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绘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19-06-27吴阳
吴阳
【摘 要】基于“互联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绘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基于设计前沿动态、网络资源平台应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案,培养学生具有网络搜集多种知识的习惯,有效利用综合知识、多种途径实现学习目标,打破传统基础绘画课程纸面描绘的习惯,让学生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中对物体造型、色彩、空间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体验,互联网交互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设计思维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互联网+”;基础绘画课程;设计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5-0161-01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绘画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国内基础绘画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国内普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绘画类课程,大多沿袭了苏派的教学模式,描摹对象为主,强调真實在现对象。基础绘画课程实践教学过于单一,跟不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要;国内部分教师基础绘画引入“设计”理念,设计素描或意象造型,意在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如曾湘平的“为设计而素描”的研究,强调素描课教学过程中提升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不同专业课程目标也有所不同。2015年5月16-17日,第十四届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河南开封召开,主题是“数字化时代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对“数字化时代教学改革的实践创造”进行深入的研讨。在信息化背景下全国各大高校逐渐重视设计基础绘画课实践教学,近年来,国内高校数字化信息建设理论与部分实际领域的研究有一定显著成果,清华大学程建刚教授对国内外数字信息化有较深的研究,但实际操作层面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国外基础绘画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国外当代设计院校基础绘画课程的教学,普遍被认为是包豪斯体系的延续与拓展。国外的数字信息化研究对过程性教学、学生接收能力较为重视。北美院校素描教学大大减少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大开放性思维和训练,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将基础素描课改为设计素描,从单一的黑白表现加图综合材料元素,注重画面的设计感,画面表现形式更为多样。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艺术系的专业基础课,由艺术研究与应用教研室担当,艺术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部分呈现多学科、跨学科的交叉,如将素描课程与公共艺术、装置艺术、环境艺术、多媒体艺术等结合起来。
二、基于“互联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绘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拟解决的途径。当前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主要是以传统学院式训练为主,未能和互联网+进行很好融合,实践教学的效果还不尽如人意。因此,在 “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基础绘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朝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构建“教师网络企业实践+学生课堂信息实践+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实践教学模式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虚拟交互技术的应用,提升学生的认知体验。学生通过“互联网+基础绘画类课程实践”虚拟交互技术的应用,如3D裸眼技术,相关的虚拟交互平台等,对传统静物获得造型、明暗、空间、色彩深层次的认识体验,互联网交互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设计思维和综合素质。
(三)网络资源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互联网+”基础绘画类课程设计前沿动态、网络资源平台应用,培养学生具有网络收集多种知识的习惯,有效利用综合知识、多种途径实现学习目标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多样化的绘画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网络课堂、计算机辅助技术、网络资源平台,网络实际案例教学的应用,改变基础绘画类课程传统机械式描摹教学方式,运用数位板、绘画类APP等,多元化的绘画方式,打造全新的绘画视角,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设计基础课与后续课程衔接的逻辑性,训练学生具备设计师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增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的专业特性。
三、结语
将“互联网+课程”与原有教学环境中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相结合,使教师能通过互联网联系项目,进行企业实践,共同参与社会实践与市场竞争,用市场来检验教学,提高自身专业和信息素养;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设计前沿动态、新材料、虚拟交互技术,对基础绘画课程有更深层次认识和体验,通过互联网发散思维训练、互联网色块训练、互联网空间概念训练、互联网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应用的应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教学内容结合网络课堂、网络资源、计算机辅助技术,注重艺术领域与非艺术领域的联系,渗透全面、综合、创新的发展理念,丰富课堂资源,拓展教学手段,构建一种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侯云鸥,李浩然.“互联网+”趋势下传统家装与互联网家装的优劣分析[J].视传周刊,2017.
[2][美]斯图瓦特·伯塞.现代素描技法[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3]曾湘平.为设计而素描[J].湖南师范大学,2008.