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要用好“五心”
2019-06-27王平
王平
【摘要】要祛除党员干部队伍中的腐败问题,需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一系列措施,让党员干部拒绝诱惑,守住底线。所谓不想腐,旨在厚植“慧心”和“仁心”,让党员干部能解构诱惑和抵制诱惑;所谓不能腐,旨在心存“怵心”和怀有“戒心”,让党员干部能戒惧诱惑和远离诱惑。所谓不敢腐,旨在扎牢“放心”的笼子,让党员干部能隔离诱惑。
【关键词】反腐倡廉 抵制诱惑 “五心”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一个有机整体,不是三个阶段的划分,也不是三个环节的割裂”。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反腐倡廉的科学方法,在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发挥其“合力”。
腐败的机理在于权力会带来诱惑,而诱惑让一些党员干部无法自持。因此,从党员干部“免于诱惑”出发,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就要用好“五心”。其中,通过厚植“慧心”和“仁心”,能让党员干部解构诱惑和抵制诱惑,做到不想腐;通过心存“怵心”和怀有“戒心”,能让党员干部戒惧诱惑和警惕诱惑,做到不敢腐;而通过制度直接管控党员干部的行为,做到不能腐,能使反腐成效更“放心”。“五心”俱植之时,就是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之际。
培养“慧心”,让党员干部拥有一双“审丑”的眼睛,以解构诱惑
所谓“审丑”的眼睛,就是让党员干部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智慧,以发现藏匿在诱惑背后的丑陋本质。关于“审丑”的眼睛,可以追溯到庄子“道在屎溺”的论述。在庄子看来,只有让人们拥有“审丑”眼睛,才能发现各种诱惑背后的“屎溺”本质,进而摆脱诱惑。禅宗大师青原行思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提示人们要用“审丑”慧眼把诱惑解构掉,以抵达“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党员干部“整天喝得醉醺醺的,舒服吗”,这里把“美酒”的诱惑与“醉醺醺”不务正业的丑陋本质相联系,也可理解为对“审丑”智慧的运用。诱惑能让党员干部中毒,而“审丑”的眼睛是不可替代的解药,它通过发现诱惑背后的丑陋真相,让诱惑露出原形、不攻自破。
然而,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慧心”,没有“审丑”的眼睛,尚停留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本能阶段。结果,他们一窥见诱惑、一看到利益就心里痒痒,甚至想入非非、不能自拔,就像馋猫见到鲜鱼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他们拥有一定的道德情怀,但由于内心深处对诱惑充满渴望,仍然有可能走向腐败。相反,如果党员干部具备“审丑”的眼睛,能够把诱惑从孟子说的“鱼”解构成“革囊包裹的利刺”,那么,在贪腐的诱惑挑战道德的关头,道德便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厚植“仁心”,让党员干部拥有一双“审美”的眼睛,以抵制诱惑
所谓“审美”眼睛,指党员干部在拥有“审丑”眼睛的基础上,通过解构诱惑的吸引力,继而用吾心光明的“仁心”,发现真正有价值的道德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德之不厚,行之不远”,意思是说,如果党员干部缺乏道德情操,不能筑牢信仰之基,那么在外在诱惑的围猎下,很容易翻身落马。反之,若党员干部扎实树立了道德信仰,面对诱惑来袭,就可做到邪不压正。就此,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用坚定理想信念炼就了‘金刚不坏之身,干部才能……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
