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干部管理应坚持问责与激励并行

2019-06-27宋帅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基层干部激励机制绩效考核

宋帅

中图分类号:C931.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3-145-02

摘 要 我国在对基层干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地解决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认清基层干部所发挥作用的重要性,认清我国的基层干部问责与激励机制所存在的缺陷,积极构建和完善问责与激励并行的考核机制。本文先阐述了我国问责与激励建设的发展,再分析了我国问责与激励制度存在的缺陷,最后研究了问责与激励并行绩效考核制度的构建。

关键词 基层干部 绩效考核 激励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指出:“必须坚持治国必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确保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基层干部的工作态度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基层干部贯彻、落实着党的方针和政策,党的方针和政策能否顺利实施,与基层干部的作风有很大关系。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主要靠基层干部维系,基层干部的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度。基层干部的处事作风,还影响着政府公共建设的质量。无论党的理想追求、奋斗目标以及具体的措施,都要靠领导干部组织带领人民群众去落实。为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我国要加快构建起问责与激励并行的考核制度,用制度規范基层干部的行为。

一、我国问责与激励制度的发展

中共中央办公厅曾发文《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完善问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着力解决干部不敢担当作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指出:“要倾听基层干部心声,让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有干劲、有奔头。”总书记的话语重心长,切中要害。当前各地正不断完善问责制度,出台激励关怀机制,为基层干部减负松绑,激励干部奋发有为。

(一)党促进了问责制度的建立

有效的治理国家离不开问责与激励制度的辅助。近年来,党出台了一系列对基层干部问责的制度和办法,通过修订相关法律,为基层干部的行为划出了一条“红线”。另外,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为受到诬告、侵害的基层干部伸张正义。问责与激励制度在我国有了较快的发展。

(二)政府促进了问责制度的发展

从2003年我国的问责机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问责是对行政人员行为的监督和责任的追究。随着社会教育水平的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基层干部的“乱作为”和“不作为”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监督。各级地方政府针对基层干部的不良行为出台了一系列可行的制度和办法。这使得我国的问责力度与范围不断扩大,问责的效率不断提高,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问责机制已经广泛运用到基层干部的管理上,问责机制的健全既唤醒了基层干部的责任意识,又提高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并且还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三)党和政府促进了激励制度的发展

对基层干部激励就是通过满足基层干部的个人需求,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引导其产生一种正确价值观的奖励机制,对基层干部的管理,可以通过评优评奖、职位晋升等激励手段,激励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更多的基层干部认真、努力工作,正确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和政策,为党和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激励机制已进入制度化轨道。

二、我国问责与激励制度存在的缺陷

(一)基层干部和制度本身的缺陷

在基层做干部是很辛苦的,他们的辛苦主要表现在:基层任务多、事情复杂多变。任何一项制度都有其自己的缺陷,同样地,我国目前的基层干部问责与激励制度也存在许多不足,这些不足值得我们仔细思考,认真改正。

(二)问责制度的具体缺陷

从程序设计上看,我国现在对基层干部管理的问责与激励制度还很不完善,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国采用的是内部问责机制,也就是上级对下级的问责,采用内部问责制有很多弊端。例如:受部门和个人利益的影响大、受人际关系的影响大等。这些弊端限制了问责的力度和范围。我国的问责和激励机制还应受到广大媒体和广大群众的监督,实现内部和外部的同时监督。内外部同时监督才能使制度在实行的过程中公平、公正。

(三)问责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现在的问责体制没有对发生问题前的预警,问责大都是事后问责。已经对社会产生影响了才问责,这样有种于事无补的感觉。我国应构建能预警的问责体制,能在没对社会产生影响之前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社会产生的不利影响。

(四)问责法制保障的缺陷

现在的问责制与我国的法律法规没有很好的衔接,对干部的许多问责都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部分公众缺乏权利意识和监督意识,对干部的问责大都是“同体问责”,且问责的事项都是给社会造成极大损失的事件。对其他地方的错误问责很少,对基层干部"不作为"的问责更少。问责制度没有得到法律的保障阻碍了问责制度作用的发挥。

