要皇帝宠臣高力士为他脱靴子。最后,由于李白干的糗事太多,最后被高力士抓住了把柄,然后不断进谗,于是李白没干两年,就被皇帝赐金放还(辞退)。

李白是个诗人,不是当官搞政治的料,也幸亏被皇帝辞退,否则,古代官场多一个庸官,却少了一个“千古流芳”的李白,那才真是文学史的悲哀。

杜甫也“北漂”了十年,屡考屡败,最后果断抓住机会向皇帝进献诗文,得到赏识,尽管官职不算大,但总算能填饱肚子。

宋朝最著名的“北漂”,非柳永莫属。1009年,柳永从老家山东进入京师汴京(开封)。在参加科举考试后,他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但考试前,真宗有诏:“属辞浮糜”当禁。柳永的词风正好属于浮糜之列,于是初试落第。

但柳永屡败屡试,一直考到1034年,最后柳永因为符合朝廷对多次落榜者的优惠政策,才被录取为官。

整整25年啊,反正只要参加科举,就必须“漂”到京城一回,柳永究竟北漂了多少回,在北宋首都“漂”了多长时间,我不说,您自己去算。

其实古代“北漂”一族,历史上有名有姓的有很多。自唐初到清末,一共录用了状元504人,10万余进士,到京城“陪练”的“北漂”读书人更是多达数千万。

古代这些“北漂”,大多成为中央和地方大员,主政一方,有的还出将入相,名垂青史,在“官本位”的古代,您自己说,古代“北漂”这个群体牛不牛?

因此,古代“北漂”和当下的“北漂”不可同日而语。古代“北漂”族,可不能小觑哦!

猜你喜欢

顾况牛人科举考试
顾况:沦为绿叶的—朵红花
科举考试答案解析
“科举考试”
身边的牛人
有其父必有其子
中国科举考试“末班车”——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殿试二甲第二名林世焘之子林松年谈科举
科举考试的投考资格——从2016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第25题说起
牛人昨就这么多
牛人都这么逗
20世纪以来顾况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