在建设廉洁政府时,把前述“审丑”的眼睛置于“审美”的眼睛之前,十分重要。首先,就功效而言,“审丑”的眼睛强调用“慧心”解构诱惑,即“根本不受诱惑”;“审美”眼睛强调用“仁心”抑制诱惑,即“战胜诱惑”。显然,“根本不受诱惑”远比“战胜诱惑”更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道德定力。其次,若缺乏“审丑”的眼睛,面对诱惑带来的层层油垢,即人们常说的“猪油蒙了心”,人们可能无法睁开“审美”眼睛。这就是老子所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而“审丑”的眼睛好比洗涤剂,能把层层油垢清洗干净,让“审美”的眼睛恢复清澈。再次,若缺乏“审丑”的眼睛,即便人们勉强睁开“审美”眼睛,拥有了道德信仰,道德信仰亦脆弱如沙滩城堡,一旦诱惑浪花滚滚而来,沙滩城堡就会瞬间化为乌有。
心存“怵心”,让党员干部学会“算账”,能够看到诱惑和腐败带来的毁灭性后果,以戒惧诱惑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党员干部要学会“算账”,要晓得腐败是天下最不划算的事,是天下最大的陷阱。他说:“一旦犯事,什么都没了,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那些大贪巨贪,最后不就当了一个财物保管员吗?就是过了个手,最后还要还财于民、还财于公。不要做这些事情。”“当个贪官,整天提心吊胆,幸福感也确实不高,而且很容易得心脏病,睡觉不踏实啊!”显然,若党员干部学会“算账”,并由此拥有“怵惕之心”,能够发现天上掉馅饼之际,就是地上有陷阱之时,那么他们一看到诱惑,就能产生一种条件反射般的恐惧。如此,他们就能远离诱惑、戒惧诱惑,而不是飞蛾扑火般地扑向诱惑。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告诫,“诱惑太多了,处处是陷阱啊!所有自己认为是当官能享受的、产生快感的事情,背后都可能隐藏着罪恶,都可能是陷阱……一旦突然凭空来了一个好处,一定要警惕。看到这些东西自己就要戒惧、退避三舍”。
怀有“戒心”,让党员干部看到诱惑具备“温水煮青蛙”的威力,从而有防微杜渐的警觉,以远离诱惑
在实践中可以发现,少数党员干部对自己的道德能力过于自负。它有两个表现:首先,他们认为自己對世上任何诱惑都有先天免疫力,能够“与诱惑暧昧共舞”。殊不知,舞着舞着,免疫力就不见了,内心方寸也乱了。其次,他们认为自己能把控自己,既能享受诱惑在量变阶段带来的“微腐败”,又能在量变和质变的分界线前,做到全身而退。殊不知,“温水煮青蛙”的原理告诉人们,很多时候,量变和质变的分界线并不分明。每只青蛙都既想享受温水,又想适时逃走,结果都被烫死。就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诱惑缠绕着党员、干部,‘温水煮青蛙现象就会产生,一些人不知不觉就被人家请君入瓮了。”
针对上述现象,要从两个方面提升党员干部的“戒心”。首先,权力带来的诱惑,拥有强大的腐蚀性,任何人都不具备先天免疫力。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因此,党员干部要对自己的道德能力保持谦卑,对所有诱惑怀有“戒心”和警惕,不给诱惑“投怀送抱”的机会。其次,诱惑对党员干部的腐蚀,从来都是悄无声息地完成质变。因此,党员干部要对一切量变阶段的诱惑保持“戒心”和警惕,始终做到慎独、慎初、慎微。
做到“放心”,通过扎紧制度笼子,严格管控党员干部行为,以隔绝诱惑
前述四种措施,无论提升“慧心”“仁心”,还是心存“怵心”、怀有“戒心”,都是关注人的行为动机或曰“人心”。但行为科学指出,“人心”瞬息万变。好不容易调适好的“廉心”,极有可能因诱惑在“上一秒发生”,导致变化在“下一秒发生”。因此,把反腐倡廉的重任寄托在行为动机或曰“人心”上,有很大的风险。
要化解风险,需做到“放心”。“放心”究竟是什么?就是通过扎紧制度笼子,直接管控党员干部的行为,是反腐倡廉最管用、最可靠、最令人“放心”的措施。何以如此?制度笼子犹如汽车的离合器和刹车系统。一方面,离合器能把党员干部的“心”架空,此时,外界诱惑再大,都会被隔离,只能毫无意义地飞速“空转”。另一方面,刹车系统能把党员干部的行为能力死死抱住,如是,即便他们缺乏弃恶向善的行为动机,也动弹不得,无法实施腐败行为。
(作者为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注:本文系作者主持的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扎紧制度笼子思想方法论研究”(项目编号:18BKS10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年。
②《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年。
③《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