(五)激励制度的具体缺陷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对基层干部的激励不足。有些地区比较注重对典型的激励和表彰。但是,典型不易模仿。只注重对典型的激励和表彰会打击普通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还有一点缺陷就是对激励制度和激励内容的宣传不够,很多基层干部不了解激励制度和激励内容,使得激励制度高高在上,没有让基层干部接受并为之努力工作。

三、构建问责与激励并行的绩效考核制度

(一)构建起绩效考核制度

1.无绩效考核的弊端。如今,基层干部存在的一个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不作为”或“乱作为”。有些基层干部凭着自己的工作阅历和年龄在平级中当老大,什么事都让那些年轻的基层干部去做,还说“年轻人就该多锻炼锻炼”。有些基层干部累的不行,有些基层干部闲的不行,但他们的报酬却没差距。这种现象表明了我国在基层干部的管理上没有合适的考核制度,没有合适的考核制度会导致基层干部没有工作热情,遇到事情就推三阻四,你推给我,我推给你,最后还是推给了缺乏社会经验的年轻人。

2.绩效考核的优势。无绩效考核有很多弊端,这些弊端对我国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我国要加快构建问责与激励并行的绩效考核制度。让这项制度在基层干部的管理上发挥出作用。用公开、透明的考核制度真实的反映出每个基层干部的工作业绩,让真正踏实做事的干部得到应有的报酬,让那些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得到应有的惩罚。绩效考核制度的构建,不仅能打击那些不作为、乱作为的基层干部,还能够增加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基层干部认真踏实做事能促进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好了又能促进我国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最终促进了整个国家的发展。

(二)构建起纠错容错机制

1.基层干部本身。在构建考核制度的基础上,我國还应积极构建起纠错和容错机制。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基层干部在工作中难免会犯错误,这时,就需要纠错容错机制及时的纠正他们的错误。基层干部工作非常辛苦,他们是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执行者和落实者,是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维系者,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去落实宏观政策,他们在服务群众,追求发展、创新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

2.构建纠错容错机制的优点。基层干部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自己的主观原因产生失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建立起纠错容错机制是必要的。纠错容错机制可以及时地纠正和指出基层干部由于主观原因产生的失误,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基层干部的失误给予宽容处理,及时为他们指出不足之处,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在处理过程中既要保持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又要使基层干部明白自己的失误,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保持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的基础上,还要提高基层干部的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构建起公众监督机制

考核制度的顺利实施,除了构建纠错容错机制,还需要构建公众监督机制。让基层干部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下工作,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下工作能促进基层干部规范自己的行为。有关部门要大力宣传基层干部管理坚持问责与激励并行的制度,还要公开基层干部问责与激励程序。让广大群众知道基层干部问责和激励的原因,打破上级监督下级的监督模式。构建公众监督机制有利于促进公众参与到基层管理中来,减少公众的不满,还有利于基层干部在公众的监督下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方法和处事方式。问责与激励并行机制在公众的参与下能得到有效的完善,公众的参与能有效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

四、结语

基层干部直接与群众相接触,基层干部的作为关系到群众对党的满意程度。党的宗旨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只有基层干部才能将党和政府的宗旨落到实处。构建完善的问责与激励机制,才能让基层干部放下心理的包袱,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够真正的让那些不想干,不敢干的基层干部有危机感。只有这样,基层干部的办事效率才会提高,公众才会满意,社会才会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鲁强.基于平台的农村小额贷款营销模式创新[D].山东大学,2016(05):5-11.

[2] 张辉秦.尊重:现代组织激励人的有效方法[J].经济师,2016(01):12-13.

[3] 张建高.对基层外汇局内控监督工作的构想与建议[J].甘肃金融,2010(07):56-72.

[4] 侯良君.基层央行内部控制评价的难点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1(02):85-90.

[5] 陈凤杰.思想政治工作要实行问责与奖赏相结合[J].新东方,2010(01):021.

猜你喜欢

基层干部激励机制绩效考核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国企改革视角下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法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